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我國是獼猴桃種植大國,果園面積與產量均居世界第 1 位.截止到 2010 年,陜西獼猴桃種植面積 4. 8萬 hm2,產量 63 萬 t,約占全國面積的 40% 、產量的60%,約占世界的 1/3.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獼猴桃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對獼猴桃進行產后標準化分級是一種衡量其質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獼猴桃出口份額極低,2007 年我國獼猴桃出口僅占全球的 2% .因此,需要制定和推行獼猴桃的分級標準,引導、激勵果農按照標準生產,提高我國獼猴桃的檔次,擴大出口,提高我國獼猴桃的國際競爭力[1 - 4].
為此,對陜西省 A 區的獼猴桃分級現狀進行了調研.調研時間為 2013 年 3 月 31 日 - 4 月 1 日,在 A區 7 鎮進行,主要方式有戶外調研以及入戶調研;共發放問卷 300 份,回收有效問卷 297 份;問卷內容主要是獼猴桃分級現狀、獼猴桃品種、獼猴桃分級指標、獼猴桃分級裝備和獼猴桃分級意識等 5 個方面.
調研主要是為了了解現在獼猴桃收購過程中的分級情況,確定分級是否必要,發現收購過程中分級存在的問題及分級標準的缺陷,為進一步制定分級標準提供事實依據.在調研的基礎上,綜述了我國獼猴桃分級的現狀,歸納出服務監督體系不完善、分級意識薄弱、以單果質量為等級量化指標的局限性;分級標準缺乏靈活性與科學性、分級裝備的單一性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獼猴桃種植以及品種概況
1. 1 種植概況
近年來,陜西省 A 區充分利用自身在地理氣候、外資、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獼猴桃產業.截止到 2011 年,全區獼猴桃總面積達 1. 7 萬 hm2,獼猴桃產量為 33. 9 萬 t,占全省獼猴桃面積 32. 9% 、獼猴桃產量的 46% .種植獼猴桃的鎮和村分別達到 7個和 121 個,種植戶達到 6 萬戶,分別占到行政村和農戶總數的 98% 和 87% .2011 年,獼猴桃形成的農業總產值 12 億元,形成增加值 6. 9 億元,占種植業增加值的 68. 2% ,農民人均獼猴桃產業收入為 4 600元[5].由此可見該地區獼猴桃產業規模之大.
筆者對該區種植獼猴桃的 7 個鎮\\(a 鎮、b 鎮、c鎮、d 鎮、e 鎮、f 鎮、g 鎮\\)進行了調研.該區南部地區為山脈,少有獼猴桃種植,因此沒有進行調研.通過統計調研結果得到,A 區種植獼猴桃戶均基本達到了 0. 29hm2.果農年齡分布以 46 ~ 60 周歲的中年人居多,占 51% ,是主要種植群體.眉縣獼猴桃產業是大部分農戶主要收入來源.
獼猴桃產業給眉縣農戶帶來巨大的利潤,是其增收的支柱產業.獼猴桃果農收入逐年增加的占 76% ,只有 10% 減少.減少的這部分是因為氣候、更換品種等原因.逐年增加的收入促進了果農種植獼猴桃的積極性,致使獼猴桃在眉縣的種植面積很大.
1. 2 品種概況
A 區獼猴桃種植品種多樣化,徐香、海沃德、秦美是果農主要選擇種植的品種.選擇種植"徐香"獼猴桃的果農最多,占 38% ; 種植"秦美"獼猴桃的有30%,種植"海沃德"的有25% ;種植"亞特"的占3% ;種植"95 - 1"的有 2% ;種植"紅陽"、"華優"各占1%."徐香"產量高、耐貯藏易運輸,并且味甜濃香、收益好."海沃德""秦美"獼猴桃是眉縣一直以來種植的品種,所以選擇種植的果農也占很大比例,但是都是酸甜口味.選擇種植"紅陽""華優""95 - 1"、"亞特"獼猴桃的果農只有一小部分."紅陽"獼猴桃果心紅色、味甜,但是不易管理、價格很高,影響市場.
"華優"獼猴桃具有味甜、果肉黃色等吸引消費者的品質;但是其采摘過早會出現無毛、心綠、口感不好、果實無法同時成熟等問題."亞特""95 - 1"獼猴桃目前并未推廣,大部分果農并不了解這兩個品種,所以目前很少有果農選擇種植.
該區近 3 年 78. 5% 的果農沒有更換過品種,僅有21. 5% 的果農更換過品種.更換品種的原因主要是價格高、品種好、產量高、好管理、政府推廣 5 個原因.其中,"價格高"占的比例最大,達到 81. 2% ;新品種"口感好"而更換品種的占 10. 9% ;因"產量高"更換品種的占"15. 6%";"好管理"占 7. 8% ;因"政府推廣"的占 1. 6% .獼猴桃價值是最吸引果農的部分.
在所有獼猴桃品種中,大部分果農認為"徐香"的收益最好.很明顯在面對"徐香"帶來的更大收益時,大部分果農考慮到獼猴桃的掛果期并沒有盲目地選擇拔掉以前的果樹種植新的品種;但是也有一部分果農因為新品種價格、口感、產量等方面的原因更換品種.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獼猴桃品種越來越多樣化,不斷有更受消費者喜愛的新品種出現.獼猴桃的價格每年波動很大,并不穩定.果農在選擇種植品種時可能會受到價格的影響,盲目跟風種植而影響收入.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種收益較高,收益影響農戶種植面積.面積比較大但分散不集中,不利于大型分級裝備推廣.獼猴桃品種不同、品質不同,所以用途不同,分級必要性不同.
2 獼猴桃分級中的問題
獼猴桃分級主要群體有果農、收購商、果品公司及消費者.如圖 1 所示,果農種植收獲獼猴桃并在出售的時候跟收購商同時負責預分級的工作;收購商負責對獼猴桃簡單分級后運往果品公司;果品公司進行精細分級并包裝售往市場;市場上消費者喜好信息反饋給其他 3 個群體,影響其他群體種植過程、收購價格、分級指標及量化等方面.當地政府提供激勵政策、分級標準、裝備推廣、加大服務監力度等支持,能夠增強各群體的分級意識,從而保障獼猴桃分級工作順利進行.
通過對獼猴桃產后分級的調研可以發現存在如下問題:各群體沒有很強的分級意識;在獼猴桃的收購以及加工出售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分級標準;分級過程中主要以單果質量為等級量化指標;分級裝備型號比較單一.
2. 1 服務監督體系不完善,各群體分級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獼猴桃分級方面的服務監督體系較少.即使有分級標準,受到果農意識等原因的影響,分級標準不一定能夠落實.這跟政府給果農提供技術支持及市場信息等服務較少有關,如表 1 所示.政府較少參與果農種植與生產銷售的過程,果農意識不到分級可以增加獼猴桃的附加值.
分級的意識沒有得到普及.果農不清楚分級與不分級之間的價格差距,所以果農在種植生產過程中一味的追求數量,對于質量并沒有足夠重視.如果參與分級環節,果農認為自己的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并不愿意付出勞動分級.收購商認為"只要有冷庫,都可以收購獼猴桃",所以現在我國獼猴桃收購商競爭力大.現在獼猴桃的收購過程中都是傾銷,收購商也接受"隨行就市"這一觀點.目前,分級標準不明確、合同履行率低、果農和果商都"隨行就市",所以經常造成毀約現象.由于市場惡性競爭而忽略分級標準化,由于競爭壓力而很少執行分級標準.
2. 2 分級標準缺乏靈活性與科學性
獼猴桃每年的產量以及單果質量分布有一定的浮動.現有的分級標準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缺乏靈活性.93% 的果農反映獼猴桃出售時是進行預分級的,僅有 7% 沒有進行預分級.收購商在收購果實時,目視果實劃價,所有果實都統一價格收購,分級標準缺乏科學性.
分級過程中標準混亂.現有的分級標準對果形、顏色、表面缺陷等也有要求,但不同收購商分級標準不同.對創傷果的處理方式,只要有創傷收購商就一律不要的占 99% ,僅有 1% 視創傷大小決定.收購商不要的創傷果,74. 4% 的果農賣給次果收購商,銷往果品加 工 公 司,做 成 果 醬、果 汁、果 脯 等 形 式 出售;25. 6% 的果農作吃掉或者扔掉的處理.
目前存在的獼猴桃標準中,行業標準陳舊;國標籠統,缺乏靈活性;地方標準分級指標少,分級要求模糊不易鑒定,可操作性不強.另外,不同收購商要求指標各有差異,標準也有不同.
2. 3 以單果質量為等級量化指標的局限性
在獼猴桃的收購以及加工出售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分級標準.在整個獼猴桃產后分級生產流通中,主要是以單果質量為評價指標的;但是在收果的時候,收購商采取目視的方式確定果實價格.消費者也是憑著對果實外觀尺寸的直觀感受購買,現在在北京、南京、深圳等地獼猴桃銷售都是以"個"為單位,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關注的主要是果實的外觀尺寸,而不是單果質量.
獼猴桃分級直接參與者主要是果農、收購商、果品公司,消費者判斷果實價值的主觀意識也影響獼猴桃分級決策.果農和收購商在分級的流程中主要是負責預分級的工作.調查發現,預分級指標同樣是獼猴桃單果質量.以海沃德為例,一般收購商都要求90g 起收.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不是對每個果實進行稱重處理,而是收購商目視果實外觀尺寸確定其單果質量.果農為了獲得外觀尺寸較大的果實,在種植過程中選擇使用膨大劑等.正式分級過程是由果品公司進行的,分級量化指標是單果質量.通過對A 區最具代表性的果業公司的調研發現,果品公司的分級設備只有稱重系統,沒有圖像處理系統,日燒果、創傷果、畸形果等仍需要人工分揀.通過獼猴桃單果質量分級得到的果實目的是為了同一包裝盒內果實大小一致,贏得消費者的喜愛.消費者在購買獼猴桃時也沒有嚴格測量每個果實的單果質量,消費者更關注的是果實的外觀尺寸.
參與獼猴桃分級的 4 個群體中,果農、收購商、消費者都是直接以果實外觀尺寸來判斷果實價值的.雖然果品公司是以單果質量為分級指標,但也是為了獲得大小均勻的果實來適應市場,以提高獼猴桃的附加價值.所以,以單果質量作為獼猴桃等級分級量化指標的分級方法不夠方便、直觀.
2. 4 分級裝備的單一性
同樣以 A 區最具代表性的果品公司裝備為例,該裝備進價 300 萬元,包括自動卸垛機、上果機、精選臺、主控室、多通道分選機、包裝臺和貼標機等 7 個主要部分.其成本高,占地面積也很大.在出售獼猴桃時,人工分級的有 290 戶,占所有被調研農戶的 98% ;人工機械同時使用的有 7 戶,占 2% .很明顯,大部分采取人工分揀的方式分級,極少使用到機械.現在的分級裝備規模偏大,由于經濟及場地的制約,購入分級設備的花費農戶負擔不起,設備擺放也不易實現,因此果農沒有參與分級.收果時收購商目視定價,在運回到公司以后基本會采用分級生產線進行分級;但是分揀日灼、創傷、畸形的果實的工作仍由工人完成,平時所用女工在 70 ~ 150 人之間,耗費勞動力大.考慮到啟動成本偏大的情況,該公司只有在市場需求量達到一定數值時才會使用該裝備,造成了果農勞動力剩余而果品公司負擔大的現象.目前,我國在分級裝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主要是針對果品公司的大型及中型設備,型號比較單一.
3 獼猴桃分級發展對策
3. 1 完善服務監督體系,加強各群體的分級意識
完善服務監督體系,有利于指導果農、收購商、果品公司及消費者樹立正確的分級意識,從而普及分級,促進獼猴桃產業的發展.
首先,明確服務監督體系的職能:一是服務,二是監督.服務部門傳授有關分級的知識,國家進行經濟技術投入;監督部門要確保獼猴桃分級工作能順利進行,落實獼猴桃分級標準.2013 年,"紅陽"獼猴桃若不分級,出售售價約26 元/kg;分級后的售價約40 元/kg.很明顯,經過分級篩選的商品果附加價值大.服務監督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使各群體意識到分級可以增加獼猴桃附加價值而接受分級.
專業人員可以選取實驗基地,在小范圍內進行標準化生產以及分級的實驗.同時,過程監督突出重點,在容易制約和忽略標準化分級的過程\\(如種植、收購\\)中,加大監督力度,做到全程、全方位監控.如果經濟收益明顯增加,便對其進行推廣,用事實來改變意識,確實做到上行下效,維護標準化工作的嚴肅性,形成一種生產標準化的風氣.
3. 2 制定科學靈活的分級標準
制定符合獼猴桃生產規律的科學靈活的分級標準,能夠充分利用獼猴桃的附加價值,從而確保果農、果商、果品公司、消費者的利益.只有有了科學的獼猴桃分級標準,才能正確指導果農、收購商以及果品公司進行分級.獼猴桃標準在制定的過程中,既要兼顧我國的具體條件和特色,又要有效地吸收世界先進科技和管理水平.2012 年及2013 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分別采集了2 888 個"海沃德"果實的單果質量信息.對這兩年的果實單果質量進行正態統計分析后發現,這兩年獼猴桃單果質量的中位數、平均值、標準差、分布區間都有變化.日本大原純一[6]在評價農作物質量時,提出了柑橘每年生產量變動的觀點.這就需要符合獼猴桃生產規律的、靈活的分級標準,所以需要有專業的制標人員,針對獼猴桃的生產規律制定科學、靈活的分級標準,以充分提高果實的價值,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獼猴桃分級標準的制定使獼猴桃的收購以及銷售過程都流程化、簡單化,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制定科學的分級標準,并加以推廣和實施,實現獼猴桃的標準化生產,是我國的獼猴桃產業競爭力大幅度上升必然要求.
3. 3 研究基于果實圖像信息的分級方法
現實生產生活中,獼猴桃分級相關的果農、果商、果品公司、消費者都更傾向于直接觀察果實外觀尺寸大小和形狀決定果實的價值,所以基于圖像信息的分級方法更具有實際意義.
調查發現,分級以獼猴桃果實外觀尺寸為量化指標比單果質量更直觀、更方便.獼猴桃果實單果質量與外觀尺寸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李平平[7]提出了外觀尺寸與圖像資料之間也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可以通過研究果實的圖像資料與單果質量之間的關系來進行分級.采集獼猴桃的圖像資料,進行圖像處理后得到面積的像素值,將像素值與單果質量進行擬合,計算相關性.將分級指標從單果質量向外觀尺寸轉化,更符合獼猴桃分級相關的各群體的要求.
獼猴桃分級線上可以加入圖像處理系統,與稱重系統同時工作,分級結果更科學.崔永杰[8]已經提出來通過近紅外光提取獼猴桃表面缺陷閾值的方法.所以,采用圖像處理系統可以同時判斷獼猴桃表面缺陷及畸形果,比只采用稱重系統的分級線更智能化、科學化.
3. 4 研發適合不同分級規模的裝置
種植農戶直接參與分級,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勞動力,降低成本.果農種植收獲后進行分級并貼質量追蹤卡,運往果品公司后由果品公司檢驗分級質量,落實責任到戶.這就需要基于果農的經濟實力及設計成本低、規模小的分級裝備,供果農使用.
前文曾提到,果品公司分級裝備沒有得到完全利用.由于季節、節假日等原因影響,市場對果實的需求量不穩定.在達不到一定的供應量時,使用該設備成本高于收益.預計 A 區在 2016 年獼猴桃種植面積會達到 1. 87 萬 hm2.獼猴后分級如果主要依賴果品公司大型分級裝備,將會給公司造成很大壓力.基于以上原因,筆者提出了研發適合不同分級規模的裝置的建議,從規模、占地面積、成本、人工等方面綜合考慮.現在機械分級的主體是果品公司,果農具有很大的市場.現在果農剩余勞動力多,交通工具齊全.果農、中小型企業及大型果品公司都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分級裝備.這樣果農也參與機械分級,形成機械分級的風氣.機械化分級能夠減少勞動力的使用,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分級的效率、提高果實的質量,同時可以使果農得到更多的收入.所以,應該研發適合各種分級規模的裝置,以達到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雷玉山,王西銳,李永武,等. 陜西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現狀及技術需求分析[J]. 陜西農業科學,2012,58\\(1\\):123- 124.
[2] 霍尚一. 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奇跡-新西蘭獼猴桃的案例啟示[J]. 生態經濟,2011\\(5\\):27.
[3] 陳啟亮,陳慶紅,顧霞,等. 中國獼猴桃新品種選育成就與展望[J]. 中國南方果樹,2009,38\\(2\\):70 -76.
[4] 席興軍,劉俊華,劉文. 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對比分析研究[J]. 農業質量標準,2005\\(6\\):19 -24.
[5] 熊曉軍,王永琦,張永平. 學習眉縣經驗 推進漢中市獼猴桃產業發展[J]. 漢中科技,2012 \\(3\\):7 -8.
[6] 大原純一. 農産物の品質と評価[J]. 農業計算學研究,1965\\(1\\):103 - 116.
[7] 李平平,邵玉玲,張發年,等. 基于統計分析獼猴桃外觀指標分級方法的研究[J]. 農機化研究,2014 ,36\\(4\\):167- 170.
[8] 崔永杰,李平平,丁憲,等. 獼猴桃分級果實表面缺陷的檢測方法[J]. 農機化研究,2012,34\\(10\\):139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