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但由于葉片大、假莖脆弱、根系淺,容易遭受風害。臺風具有持續時間短、破壞程度大的特點,是香蕉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2014年7月19日登陸廣西的強臺風“威馬遜”對廣西蕉區造成了嚴重危害。為此,本文針對該次臺風造成危害的特征進行調查分析,以便為廣大蕉農進一步改進防風措施、提高香蕉抗風能力、減少損失提供參考。
一、“威馬遜”移動過程及危害
7月18日15時30分前后,2014年第9號超強臺風“威馬遜”從海南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7級;7月18日19時30分前后,“威馬遜”在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7級;7月19日7點10分,臺風“威馬遜”挾狂風暴雨在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5級。隨后向西北方向移動,其中心途經防城港市、北海市、欽州市和崇左市進入越南北部,強度緩慢減弱。廣西地區各香蕉主產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受害較輕的蕉株葉片被撕裂破碎;中等受害程度的蕉株出現傾斜、下部葉片折斷剝落;受害嚴重的蕉株直接被吹倒或者吹斷。蕉株整株折斷的位點有3種:一是整株被連根拔出;二是假莖與蕉頭連接處斷裂;三是假莖中部攔腰折斷。
二、 影響風害程度的因素
(一)與臺風中心區域的距離
調查結果表明,位于臺風移動中心區域的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大面積蕉園遭受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蕉株受損的比例超過70%;位于“威馬遜”10級風圈半徑內的南寧市隆安縣、武鳴縣蕉園受損比例,由于地形和風圈影響時間差異,在5%~40%之間;位于“威馬遜”10級風圈半徑之外但位于7級風圈半徑內的玉林市、貴港市,蕉園蕉株受損比例在5%以內,但迎來了大范圍的降雨天氣。
(二)蕉園地形
距離臺風中心區域距離近的蕉園受害程度同樣存在差異,不同地形蕉園受災情況差異明顯。調查發現,受害程度呈現出狹窄谷地、山頂>山坡>開闊平地,迎風面>背風面的特征。兩面或者三面臨山形成谷地的區域受害最為嚴重;位于坡地的蕉地承受強勁風力,受災程度嚴重,蕉園損失面積達到30%以上;開闊平地為主的蕉園受害地塊多位于臨近山體的區域,這些地區由于山體對風力的聚集作用往往出現較強的陣風。
(三)防風抗風措施
針對夏季風害,各省采取了不同的防風抗風措施。海南、廣東多采用立桿抗風措施,即在距離蕉頭30厘米處進行打樁立桿,隨后將香蕉假莖固定在立桿上,該措施多覆蓋蕉園每株香蕉。而廣西地區受臺風影響遠弱于廣東、海南兩省,因此防風意識相對薄弱,只在邊行香蕉上采用人工及物資消耗更大的立桿抗風措施,蕉地內部則通過繩子將蕉株彼此拉緊形成網狀,彼此支撐。此次“威馬遜”臺風進入廣西境內時中心風力最高達到13級,10級風圈半徑達到120公里,廣西地區采取的防風措施大多不能抵抗其威力。另外,綁繩防風的措施也表現出其不利的一面:由于蕉株之間相互牽連,部分蕉株出現倒伏時引致整塊蕉地一起折斷。
(四)蕉株生育期
受2013—2014年冬季霜凍天氣影響,2014年廣西蕉園特別是宿根蕉園多為2造共存,一造是受霜凍天氣影響較小的蕉株,其時正處于掛果階段;另一造是嚴重受凍后選擇吸芽進行栽培管理的蕉株,其時剛剛進入花芽分化期。蕉株受害程度呈現出掛果期蕉株>花芽分化期蕉株的特征??梢酝茰y,此次超強臺風對2014年廣西秋季香蕉市場價格的影響比其對冬季香蕉市場影響更大。
多種因素促成了這一現象的發生:一是掛果期蕉株自身抗風能力較弱,果穗重量不斷增加,假莖已經承受了相當大的拉力。二是掛果期蕉株通常采用了綁繩措施,以防止果穗過重導致蕉株折斷。但當風力超過一定強度導致倒蕉時,容易出現相互牽連從而增加倒蕉比例的情況。更值得注意的是,處于掛果期的蕉株多為2013—2014年低溫霜凍災害的幸存者,多分布在空氣更為流通的山頂、迎風坡以及通風谷地,這些區域在臺風過境時往往承受更大強度的風力。
三、生產管理建議
(一)控制災后損失
臺風已經對蕉園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通過加強田間管理減少損失成為災后最緊迫的一環。應對處于掛果期的倒蕉進行搶收,盡可能減少經濟損失。已經達到采收標準的6~7成蕉可按正常價格出售,成熟度5成左右的香蕉可折價采收。在采收開始前,需要打開護果的緊身袋、藍袋等進行透氣,同時在蕉果上覆蓋干枯老葉防止太陽暴曬。采收后應及時進行清園,選擇一些適合本季節種植的短期作物進行套種以彌補部分損失。
(二)加強水肥植保管理
針對受害程度較輕的蕉株也需要采取一定的災后修復措施。受害程度較輕的蕉株表現出青葉破碎、下部葉片剝落折斷、蕉株傾斜等癥狀,蕉株健康狀況下降后更易受到病蟲害侵襲。針對這個問題,一是要加強蕉園水肥管理,促使香蕉盡快恢復正常生長;二是要對嚴重傾斜的蕉株及時扶正、培土,并加固防風措施;三是要加強植保管理,特別是加強對黑星病、葉斑病的綜合防治,割除老葉病葉后噴一輪保葉護果藥。
(三)新植蕉園選址
地形因素也是影響風害最終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減少臺風危害程度為目標的蕉園,選址應避開山頂地、迎風坡等在臺風襲擊時無遮擋的地方,尤其是要避開山間谷地、山腳地等提高風速的區域;同時應考慮避開盆地、封閉谷地、坡底等冷空氣沉積的寒害重災區,全方位考慮防寒、防風、防澇等多種需求。大面積的生產基地應當做好防風林建設。
(四)加強防風措施
每年的7—10月是廣西地區的多風季節。由于風力較廣東、海南兩省更弱、危害更低,廣西地區防風意識薄弱,往往采取相對更簡單的防風措施或者不采取防風措施,以此減少成本投入。打樁立桿的蕉園較少,樹體較高的宿根蕉園多采用雙股綁繩,蕉株較矮的蕉園多采用單股綁繩,防風能力較弱,在遭遇“威馬遜”這類強臺風后損失慘重。香蕉種植者需掌握蕉園各地塊風災后的受害程度,并采取不同的防風措施。對極易遭受風災且受害程度嚴重的區域采取打樁立桿措施,加強防風抗風能力,切勿通過綁繩與受風災影響的區域捆綁在一起。
隨著香蕉的不斷生長發育,蕉頭逐漸膨大,易露出土面,不僅導致根系發育差、植株長勢弱,更造成抗風能力嚴重不足。因此,應當定期對蕉園蕉株進行培土,并可在越冬前結合有機肥及越冬肥進行一次重點培土。將土壤與有機肥在田間混勻后再培到蕉頭周圍效果更好。有機肥料能夠促進根系的發生與伸長,進一步提高香蕉的抗風能力。日常的培土過程應配合蕉頭的上浮逐層培土,少量多次,以防一次性培土造成根系上浮。
參考文獻
[1] 占遠城,劉文,楊明彰.香蕉抗風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8\\(11\\):41-42
[2] 林奮.香蕉風災防范與補救[J].中國熱帶農業,2005\\(5\\):47
[3] 劉曉鵬.臺風后香蕉復產的關鍵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08\\(5\\):56
[4] 林巧蔚.香蕉防風害措施[J].中國熱帶農業,2011,40\\(3\\):64
[5] 湯珺琳,陳翔,徐宗煥,等.閩南果樹防御風災抗倒伏措施[J].福建果樹,201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