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黃帝四經》對先秦道家農業思想的繼承和創新
《黃帝四經》對先秦道家農業思想的繼承和創新
>2024-04-14 09:00:00


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立國的國家,農業的發展關系著每一個王朝的興衰成敗,因此歷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們無不對其予以高度重視,黃老學說也不例外。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二十八種,后來被命名為《黃帝四經》的四種帛書經考證,被認為是黃老學說的代表作,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農業生產思想。目前學術界對于先秦儒家、道家等哲學派別中所蘊含的農業思想已經有較為細致和深入的研究,但對于黃老學派的研究卻仍顯不足。本文以《黃帝四經》中蘊含的農業思想作為研究對象,考察黃老學派對先秦道家農業思想的繼承和革新情況,以期為我們國家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理論上的幫助。

一、《黃帝四經》繼承和發揚了先秦道家思想中的重農意識

道家思想雖然也提及農業,但卻很少從正面深入地探討農業的地位問題,更多時候,農業生產只是作為例證,用來闡明一定的哲學問題。如《道德經》第五十九章中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備;是以早備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蓖蹂鲎⒃?“嗇,農夫,農人之治田,務去其殊類,歸于齊一夜。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綏百姓,莫過于此?!盵1]《\\(第五十九章》P155\\)老子認為,重視農業生產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方法,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這是老子重農思想的集中體現。但老子這里所提到的“嗇”,又不單指農業生產,另外還有“節儉”的含義。張松如先生在《老子校讀》一書中就說:“老子把‘儉’當作‘三寶’之一,要‘儉’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生活的范圍,所以說‘儉故能廣’,如果‘舍其儉’,只追求‘廣’,就必定陷入絕境:‘則必死矣?!沁@種思想,使他在這里得出結論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嗇者,亦儉也?!盵2]\\(P331\\)老子認為,大到維持國家統治,小到維持個人生命的長久,都是由寡欲清心,去奢崇儉開始的,這才是所謂的長生久視之道??梢?,在道家學說中,雖然有一定的重農意識,但這種意識在道家理論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卻不大,也不是道家重點關心的問題。

先秦諸家思想中,最為重視農業基礎地位和作用的應推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他指出“國之所興者農戰也”,“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國不農則與諸侯爭權,不能自持也,則眾力不足也?!盵3]\\(卷一《農戰第三》P20\\)態度鮮明地提出農業乃是國家興衰的根本,唯有農業發達,人民生活才能富裕,國家才能興旺,在對外戰爭中才可能立于不敗之地;反之,不重視農業生產,國家就會貧窮弱小,也就失去了與諸侯征戰的資本。為達到促進農業生產的目的,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經濟和政治上的鼓勵手段,以激發農民務農的積極性,同時,又制定了嚴厲的懲罰制度,對懶散懈怠者予以嚴厲的懲罰。如商鞅提出:“鎖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盵4]\\(卷六十八《商君列傳》P2230\\)即百姓中有努力務農者,則免除本人的徭役和賦稅。如果有從事工商業或者怠惰者,則沒入官府為奴婢。商鞅又靈活運用價格杠桿的作用,通過提高農產品的價格,減輕農業稅等方式,增加農民的收益,利用豐厚的收益吸引更多的百姓回歸農業生產。同時,商鞅又采取增加商業稅收,抑制手工業品價格等方式,削弱經商的利益,從而達到限制百姓棄本從末的目的。比如對于生產中極為損耗糧食的產品,諸如酒類,課以重稅,“令其十倍于樸”,即征收相當于酒類成本十倍的稅收,以此來降低經營酒類的利益,最后迫使百姓放棄商業,回歸土地中去。在商鞅看來,“國有事,則學民惡法,商民善化,技藝之民不用,故其國易破也。夫農者寡而游食者眾,故其國貧危?!盵3]\\(卷一《農戰第三》P23\\)國家有危難,讀書人和商人都是靠不住的,唯有樸實善良的農夫人數多了,國家才能安定,這就是所謂的“百人農,一人居者王;十人農,一人居者強;半農半居者危。故治國者欲民之農也?!盵3]\\(卷一《農戰第三》P24\\)與法家重農思想類似,黃老思想也極為重視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督浄āさ婪ā氛J為:“天地有恒常,萬民有恒事情,貴賤有恒立\\(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時、晦明、生殺、鎞\\(柔\\)剛。萬民之恒事,男農女工?!盵5]《\\(經法《》道法第一》P25\\)黃老學派不僅把農業生產看成國家治亂興衰的關鍵,并且還將其看作與四季更替、晝夜變化、萬物枯榮等天地間的固有規律等同的一種自然規律,指出男耕女工這種生產方式是順應天道自然的生產模式,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任何人都不可違背。黃老學派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視程度,不僅遠超對農業近乎漠視的道家,而且比重視農業的法家也前進了一大步。

道家、黃老與法家,雖然都對農業生產與戰爭的關系做過闡述,但三家學派的側重點和結論卻各不相同。

三家學派中,道家對戰爭是十分厭惡的。老子曾說過:“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1]《\\(第三十章》P78\\)老子認為,農業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戰爭一起,百姓流離,田園荒蕪,農業生產根本無從進行,“師之所處,荊棘生焉”,正是戰爭殘酷性的真實寫照。老子又說:“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盵1]《\\(第三十章》P78\\)在老子看來,不顧百姓生活,肆意發動戰爭,不論戰勝者或是戰敗者,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崇尚武力,不知節制,終將自取滅亡。

法家重視農業,卻不以農業發展為唯一目的。商鞅在《商君書·農戰》中指出:“歸心于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紛紛而易使也,信可以守戰也?!毕喾?,“夫民之不可用也,見言談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家也,技藝之足以糊口也。民見此三者致便且利也,則必避農。避農,則民輕其居。輕其居,則必不為上守戰也?!盵3]\\(卷一《農戰第三》P23\\)在商鞅看來,唯有令百姓歸心于農,民眾品性才能保持淳樸,才能夠為國君舍生忘死而戰。農業發展了,國家才能富裕,國家富裕了,才有足夠的實力發動對外戰爭,進而才能夠統一天下。說到底,農業還是為戰爭而服務,農戰的落腳點在“戰”,而不在“農”。

黃老學說在對待農與戰的關系上,提出“靜作相養”的農戰說。所謂“靜”是指安靜地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動”指發動戰爭。與法家偏重于戰不同,在黃老學派看來,靜與作,農業與戰爭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的:“靜作相養,德虐相成。兩若有名,相與則成?!盵5]《\\(十大經》《果童第四》P241\\)“以其有事,起之則天下聽;以其無事,安之則天下靜。名實相應則定,名實不相應則靜?!盵5]《\\(經法《》論第六》P141\\)沒有戰爭的時候,努力進行農業生產,能夠為國家迅速積累財富,國家富裕了,在對外戰爭中就能立于不敗之地。在發動對外戰爭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不耽誤農時,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切不可一味征戰而荒廢農業,否則國家就會有危險?!妒蠼洝ば諣帯酚种赋?“爭\\(靜\\)作得時,天地與之。爭不衰,時靜不靜,國家不定??勺鞑蛔?,天稽環周,人反為之[客]。靜作得時,天地與之;靜作失時,天地奪之?!盵5]《\\(十大經《》姓爭第六》P267\\)在黃老學派看來,“靜”與“作”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國家的安定,唯有順應天道自然,協調好“靜”與“作”的關系,國家才能夠長盛不衰。

二、《黃帝四經》繼承和發展了道家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思想

1991年4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荷蘭發表了“丹波宣言”,正式提出“可持續農業與農村發展”的概念。20多年來,這一概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收,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成為各個國家的共識。中國在立足于本國國情的基礎之上,于本世紀初,提出了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吨袊?1世紀議程》中,明確提出實現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達到兩個基本目標:其一,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基礎之上,實現農業生產的提高,以滿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其二,增加農村就業機會,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農民收入,改變農村的落后狀況。

提倡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早在先秦道家思想中就已經有所體現。在老子哲學思想的世界中,有一個由道、天、地和人四者組成的宇宙。構成宇宙的這四個部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四者賴以存在的基礎是“道”,道是天地間一切事物的本源和最終歸宿,它不僅是自然世界的本體,同樣也是人類社會變化發展的依據。在如何處理天道、自然、人類社會的關系上,老子強調必須做到人與自然、人道與天道的和諧統一,即所謂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1]《\\(第二十五章》P64\\)這就是老子的“天人合一”觀。老子指出:“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盵1]《\\(第十六章》P35-36\\)老子反復強調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都要遵循天地自然之道,不遵循自然規律,肆意破壞自然世界的生態平衡,人類終將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黃帝四經》繼承并發展了老子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思想?!督浄āぞ氛f:“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時,時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節。知地宜,須時而樹,節民力以使,則財生,賦斂有度則民富,民富則有佴\\(恥\\),有佴\\(恥\\)則號令成俗而刑伐\\(罰\\)不犯,號令成俗而刑伐\\(罰\\)不犯,則守固單\\(戰\\)朕\\(勝\\)之道也?!盵5]《\\(經法《》君正第三》P67\\)黃老學派認為,土地合理使用的根本不僅在于因地制宜,恰當的土地應該種植合適的作物。還要掌握耕種的時間和季節,準確得把握農時,并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民力。而合理使用民力的關鍵就在于堅持適度的原則:“苛事,節賦斂,勿奪民時,治之安?!盵5]《\\(經法《》君正第三》P73\\)唯有做到以上幾點,百姓才能富足,國家才能夠強盛,這樣不論是防守還是進攻,國家都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相反不懂農時,不知愛惜民力,造成土地荒蕪,百姓貧苦,堅持這種做法而不知悔改,最終會危及國家的安全。

三、《黃帝四經》繼承并發展了先秦道家思想中的財富平等理論

《老子》第七十七章中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盵1]《\\(第七十七章》P186\\)老子認為,天道就像人拉弓射箭一樣,高了就舉低一些,低了則舉高一些。力量大了就減少一些,力量小了就增加一些,始終處于一種自然平衡的狀態。人類社會則與之相反。在老子生活的這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中,人類財富的分配極不均衡,越是富有者,占據的財富越多;越是貧窮者,受到的剝削和壓迫越重,老子將之歸結為“損不足以奉有余?!崩献由畹哪甏?,正是貴族與平民之間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老子在其著作中,就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所隱伏的各種矛盾,并將攻擊的矛頭直指當權者:“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夸,非道也哉?!盵1]《\\(第五十三章》P141-142\\)廣大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而統治者的剝削卻始終不見收斂,他們肆意揮霍征收來的財富,過著窮奢極欲的浮華生活,這簡直與強盜行徑無異。在老子看來,百姓生活陷于貧困,完全是當權者剝削太重的緣故:“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盵1]《\\(第七十五章》P184\\)有鑒于此,老子提出了薄賦斂,平等財富的主張。在老子看來,天地萬物都是由陰和陽這兩個既對立,又統一的方面組成的。對立的雙方時時刻刻都在不停的運動,并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與天道的運行類似,貧窮與富貴也是時刻變化著的,貧窮隨時會轉變為富貴,富貴也可能隨時變為貧窮,長久的富貴和長久的貧窮都是不能夠保持的。統治者肆意剝削貧苦百姓,所得到的財富終將消失,將聚斂來的財富奢侈享樂,而不知節儉,到頭來終會得到上天的懲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盵1]《\\(第九章》P21\\)老子將貧富的對立轉化上升到天地自然的高度,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限制君主對百姓的肆意盤剝。但道家這套理論僅僅只是空洞的說教,缺乏限制君主的具體措施,注定是不能成功的。

與先秦道家思想相同,黃老思想同樣認為事物發展都是“極而反,盛而衰”[5]《\\(經法《》四度第五》P109\\)的,這是天地自然之道,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與道家空洞的說教相比,黃老學說則提出很多具體的措施,以限制君主肆意掠奪百姓的財富。首先,黃老學說從道義的高度,向君主闡明維護百姓的利益,讓百姓長久獲利,才是真正的大義的道理:“使民同利,萬夫賴之,所謂義也?!盵5]《\\(十大經》《前道第十二》P310\\)其次,又從與民同利能夠獲得的好處著手,規勸君主不要肆意盤剝百姓,最起碼也應該滿足他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百姓辟其戶牖而各取昭焉,天無事焉。地有財而不憂民之貧也。百姓斬木艾薪而各取富焉,地亦無事焉?!盵5]《\\(稱》P382\\)強調唯有百姓生活富足,國家才能夠強盛。

四、黃老思想繼承和發揚了先秦道家思想中的節儉意識

老子在其著作中,針對統治者肆意揮霍從百姓那里獲得的財富,滿足自己奢侈享樂欲望的惡劣行徑,提出尖銳的批評,他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盵1]《\\(第十二章》P27-28\\)在老子看來,色、聲、味、娛樂、財寶對人的誘惑是相當大的,索取過度,就會對人造成傷害。所以,老子極力反對奢侈享樂,提倡簡單樸素的生活,具體的要求就是要“去甚,去泰,去奢?!盵1]《\\(第二十九章》P76\\)如何才能做到去甚,去泰,去奢?老子認為關鍵是人應當學會知足:“罪莫厚乎甚欲,咎莫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為足,此恒足矣?!盵1]《\\(第四十六章》P125\\)唯有知足者才能享有真正的、永恒的滿足。

戰國中期以后,各國君主通過各種沉重的徭役和名目繁多的賦稅,將國家的財富越來越集中在自己手中,百姓生活日益貧困,統治者不僅不知收斂,反而不斷加重對百姓的剝削。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的黃老學說,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節儉思想,向統治者提出薄賦斂,輕徭役,限制君主個人欲望膨脹的主張。

首先,黃老學說告誡君主應尊重自然規律,正確處理好農業生產和興徭役兩者的關系?!妒蠼洝と氛f:“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

三者既修,國家幾矣。地之禁,不[墮]高,不曾\\(增\\)下,毋服川,毋逆土,毋逆土功,毋壅民明?!盵5]《\\(十大經《》三禁第十》P295\\)“天有恒日,民自則之,爽則損命,環\\(還\\)自服之,天之道也?!盵5]《\\(十大經《》三禁第十》P300\\)天有其恒定的自然規律,唯有順應自然規律,國家才會富強,社會才能進步。相反,不能正確處理好農業生產與興徭役的關系,土地就會荒廢,百姓也會越發貧困,這是自取滅亡之道。

其次,黃老學派告誡統治者橫征暴斂、肆意揮霍百姓財產,會引發百姓的不滿,君主過度沉溺于享樂,政事就會荒怠,這兩種情況最終都可能會導致國家動亂,甚至滅亡:“黃金珠玉臧\\(藏\\)積,怨之本也。女樂玩好燔材,亂之基也。守怨之本,養亂之基,雖有圣人,不能為謀?!盵5]《\\(經法》《四度第五》P119\\)《稱》篇中也說:“環□傷威,弛欲傷法,無隨\\(隨\\)傷道。數舉參\\(三\\)者,有身弗能葆\\(保\\),何國能守?”[5]《\\(稱》P345\\)同樣指出君主過度放縱私欲,不僅自身沒有好下場,甚至會使整個國家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督浄āち帧酚终f:“知王[術]者,驅騁馳獵而不禽芒\\(荒\\),飲食喜樂而不面\\(湎\\)康,玩好鎟\\(鎠\\)好而不惑心,俱與天下用兵,費少而有功[5]《\\(經法《》六分第四》P90\\)君主唯有做到克制自我私欲,不過度向百姓索取,不沉湎于縱情享樂,百姓生活就能安定,國家才能富強。這樣的國家如果對外征戰,勢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黃老學說中的節儉思想雖然繼承自道家學說的節儉意識,但兩者卻又不盡相同。道家極力反對過度縱欲享樂,認為抵制聲色情欲最好的方式是能夠做到寡欲,甚至無欲。黃老思想雖然反對過度縱欲享樂,但對于合理地追求物質利益,黃老思想卻是持肯定態度的。黃老學說與道家思想的這一差別,體現了戰國時期,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為證明其奪取政權合理性,在思想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正沿著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穩步前進,退耕還林、還草,逐步實現由粗放型農業向精細型農業轉變,都是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努力。雖然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不和諧狀態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饵S帝四經》中蘊含的農業思想,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其中重視農業的基礎性地位,輕徭役、薄賦斂等思想,對于當前我國推行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仍具有啟示意義。我們唯有借鑒歷史的教訓,并從前人的思想中汲取寶貴經驗,繼續堅持和深化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夠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張松如.老子校讀[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3]蔣禮鴻.商君書錐指[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陳鼓應.黃帝四經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