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香菊 (Dendranthema indicum var. aromaticum) 是菊科菊屬野生種中新資源植物 , 為野菊的變種,本文主要研究神農香菊的根尖壓片技術。
1 試驗材料
本實驗以栽植到東北林業大學苗圃的神農香菊為研究材料,取其地上部分進行扦插繁殖,取根尖進行試驗。
2 試驗方法
剪取植株的莖段,插于自制的水培箱中,放在恒溫培養箱中水培生根,溫度控制在 25℃,等到根長為 1~2cm 時備用。
(1)預處理:上午 9:00~10:00 或下午 14:00~15:00 切取根尖2~3mm,每一株選擇健壯根尖5~8個,放于1.5ml的離心管中,用 0.002M 的 8- 羥基喹啉、冰水混合物放在 4℃冰箱中分別預處理 7h、12h、24h,篩選出最適合的預處理試劑和預處理時間。
(2)固定:預處理結束后,棄去預處理液,加入固定液(無水乙醇:冰醋酸 =3:1),放置在 4℃冰箱中固定 24h.
(3)解離:棄去固定液,用蒸餾水反復沖洗 2~3 遍,加入1mol/L HCL 溶液,置于 60℃水浴鍋中分別解離 4min、6min、8min、10min,選出最適合的解離時間。
(4)染色:棄去解離液,用蒸餾水反復沖洗 2~3 遍,分別用卡寶品紅、醋酸洋紅染色液染色 30min,選出最適合的染色劑。
(5)壓片:將染色后的植物根尖放在載玻片上,用濾紙吸干染料,用刀片切掉根冠,切取 1mm 根尖放到另一載玻片上,滴加適量 45% 的醋酸,用鑷子夾取蓋玻片,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醋酸,在一角墊上雙面刀片,然后輕輕蓋上蓋玻片;用竹竿輕敲蓋片,使蓋片下的細胞分散開,成霧狀,用力不要過大,避免使染色體斷裂或丟失;把載玻片放于酒精燈外焰上加熱,目的是使細胞膨脹,染色體分散,烤后立即用拇指墊濾紙壓片,使細胞裂開,染色體從細胞質中出來。
(6)鏡檢:在 10×100 倍顯微鏡下,選擇中期分裂相較好的 20 個細胞,統計染色體數目,分析神農香菊的倍性。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預處理條件對根尖壓片的影響
由表 1 可知,8- 羥基喹啉和冰水混合物兩種預處理液對神農香菊根尖染色體形態的觀察影響顯著,用冰水混合物預處理時,任何預處理時間都不能看到清楚的染色體形態,而用 8- 羥基喹啉在任何預處理時間下,均能看到變短加粗的染色體,其中以預處理7h時效果最好,染色體變短變粗,分散效果好。因此,選擇 8- 羥基喹啉預處理 7h 為神農香菊根尖染色體觀察的最佳預處理條件。
3.2 不同解離時間對根尖壓片的影響
由表 2 可知,用 1mol/L HCL 在 60℃水浴鍋中解離 4、6min時,細胞壁不能被破壞,存在于中層的果膠物質和一些細胞質不能很好的分解,細胞重疊成團,不易擴散;解離 10min 時,則細胞壁結構被破壞,根尖過軟,壓片時容易造成染色體流失,不易觀察;解離 8min 對于神農香菊根尖來說是最適合的,此時根尖軟化程度剛好,壓片容易,細胞分散均勻,易染色。
3.3 不同染色劑對根尖壓片的影響
基于以上的處理條件下,卡寶品紅染色劑更適合神農香菊染色體進行染色。醋酸洋紅對神農香菊染色體進行染色時,整個細胞全呈紅色,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不能清楚的分辨;而用卡寶品紅對神農香菊染色體進行染色時,細胞質僅顯示淺紫色,染色體則顯示深紫色,二者能夠明顯的區分,易于進行染色體數目和形態的觀察。
4 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我們認為選擇 8- 羥基喹啉預處理 7h 為神農香菊根尖染色體觀察的最佳預處理條件;解離 8min 時根尖軟化程度剛好,壓片容易,細胞分散均勻,易染色。用卡寶品紅對神農香菊染色體進行染色時,細胞質僅顯示淺紫色,染色體則顯示深紫色,二者能夠明顯的分,易于進行染色體數目和形態的觀察。
參考文獻:
[1] 何淼 , 董春燕 , 馮博等 . 神農香菊組織培養和植株再生 [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10,38(7):64-66.
[2] 孫明 , 張啟翔 . 神農香菊花蕾的組織培養 [J].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5,41(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