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在農場的推廣
【第一章】農場新型奶牛養殖技術研究引言
【第二章】奶牛養殖模式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第三章】農場技術驅動型養殖模式的優勢及效益分析
【第四章】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推廣的目標與關鍵問題分析
【第五章】國際奶牛高產養殖模式的推廣經驗借鑒
【第六章】促進農場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推廣的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基于技術的奶牛飼養模式推廣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7 結論
本文以"八五一一完達山良種奶牛養殖場"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了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的基本情況,以創新擴散理論、行為改變理論、產業組織理論、規模經濟理論為基礎,運用實證分析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詳細的分析了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的優勢及養殖效益,并借鑒了國際上其他奶牛養殖業發達的國家的奶牛養殖模式推廣經驗,旨在對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在黑龍江省乃至全國進行推廣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基于技術驅動的八五一一農場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是經過實踐探索的一種成功的奶牛養殖模式,無論從技術還是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奶牛養殖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是推廣研究的。
(2)政府在奶牛養殖模式推廣過程中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政府應該積極轉變職能,加大對于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的推廣力度,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確保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能夠得到更好的推廣。
(3)企業作為先進奶牛養殖模式推廣的主體,在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推廣的過程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龍頭企業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企業應該積極的加快自建型奶牛養殖場的建設,確保提升奶牛養殖業的綜合水平。
(4)行業協會作為溝通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應積極發揮其協調作用,一方面促使政府加快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另一方面,積極撮合龍頭企業等加大對于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力度。
(5)在技術驅動型奶牛養殖模式推廣的過程中,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加快對于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不斷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成果。中國奶業年鑒(2010-2014)。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2015
[2] Harry G. West .Food fears and raw-milk cheese[J].Appetite,2008(5)。
[3] Blues.W.Malang. An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profitability, labor efficiency and scale ondairy farms in Ireland [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2005.
[4] T .A. Gribble Discussion of Optimum Dairy Size,2005.
[5] Hall,Leveen 1978.Joseph H.Hotchkiss,Brenda G.Werner,Edmund Y.C.Lee. Addi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Dairy Products to Improve Quality : A Comprehensive Review[J].Comprehensive Reviews inFood Sicence and Food Safety,2006,5 (4):158-168.
[6] Michael Griffin .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J].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the dairy industry. 1998.
[7] Frederick W Crook.王振銷。日本農業現代化的途徑[M].天津:天津社科出版社,2002.
[8] James Simpson.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on[C]. Inter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 2006.
[9] Michael Griffin .overview of the world dairy situation [J].change,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the dairy industry. 1998.
[10] Michael Griff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for applied research, New York: GuilfordPress,2006.12-37.
[11] Abraham B1um.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griculture:A Guide for AgriculturalEducators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97:216.
[12] Garforth.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Improvingagricultural extension, edited 飾 Burton E, Rome, FAO,1-12,2001.
[13] Miranda, M. J., and Gary D. Schnitkey. OStructural Estimation of Dynamic Discrete ChoiceModels in Agriculture:The Case of Dairy Cow Replac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 Vo1.10, No.S, 2003.P15-18.
[14] Kahan. OFarm management extension services: a review of global experience .Agricultural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finance occasional paper, 2007.
[15] 韓高舉?!吨袊虡I發展問題研究》。[M]華中農業大學。2005.
[16] 劉成果。中國奶業年鑒 2011[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17] 張丹鳳,陸東林。對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奶業考察[J].草食家畜,2000(03):11-13.
[18] 王林。美國奶業的集約化發展。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2(12)。
[19] 王威,顧海英。中國乳品加工業的過度競爭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5(02):40-45.
[20] 任智慧。規模奶牛場與農戶奶牛養殖效益比較[J].家畜生態學報,2005(05):103-105.
[21] 卜衛兵。乳品產業鏈組織模式及效率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7.
[22] 朱香榮,花俊國等。構建現代奶業組織模式的新思考[J].中國奶牛,2009(05):3-5.
[23] 史永峰,由志奇,仲玉靈。奶牛規?;B殖模式初探[J].養殖技術顧問,2010(07):242.
[24] 師立強,袁井香。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助推乳業持續健康發展[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2(12):8-11.
[25] 黃正多。印度奶業合作社發展的啟示[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09(11):61-65.
[26] 宋軍、胡瑞法。農民的農業技術選擇行為分析。農業技術經濟[J]1998.12
[27] 高啟杰。理解農業推廣:基于歷史和發展的視角[J].農村經濟,2012(10):3-6.
[28] 程慧敏。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農業工程[J].2015(1)
[29] 董金和。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狀與改革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30] 陶佩君。社會化小農戶的農業技術創新擴散研究。[D].天津:天津大。2006.
[31] 韓青。八五八農場托牛所奶牛養殖模式經濟效益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
[32] 王偉峰。黑龍江省奶牛養殖技術推廣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
[33] 李棟。美、新、荷奶業發展模式及特點研究。世界農業。2013.
[34] 李建才。我國奶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06.
[35] 李春雨。奶業合作社建設問題研究[D].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農業大學。2006.
[36] 李安良。大力發展奶畜產業,帶動農業結構全面調整[J].中國奶牛,2001(6)。
[37] 張永根,王明麗。我國奶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探討[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5.
[38] 楊東升。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乳業發展與奶牛養殖模式分析[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7.
[39] 王宗元。奶牛養殖組織模式及利弊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09(5)
[40] 李勝利。我國奶牛養殖模式及發展情況[J].中國畜牧雜志,2008,44(14)。
[41] 孔祥智,鐘真。中國奶業組織模式研究[J].奶業經濟,2009(5)。
[42] 陳昌建。抓好奶源基地建設生產無公害牛奶[J].奶業論壇,2004(3)。
[43] 楊子玉。奶源基地發展模式探討與現實意義分析[J].中國奶牛,2007(6)。
[44] 劉文超,路劍,李輝。奶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選擇--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論的啟示[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0(9)。
[45] 徐目。我國散戶養殖模式的前景分析[N].中國畜牧獸醫報,2009-06-14.
[46] 劉孟臣。確保牛奶質量安全應加強源頭管理[J].畜產品安全,2009(4)。
[47] 李仕堅,陸陽清。美國奶牛業考察報告[J].中國奶業信息網。2007.
[48] 蔡運磊。構建中國現代奶業組織模式的思路[J].河南畜牧獸醫,2009.
[49] 李翠霞,鄭亮?;?PLC 理論的奶牛養殖散戶模式分析[J].中國乳業,2012.
[50] 趙炯。我國乳品制造行業的市場結構與企業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吉林大學,2006.
[51] 孔祥智,鐘真。奶價大幅上漲情況下奶農緣何增收困難--呼和浩特市奶牛養殖效益分析[J].中國乳業,2008,(3)。
[52] 朱娟,胡定寰。我國農戶散養奶牛規模經濟分析--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為例[J].中國乳業,2009,(10)。
[53] 喬光華。我國乳業安全可追溯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9(04)。
[54] 于濤。乳品產業鏈基于利益分配關系的縱向組織模式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2013.
[55] 王興旺?;谀剔r利益視角下的奶業經營模式選擇[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