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是一個重要的氣候資源,它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生活、生態、經濟、環境的方方面面,降水量的多與寡,決定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生活的優劣,尤其是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寧夏北部地區的平羅縣深處內陸地區,干旱少雨是典型的氣候特征,降水量的多寡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筆者利用平羅縣氣象局 1961 ~2010 年降水資源,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50 年來平羅縣降水量的變化特征進行分析,以期更充分利用氣候資源、發展生產、趨利避害.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平羅縣氣象局 1961 ~2010 年降水資料,采用統計、距平值、距平百分率計算以及比較分析方法得出 50 年來平羅地區降水量變化特征及趨勢分析,季節劃分為夏季\\(6 ~9月\\)、秋季\\(10 ~11 月\\)、冬季\\(12 月 ~ 次年 2 月\\)、春季\\(3 ~5 月\\).
2 結果與分析
2. 1 降水量變化特征分析
2. 1. 1 年代際變化.經統計計算,平羅地區的降水量年代際變化趨勢是 20 世紀 60 年代較多,70 年代開始減少,到 90年代最低,21 世紀開始緩慢回升\\(表 1\\).雖然各年代降水總量差距不大,但能看到明顯的年代際變化規律[1].
2. 1. 2 年際變化.50 年來平羅地區年平均降水量 178. 7mm.從表 2 可以看出,前 40 年平羅年總降水量分布極不均勻,但小有規律,50 年來平羅年降水量是多一年、少一年,或是多一年、少兩年,或是反之;年與年之間降水量差值差異較大,后十年較為均勻.20 世紀60 ~70 年代,年總降水量差值較大,80 年代 ~21 世紀以來逐步縮小趨于平緩.年最多降水量出現在1977 年,308.2 mm,最少降水量出現在 1974 年,68. 4 mm,年最多降水量與最少降水量差值是 239. 8 mm.從年際變化看,只要不受到異常因素影響,一多總有一少,始終維持水汽總量平衡[2].
2. 1. 3 季變化.從表 3 可看出,1961 ~ 2010 年寧夏平羅地區降水量從時空分布上極為不均,夏季\\(6 ~9 月\\)降水量明顯偏多,占總降水量的 92%,冬季\\(12 月 ~ 次年 2 月\\)明顯偏少,占總降水量的 1%,春季占總降水量的 4%,秋季占總降水量的3%.
2. 1. 4 月變化.由表 3 可見,近 50 年平羅地區降水量過度集中在7 ~8 月份,冬季極少,7 月份的降水量是 12 月份降水量的80 倍.這種氣候特點是夏季易造成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及人們生命財產帶來損失,冬季寒冷干燥,給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2. 2 歷年各月日降水量不同降水級別平均日數特征 把一日最大降水量按不同降水級別分別統計[3],得出歷年來一日不同級別降水量出現日數的平均天數.由表 4 可見,日最大降水量0.1 mm 以上的降水出現在全年的各月份,0. 5 mm 以上的降水出現在 3 ~11 月份,10. 0 mm 以上的降水出現在 4~ 11 月份,25. 0 mm 以上的降水出現在 7 ~ 8 月份,50. 0 mm以上的降水也出現在 7 ~ 8 月份.小雨出現的平均天數最多,最多月 7 ~8 d,最少月1 d,暴雨出現的天數最少,平均每2 年出現一次,僅出現在 7 ~ 8 月份.
3 結論
\\(1\\)50 年來寧夏平羅地區年總降水量呈波動發展,大的趨勢是由多到少在開始緩慢回升,小的趨勢是降水的豐年與歉年的差距較大,呈現出一年明顯多、一年明顯少的現象.
\\(2\\)50 年來平羅降水量時空分布極不均勻.92% 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的 4 個月.不到 10% 的降水量分布在冬、秋、春季的8 個月.
\\(3\\)降水量過于集中易造成旱、澇 2 個極端天氣現象,對農業生產不利.
參考文獻
[1]張意林,覃軍,陳正洪. 近56 年武漢市降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 暴雨災害,2008,27\\(3\\):253 -257.
[2]李慧,王位泰. 西北地區夏季降水的氣候特征分析[J]. 中國農業氣象,2005,26\\(3\\):158 -160.
[3]王海東. 阜陽市近40 年來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6\\):1883-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