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土壤管理技術; 生態友好型; 采納決策; Probit 模型; 農戶。
一、引言。
農業污染導致的耕地退化和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Lefroy 等,2000)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目前糧食增產主要依賴高外部投入,高自然資源和環境消耗,以及西方農業生產技術對傳統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的替代,其中糧食增產的 80% 依賴于土壤施肥量的增加( 梁流濤等,2010) .1949 年以前,農民幾乎未施用過商品化肥,但至 2014 年我國成為化肥消耗量最多的國家,而且利用率較低( 30% ~ 40%) ,約為發達國家的一半。有學者對華北平原幾個省份玉米和小麥肥料利用情況進行研究發現,1967 年糧食產量為 2036 公斤/公頃,2000 年為 6808 公斤/公頃,增加了 3 倍左右,而同期氮肥施用量卻增加了 5 倍之多( Zhen 等,2006) .過量施肥會使氮元素在土壤中的積累,形成過量硝酸鹽污染水體,某些重金屬或有毒元素會被帶入土壤,造成食品污染。當前我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 1200 萬噸,相當于 4000 萬人一年的口糧(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2014) .根據對我國 23 個省份調查研究表明,2000 年農業污染事件 891 起,40000 公頃農田被污染,損失 25000 噸農產品( Zhao 等,2006) .此外,有機肥料用量減少,土壤有機物質不斷減少,進一步加劇了農田土壤退化。
根據國內外已有研究表明,為緩解或消除農業污染,多種生態友好型農業生產技術已經得到推廣或應用,如保護性耕作( 免耕、減少耕作、土地深耕) ,作物輪作,施用農家肥,覆蓋作物,種植綠肥,堆肥,測土配方施肥等,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然而在某些發展我國家,農戶對生態友好型農業生產技術采納水平仍然較低,作為農業生產技術的主要實行、參與和傳播者,生產行為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和轉化( Somda 等,2002) .目前關于農戶農業生產技術或實踐采納行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響因素的評價方面,研究結果已為相關農業政策的建立和實施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然而,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對某一項農業生產技術或實踐應用的研究,生態友好型土壤肥力管理要通過多種農業生產技術或實踐的組合應用提高農田土壤肥力,而且農民采納決策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過程,具有地域差別。因此,本研究以山東省調研農戶的調研數據為研究對象,對影響農戶采納保護性耕作技術,施用有機肥和測土配方技術的相關因素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國家推廣生態友好型農業生產技術的相關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支持。
二、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區域。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是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全省總耕地面積為 7510761 公頃。其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和玉米,種植面積分別為 3525210 公頃和2874213 公頃,另外水稻、谷子和大豆種面積分別為 130694 公頃、15168 公頃和 6558 公頃。2013 年山東總的糧食產量為 4528. 2 萬噸,居全國各省前列,僅次于黑龍江和河南。該省糧食產量的增加主要依靠農業生產資料的過度投入,如 2013 年山東化肥施用量達 472. 7 萬噸,居全國前列。然而山東耕地缺氮/磷元素,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程度較嚴重,土地質量全國較差。由于山東農業集約化程度較高,農業面源污染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均較大,而且農業生產中化肥流失是造成農業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鼓勵農戶采用生態友好型農田土壤管理技術迫在眉睫。
(二)農戶調研。
本研究從農戶及耕地特征、農業生產情況、政府政策、環境保護及食品安全認知等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在 2014 年 12 月-2015 年 2 月,以山東小農戶( 非土地流轉農戶) 為調研對象,對作為家庭生產主要決策者的戶主進行采訪,調研人員是家庭住址為糧食主產區的江南大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利用多階段系統隨機抽樣法在山東抽取 5 個市,在每個市選擇 2 個縣,每個縣選擇 4 個鎮,在每個鄉鎮中選擇 3 個村,最后在每個村選擇 5 ~6 戶農戶,共發放問卷 710 份,最后回收問卷 656 份,有效率為 92. 4%.考慮到我國農戶的文化程度差異和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采取對戶主進行一對一的直接訪談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三、理論框架和實證模型。
本研究理論框架主要以 Negatu 等( 1999) 提出的農戶-技術特征模型為理論基礎,在農業生態、社會經濟和相關制度的背景下,農業生產技術特征及農戶的認知水平對技術采納決策和傳播過程起了重要的作用,該模型強調了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過程中農戶參與的重要性,且政府相應的支持政策能夠鼓勵農戶的參與行為。因此本研究把影響農戶技術采納決策的因素分為農戶特征、農田特征、農業生產財政和管理特征與其他外源性因素 4 類。
本研究利用最大效用理論來解釋農民對農業新技術的采用決策,當采用新農業生產技術產生的效用大于采用舊的農業生產技術產生的效用時,農戶會選擇采納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影響第 i 個農戶采納決策的效用( Uij) 和影響因素特征( Xi) 之間的關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