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糧食產量的提高,秸稈總量迅速增加,大量剩余秸稈的處理成為農業生產中凸顯的難題。每逢秋整地和春耕前期,部分農民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環境、浪費資源,而且威脅森林防火安全,極易造成土壤礦化。因此,重視秸稈綜合利用,保持和提高土地肥力,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湯原縣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湯原縣作為農業大縣,是我省重要的糧食作物主產區,也是秸稈資源最豐富的縣份之一。
2014年,全縣水稻、玉米總產量分別達到56.99萬噸和52.11萬噸,水稻、玉米秸稈干物質總產量分別為68.39萬噸和78.17萬噸,若考慮豆類、薯類、烤煙等其它可利用作物秸稈的數量,則全縣每年生產可利用的農作物秸稈總量近150萬噸。
目前,湯原縣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秸稈直接還田、做青儲、黃儲飼料過腹還田、發酵漚肥后還田等幾種傳統方式,但從全縣看,部分秸稈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秸稈還田和綜合利用仍有發展空間。存在問題主要有:一是綜合利用成本較高。采用還田或其他利用方式,增加了作業量,每畝地增加成本100元左右,而部分農民直接焚燒秸稈,不僅成本低廉,而且灰燼對提高地力還有一定裨益。二是秸稈還田機械相對不足。全縣現有秸稈還田式大型玉米收獲機200臺(套),基本可以滿足玉米收割和秸稈還田需求,而水稻、烤煙等作物秸稈因缺乏還田機械,還無法實現直接還田。三是缺乏產業化利用途徑。目前,縣域內沒有秸稈綜合利用開發型企業。即使大量收購,由于路途遠,運輸成本高,農民運送的積極性不高。
二、加強秸稈資源綜合利用
農作物秸稈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資源,可作飼料、燃料、工業生產及一些食用菌種植原料等。如何推進秸稈的綜合利用步伐,提高秸稈利用的規模和水平,徹底解決秸稈浪費和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還需從政策措施上尋找根本出路。
一是加強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扶持。禁燒、利用、聯防“三招”齊下,因地制宜,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科學分流秸稈。綜合技術、財稅、價格、行政等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把秸稈收、運、銷、用等環節緊密銜接起來,出臺系列扶持政策,規范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管理。加大對秸稈生產大戶的直補,出臺政策由財政給予直接收運銷售補貼,引導農民自覺自愿參與到秸稈資源化行動中來。
二是強化宣傳引導。面向基層,貼近農民,以生動活潑的形式普及知識和技術,宣傳有關政策、典型經驗和做法,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逐步提高民眾對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識和自覺性。尤其每年春耕、秋收時節,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多層次、多角度地報道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先進典型,曝光反面典型,教育引導群眾參與和支持秸稈綜合利用。
三是推廣秸稈還田新技術。以機械化秸稈全量還田和以微生物菌劑、化學技術為核心的秸稈快速腐熟還田為重點,加大秸稈機械化直接還田,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降低農業成本。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的研究推廣,鼓勵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積極引進開發先進實用的秸稈收集、儲運、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加快建設秸稈收集體系,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多用途利用。
四是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繼續出臺更優惠的扶持政策,著力推進盛世凱達、永望宇等大型奶牛、肉牛養殖、繁育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肉牛、肉羊和特色養殖,盡快使畜牧業逐步走向規?;?、標準化、集約化發展之路,通過養畜過腹還田,進一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率。
五是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財政投入重點用于農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耕地質量建設以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研發和推廣等方面。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補貼的有效機制,采取以獎代投的形式,鼓勵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開發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