我縣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冷涼半干旱類型,年均氣溫 2. 9℃: 太陽輻射強,年總輻射量 142. 14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均日照時數 2588. 3 小時: 年降水量 450 ~600 毫米,無霜期110 ~170 天。農業環境比較復雜,境內海拔 2225 ~4489 米,相對高差 2264 米,根據我縣氣候、海拔、植被、土壤和農業生產習慣不同將我縣農業生產區分為川水,淺山,腦山三類不同生產地區。全縣總土面積2430 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 0. 35%.播種面積 80. 7 萬畝占全省總耕地面積的 9. 1%.在耕地利用中,主要種植小麥、油菜、蠶豆、馬鈴薯、青稞、豌豆等糧油作物,同時在城鎮周圍已逐步發展起蔬菜、中藥材、花卉等特色產業。
1 鹽堿地現狀
通過調查湟中縣耕地中鹽堿地主要零星分布在湟水支流的共和、西堡、海子溝、魯沙爾等鄉鎮地下水匯集和有泉水溢出的洼地,面積為 0. 09萬公頃,約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 1. 61%.其中輕度鹽堿地耕地面積為 316. 4 公頃,占鹽堿地總面積的 34. 78%,中度鹽堿地面積為 238 公頃,占鹽堿地總面積的 26. 17%,重度 鹽 堿 地 面 積 為0. 5431萬畝,占鹽堿地總面積的 39. 8% .
我縣鹽堿地地形低洼,地上水位較高,土體濕度大,土性溫,土體緊實,質地黏,通透性能不良,耕性差,適耕期短。含鹽含堿量較高,尤其是鹽分在土表聚集,危害農作物生長,影響產量。
【1】
由上表可見,我縣鹽堿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250m 到 2650m 之間的地區,pH 值在 8. 14 ~ 8.48 之間,有效磷、速效鉀屬于中等水平,土層中存在堅硬的堿化層。土壤鹽分以交換性鈉、鎂、鈣為主,通過對我縣鹽堿地檢測指標的綜合評定,我縣鹽堿地大部分屬于勉強適宜種植區,這說明只要排除鹽堿障礙,這一部分耕地的地力水平可以提高,也可以增加一定的生產潛力。
2 鹽堿地改良措施
根據鹽堿含量輕重的不同程度及分散特點,因地制宜,集中治理、分期實施、輔以農業技術措施。
2. 1 采用適宜的耕作措施和制度,深翻打破犁底層、促進土壤熟化,改善理化性狀,改善生態環境。在粘土層比較厚的堿化層打破后可參入細沙,灌水后增加其脫鹽率。
2. 2 精細整地,使其滲透均勻,培實田埂避免跑水,增施一些改良鹽堿地的肥料,如石膏、有機肥或磷酸鈣作基肥。
2. 3 采用地表覆蓋。在鹽堿地農作物出苗前,進行地膜覆蓋抑制泛鹽。
2. 4 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營養狀況 增施有機肥,使用酸性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在充分利用好現有糞尿肥、堆肥、有機肥資源的基礎上,提倡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技術,培肥土壤,合理安排輪作制度,促進農田生態系統養分的良好循環。
2. 5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做好排灌,降低土壤鹽堿含量。鹽堿比較嚴重的個別地方,采用局部單獨灌水,且須加大灌水量。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鹽堿地塊,要開溝排水,有條件時應灌、排水溝分開,以此提高脫鹽率2. 6 增加科技和資金投入,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選用豐產型品種,合理密植,在鹽堿地種植耐鹽堿作物和性品種類型。
總之,只要通過科學的管理,掌握水鹽運動規律,加大優質有機肥的投入,合理培肥土壤,就可逐漸克服土壤鹽堿障礙因素,使其耕地地力進一步提高。
3 鹽堿地治理總體規劃
我縣鹽堿地中,輕度鹽堿地耕地面積為316. 4公頃,這部分鹽堿地通過農業技術和灌溉等措施可以達到較高的產量水平。中度鹽堿地面積為 238 公頃,通過治理可以達到較好的產量水平。重度鹽堿地面積為 362 公頃,通過治理使一部分達到中度或低度鹽堿地,使一部分發展為特殊作物種植、動物養殖或草場等用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鹽堿地資源。
4 鹽堿地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 1 堿地治理工程較大,治理時間較長,堅持長期長效治理較難。
4. 2 鹽堿地治理對土地的可持續應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需要政府的長期支持與參與。
4. 3 鹽堿地治理工程時間長,見效較緩,解決資金缺乏是一項較為重要的任務。
5 推進鹽堿地綜合治理的建議
5. 1 我縣鹽堿地治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撐、長效治理,加大對鹽堿地治理的財政支持。鹽堿地治理是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治理過程中提高認識,加大各方宣傳。
5. 2 篩選適應鹽堿環境的優良品種,開發和利用鹽堿地,種植耐鹽堿植物,不僅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降低使用高質灌溉水的費用,還有利于在鹽漬環境下農業生態的整體的良性循環以及改善環境。如種植甜菜等耐鹽堿植物,提高鹽堿地的利用和生產能力,增加經濟效益。
5. 3 采用秸稈和地膜覆蓋改良和利用鹽堿地
鹽堿地有一個規律:“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運動規律,只要通過控制土壤的水分蒸發就可以減輕鹽分的表聚現象,達到改良的目的?,F代化農業的逐步發展,使得其機械化水平極大的提高,作物秸稈直接還田成為了現實,生產上推廣的應用面積逐步在擴大,隨之興起了有關作物秸稈施用后對鹽堿地改良的效果也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改良鹽堿地的一個措施。在鹽堿地上覆蓋作物秸稈之后,可以明顯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有效抑制鹽分的表聚現象,同時還增加了光的反射率和熱量的傳遞,有利于降低土表溫度,進一步降低水分的蒸發,從而改良鹽堿化土地。這項措施是將農藝與水利相結合,既能起到節水的作用,也能起到培肥改土的作用,在原有還田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是一項綜合的、治理措施。隨著這種高效生態無毒無污染的土壤改良措施的出現,其在鹽堿地治理方面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鹽堿地的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的發展。目前除了可以利用作物秸稈進行覆蓋之外,還可以利用地膜覆蓋進行鹽堿地的改良,減少土壤的無效蒸發、調節鹽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促進作物出苗,提高產量具有長遠意義。
5. 4 應用化學方法改良和利用鹽堿地
采用工業廢渣如磷石膏、檸檬酸渣、以及工業中排除的副產物脫硫石膏等進行改良鹽堿地。鹽堿地的改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用綜合的有效措施。在用化學改良的同時,可以結合增加有機肥、種植耐鹽性的植物,不僅可以起到改善鹽堿地土壤的作用,也可以為土壤增加營養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