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們國家的水資源使用率不是很高,浪費問題很常見。所以,要秉承科學發展理念,積極開展節水工作,創建節水社會,切實提升用水效率,確保資源持續使用,確保人和水環境的和諧共存。具體來講,我們要將節水灌溉當成是發展的目標,積極布局、合理調配,通過使用節水技術,提升農村區域的經濟效益,改善群眾的生活狀態。
1 為何要開展農田水利灌溉設備管理工作
第一,減輕廣大群眾的生活壓力,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強化水利管理力度,運用市場運行規則,為廣大群眾建立綜合化的收費體系,防止多次收費現象發生,避免繳費不當,或是克扣等問題出現,降低繁瑣步驟,確保廣大群眾能夠用上放心水,真正的從農業中獲取利潤,減輕經濟壓力,最終實現增加收入的目的。第二,節省水資源,提升使用率。借助水分計收體系,完善灌溉管理力度,借助市場之力,以用水量為標桿開展繳費活動,這樣能夠很好的節省水資源。
第三,設置恰當的用水制度,強化管控力度。強化灌溉管理的力度,可以確保用水活動有序,防止因為用水而產生矛盾。為了避免矛盾加劇,使得廣大的群眾能夠從繁瑣的糾紛之中解放,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產活動里。
2 當前農業灌溉管理工作面對的不利現象
2.1 政事未能有效分隔
當前的管理體制還是過去的計劃模式下的管理體系,水管機構的關鍵工作是防汛抗旱,管控項目,收取費用,未真正的將本身看成是市場主體,未借助經濟措施和市場法規,合理的利用水資產,沒有發展水利經濟。除此之外,政府多部門管水,水利、城建、環保等部門多頭管水,多頭治水和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未實行管養分離的現象嚴重存在。
2.2 管控制度設置不當
由于經濟高速發展,此時水利項目管理費用增加,因為制度設置不當,使得費用收取的過低。而且,在具體的收費的時候效率低下,一些區域未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收取,有時候還拖欠,個別區域的費用被不當使用,導致區域發展受到極大的阻礙。因為管控工作者的工資不一致,使得工作狀態不佳,干擾到灌區的正常發展。
2.3 不關注基建設置
只有做好水利項目建設工作,才可以合理澆灌田地,才能夠減少農業生產成本,才能夠增加收益。我們國家在水利設施層面上花費的資金非常多,每年國家都非常重視此類投資,不過絕大多數的資金被用到了治理江河湖泊,或是那些大規模的水利項目上面了,幾乎沒有用到農田水利方面,而所在區域的政府機構出于自身的原因,也不想將太多的資金放到這上面。作為廣大農戶,他們的能力有限,無法靠著本身之力開展基建工作,這就導致當前現存的水利設施均是多年之前建設的,絕大多數早就老化了,而且也未得以合理的維護,此時就使得這些設施無法很好的發揮效益了,水庫也被泥沙堵塞,渠道多被用以排放污物,根本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意義了。
2.4 配套工作不到位
很多小規模的水利項目所處的區域較為偏僻,比如山地區域,其所屬的縣區也較為貧困,經濟能力不高,此時政府沒有能力開展水利建設工作,自籌費用也無法落實到位,這就導致項目無法啟動,加上山地區域本身建設難度就非常大,項目的主體建設好之后,此時就沒有資金在建設配套項目了。目前還有很多的項目存在這類問題,導致工程的效益發揮不出來。
2.5 灌溉效益低下
最近幾年,我們國家每年的降雨量都不是很多,加上人口總數持續上升,水利項目的存水量過少,各個行業的需水量不斷增加,水污染問題嚴重,導致農業以及廣大群眾的生活用水不斷減少。除此之外,水利主管機構所在區域較為偏僻,體制革新速率太慢,費用收取不及時,時常面臨收入無法應對付出的問題。
3 應對策略簡述
3.1 創新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機制
繼續深入開展國有水利建設單位的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落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開支,中央政府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補助力度。進一步明確小型水利建設項目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將責任的承擔落到實處,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水利設施管理模式,尋求建立多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本著節約用水、減少農民開支、有效灌溉的目的出發,實行水價改革與政府適當補貼并行的舉措,從根本上為農民謀取利益。
3.2 注重人才的聘用
人才是水利事業正常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水里設施管理中一定要高度重視水利人才的開發。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基層人才進行學習深造,以適應現階段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同時,還要積極組織職工參加學習,不斷提職工個人的素質,與此同時還要對農村現有水利技術人員的工作進行細化分工,明確每個人的崗位職責,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能成為自己業務的行家手里。水利灌溉體現了人類改造自然、創造自然的方法,同時又是農業生產的重要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源泉。因此,加強水利灌溉管理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3.3 擴展有效灌溉面積
有效灌溉面積的擴展是提高我國農業產量的有效措施,但不能為了盲目地擴大灌溉面積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破壞,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綜合考慮本地區的水資源條件,不能造成先開采后補救的局面。要根據全國的地區糧食的產能調查實施,在水土資源條件都很充備的地區開發具有潛力的新灌區。
3.4 引進節約型灌溉技術
很多農村在開展灌溉活動的時候,都是使用漫灌措施,所謂的漫灌具體的說,就是直接地從源頭地方挖掘溝渠,將水引入田地之中,假如渠道太長,輸送渠道是土質的,就會導致嚴重的浪費現象。在資源非常短缺的時代,我們最好不要使用該種措施。為了節省資源,可以在植被的生長階段使用比如滴灌或是噴灌之類的方法。
3.5 提高灌溉收益
對水利灌溉制定針對性的管理策略后,能夠保持與市場經濟發展同步進行。由此以來,則能夠不斷完善現代水費計收制度,防止了早期灌溉用水收費出現的問題,如:收費不齊、價格不清等。農民在農業生產中保持了正常的用水秩序后,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效益的提升,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大的農業價值。灌溉管理實現了用水透明局勢,在節約用水、精耕細作、結構調整等方面作用顯著。
4 結束語
高質量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不僅具有較好的節水增產效益,還能夠明顯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機作業效率、便于田間管理等。
合理有效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能夠提高農田灌溉質量,保證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技術的推廣,將會大幅度地提高陜西灌溉區域水資源的利用率,緩解陜西灌溉區域水資源緊缺的矛盾。相信,只有不斷提高農田水利施工控制工程的預算水平,才能確保農村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田金燕,趙紅。新農村建設中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7)。
[2]孫成文。灌區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民營科技,2011(1)。
[3]王曉蓉。農田水利灌溉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1(7)。
[4]黃榮華,阮清波,黃祥東。淺談良慶區農田水利灌溉存在問題及對策[J].廣西水利水電,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