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山東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困境探討
【第一章】影響農業節水推廣的因素研究引言
【第二章】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理論基礎
【3.1 3.2】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應用現狀的時空差異特征
【3.3】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現狀的調研分析
【第四章】山東省農業節水推廣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作用機理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農業節水推廣機制優化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1 引言
1.1 選題背景
山東省是中國的人口大省,在經濟生產和糧食生產方面也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山東省的人口數位居全國第二,國內生產總值位列第三,是全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重點生產產區,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的美譽。眾所周知,無論是人類的日常生活還是從事各種工農業生產均離不開對水資源的依賴,但山東省的水資源極其缺乏,人均占有量僅占全國人均水平的 1/6,嚴重制約了山東省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和各種農作物的增產增收。與此同時,山東省水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水資源污染嚴重以及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的問題,其中水資源的利用率過低加重了水資源短缺的困境。山東省的農業灌溉用水達到了山東省總用水量的 60%以上,占據了總用水量的絕大部分,但存在灌溉利用率太低的問題,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農業節水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灌溉利用率,通過使用節水技術可以減少灌溉用水量,緩解水資源短缺。山東省擁有多種先進高效的農業節水技術,但灌溉效率依然偏低,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機制還不夠完善,在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的過程中造成了推廣應用率偏低,使得農業節水技術不能發揮應有功效。
1.2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2.1 選題的目的
水資源是人類自身生存以及進行各種生產活動必不可缺的重要資源之一,山東省農業的種植生產,工業的制造生產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均離不開水資源的限制。山東省水資源匱乏現象嚴重,人均占有量僅達到全國人均占有量水平的 1/6,特別是近幾年氣候干旱降水量減少,水資源污染現象嚴重以及利用率低浪費現象嚴重等問題的存在使得山東省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愈演愈烈。我們必須提高重視并應該想方設法緩解這一突出問題。農業用水是所有用水量的重中之重,山東省的農業灌溉用水達到了山東省總用水量的 60%以上,之所以如此除了農業本身需水量大以外還因為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造成了大量水資源的無效或低效利用,形成了極大的水資源浪費現象。
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使用農業節水技術,行之有效的農業節水技術能夠提高 30%-60%的農業灌溉效率。據調查所知,目前山東省已經擁有多種先進有效的農業節水技術,如滴灌、噴灌、微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渠道防滲灌溉等等。
但現實生產中農業灌溉用水的效率仍然偏低,有些灌溉區域的灌溉效率遠遠達不到 50%.分析問題原因會發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機制不夠完善,存在諸多弊端,造成農業節水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阻礙較多,應用率低。雖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如果該技術得不到推廣應用那也是無用的。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工作是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支柱,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是科研成果的繼續和再創新的關鍵環節,是聯系科研、教育及生產的紐帶,是促進農業節水技術進步和增強農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措施。
以往諸多學者將農業節水的重點放在了先進有效的農業節水技術上,本文的研究重點放在了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機制上,旨在通過研究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對其進行完善和改進。最終探討出適合山東省施行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提高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率,進而提高山東省農業灌溉用水的效率,緩解山東省水資源短缺的現狀,促進山東省農業生產的增產增收以及經濟的騰飛。
1.2.2 研究意義
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不只能提高灌溉效率節約灌溉用水還能夠達到省工、節能、節肥以及增產增收的功能,此外還能減少農用地的土壤板結和鹽堿化問題,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必要途徑。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的實際意義不僅局限于農業生產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生存都具有重要貢獻,可以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困境,促進水資源的高利用率和分布合理化。因此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工作是勢在必行并且需要加快進程全面推行。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的水資源十分缺乏,但農業的增產增收和工業的高速發展都與之息息相關。
我國的節水農業開始于 20 世紀 70 年代,特別是 80 年代以來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發出了各種先進有效的節水技術,并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與設備,但效果卻不盡人意,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與我國現行的節水技術推廣機制有關。推廣機制的好壞和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高新技術能否得到很好的推廣應用,一個好的推廣機制往往能幫助該項技術發揮最大功效。
近年來我國很多專家學者對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做了大量研究,我國學者分別從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激勵制度、支持政策、財政資金、推廣方法、推廣模式、水價水權、節水技術推廣人員和節水技術使用者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分析。
(1)水權交易和水價改革推動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建立。韓洪云、趙連閣(2006)認為水價改革是推動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一項重要措施,農業用水的價格在全世界范圍內存在一個共同現象就是遠遠低于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這是基于農業屬于基礎產業和弱勢產業而給予的特殊照顧和支持,但就是這一現象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造成了相當程度對水資源的浪費和不珍惜。進行水價改革可以有效遏制這一現象,迫使用水人使用節水技術節約用水,對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和推廣機制的建立起到了促進推動的作用。王金霞、張麗娟和黃季焜(2008)認為水權交易對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有積極作用,水權交易所發揮的功能,是使水權成為一項具有市場價值的流動性資源,透過市場機制,誘使用水效率低的水權人考慮用水的機會成本而節約用水,并把部分水權轉讓給用水邊際效益大的用水人,使新增或潛在用水人有機會取得所需水資源,從而達到提升社會用水總效率的目的。水權交易與水價改革不同,水價改革是通過適度調節水價,使人們意識到水的稀缺性為花費更少或為了不多花費而想方設法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而水權交易是使人們意識到水資源也可以成為自己的一項產權可以從中獲利是需要保護的,因此用水人也會千方百計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進而把節約下來的水資源用來獲利。雖然水價改革和水權交易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施行的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但這兩項措施的確可以提高用水人節約用水的熱情,有利于促進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建立。
(2)激勵制度和支持政策是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國節水技術推廣階段尚處于發展階段,激勵制度和相關政策的扶持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節水技術特別是新興技術在剛開始推行時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困難,特別是農業節水技術的使用者大多農民相對來說素質較低思想比較落后不容易接受新事物,需要給予一定的激勵和支持來進行推動(張本家、李俊文,2011;陳俊,2009;胡繼連,2004;高占義、劉鈺和雷波,2006;周玉璽、葛顏祥,2006)。
(3)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建立離不開財政支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不同于其他技術的推廣,農業節水技術的成果見效慢、公益性相對較強。此外,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需要相應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才能進行,這就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就造成了灌溉用水的成本大大提高,使得部分政府和民眾并不希望使用新的節水技術(成誠、王金霞,2010)。公所周知農業屬于弱質產業,一個地區如果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一般經濟水平就相對較低,這也就造成該地區政府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投入到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上面去,從而該地區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就相對落后。與工業和服務業相比,農業的經濟效益要低很多,這也使得各地政府在財政分配上傾向于投向第二、三產業??偟膩碚f,財政資金在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上的投入短缺,是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限制條件的一個重要方面(王亞華,2000;沈滿洪,2004;于素花,2001;周玉璽,胡繼連,周霞,2003)。
(4)農業節水技術的選擇影響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建立。我國的節水技術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輸水過程中需要的節水技術,另一部分就是灌溉過程中使用的節水技術。不同的節水技術需要不同的基礎設施配套也需要不同的推廣方法,此外,由于我國地域之間水資源差異大,經濟、文化、環境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農業節水技術的選擇方面要因地制宜(韓洪云、趙連閣,2004;賈紹鳳、張士鋒,2004;)。在我國現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下,我國各地區大都種植模式和種植品種不統一,不集中,多品種小規模的農業種植管理模式,這就為使用何種農業節水技術增加了難度,是限制了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原因之一(李英能,2005;)。
(5)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對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造成了困擾。到目前為止,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法律體系,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就很容易造成節水技術推廣工作的混亂,使得同一種節水技術在推廣時有不同的標準,在績效評價時標準也有差異(姜文來,20000;阮本清,2003;)。在我國節水技術推廣發展階段節水農業的鼓勵政策尤為重要,一個好的激勵政策往往能起到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使得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我國 05 年出臺了《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上面提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要重視節水關鍵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工作,并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但具體怎樣的資金支持和資金如何運用并沒有明確說明,這樣在具體實行時就會有差異也無法達到吸引農民積極采用節水技術的目的。政府在監管方面業存在一定的欠缺,有些地區沒有充分征求農民的意見就強制進行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造成農民的逆反心態。還有就是部分地區為應付上級檢查做表面文章,這些地區的節水設施大都是裝飾用的不能使用根本起不到節水的功效。
(6)推廣人員是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主導力量。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困難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群眾的節水意識淡薄,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原因,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人特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還存在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一傳統落后思想,這就需要我們推廣人員去進行引導(毛春梅,2005;朱杰敏、張玲,2007)。但現階段我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人員整體素質較低,工作效率低,缺乏熱情,所具備的的推廣技能水平也達不到標準,缺乏有效地推廣策略。這就造成推廣人員們在進行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時工作不到位(李周,2003;葉慧,2004)。還有就是推廣人員在進行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時往往僅針對節水技術這單一方面,在文化教育、思想觀念等方面是忽視的,這就使得農民的素質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此外農民的信息渠道相對閉塞,對我國水源短缺這一現狀認識并不深刻,對國家推出的節水政策也不熟悉甚至不了解,這就使得農民對節水推廣工作不重視,對節水技術的使用缺乏熱情(裴源生、方玲,2006)。除此之外由于推廣體系的不健全造成很多地區節水工作在開展時僅僅是在推廣初期進行積極宣傳推廣,在中后期的維護和服務方面基本上是漠視的,使得節水技術推廣工作剛有起色就慢慢消沉下去了。
(7)運營制度和管理制度保障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長效運營。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運行是一個經年累月長時間的過程需要一套完善的運營制度和管理制度進行保駕護航(胡繼連,2000;王金霞,2001;周玉璽、葛顏祥、 周霞,2010)。目前我國節水推廣機制的運營和管理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政府主管型,政府負責灌區的水利工程建設和平時的運營管理,并負責收取水費,不以盈利為目的要求收支平衡但往往由于管理問題造成入不敷出;公司經營型,灌區由公司負責運營,政府可能給與一定政策或補貼,公司自負盈虧,由于利益原因運營情況一般不錯;民間自發型,如用水者協會,吸引農戶參與管理和決策,由農戶自主建設和管理,增強農戶建設和維護投入的積極性,改善田間用水管理情況,實現用水費用與灌溉收益的直接聯系,可提高灌溉用水效率,降低用水量(胡繼連,2000;王金霞,2001;韓洪云,2003;周玉璽,2003)。
1.3.2 國外研究現狀
水資源短缺是一個全球全世界性問題,因此各國也都采取了相應措施來進行節水。
國外推廣機制相對國內來說相對完善成熟,美國、日本和以色列都是農業推廣機制相對發達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國家,接下來我們將對三個國家進行探討分析:
(1)水權制度是農業推廣機制的核心。美國是水權制度的先行者,水權是由州政府進行水資源分配實現的被法律確認或授予,享有對水資源的使用權和處置權,屬于水權所有者的一種財產權利。水權可以繼承,也可以有償出售轉讓,有的地方還可以存入1這一舉措使得水資源的利用率大大得到提高,使得用水者想法設法節約用水將多余的水會儲存起來或者轉讓出去而不再被浪費掉,可以從中獲利的同時也實現了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日本最初是禁止劃分水權進行交易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水資源越來越緊張,日本不得不進行改變,明晰了水權,允許轉讓,出臺了法律法規來保證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控制用水量。這樣農戶有了節水的積極性,既節約了用水量也保障了用戶的利益,對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節水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周曉花,2002)。
(2)優秀的推廣模式是農業節水技術順利推廣的基礎。美國的農業教育-科研-推廣模式是美國開發出的一個十分經典有效的推廣模式,美國的大學農學院,大都集教育、研究和農業技術推廣于三位一體。學院內部設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學院的科研人員與外界農場聯系密切,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就能隨時傳遞到農場中去。這些技術推廣服務多是有償的,是由農場提供的,這樣使得學院有足夠的資金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也使得農場能夠及時使用新的科技成果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這一模式能夠很好地促進科研和生產力的共同進步(Chokri Dridi,2005)。在三位一體的推廣模式的基礎下美國的農業節水推廣機制是一種以股份公司為主體的企業型管理運行機制,輔以少量的事業性單位企業型管理。在這種機制中,是由公司進行各種運營決策和職責任免而不再受政府影響。公司對灌區和用水者負責,在市場機制下運行擺脫了政府運營的低效率現象。
(3)以政府為主導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為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做好配套工作。美國聯邦政府為了發展農業生產,解決以中西部地區為代表的干旱缺水地區的灌溉用水問題,長期以來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首先,在工程計劃方面優先安排灌溉工程項目。
僅 1902-1991 年的 89 年間,聯邦政府通過墾務局完成了 106 億美元的水利工程補助性投資,其中 20 億美元為灌溉設施投資。其次,采取長期低息或無息貸款的政府扶持政策興建了多項水利工程。對于一些農民缺少資金的工程,農民通過提出申請,聯邦政府會迅速根據所屬情況提供必需的、長期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償還期限為 40-50 年。在還清全部貸款后,該水利工程產權歸農民所有,這樣很好的提高了農民興建水利工程的積極性,也促使了農民管好、用好水利工程,形成了良性的經濟運行機制。三是,為了鼓勵農民興建水利工程,聯邦政府通常會向農民捐贈部分款項來幫助建設工程,一般贈款額所占工程總投資比例的 20%.四是,在稅收方面,聯邦政府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水利工程可以免交任何稅賦,并能夠獲得所征收的財產稅中的一部分收入用于償還水利貸款,合理制定水價來征收水費,達到收支平衡,良性運行。此外,政府還根據需要,通過發行建設債券或從某些受益行業中提取建設基金等來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設(Neuchatel Group,1999)。在農田水利的基礎建設上,日本政府是主導方,中央政府負責修建諸如水庫、引水壩、干渠這類灌溉設施,地方政府負責修建向農田供水的支渠,用水者協會負責毛渠的修建,整個工程項目各級政府會給予非常大的財政支持,這樣解決了農戶資金短缺無力承擔建設水利工程的建設問題。有了先進有效的節水技術和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套對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推動促進的作用。所以現在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在日本發展的十分穩定(鄧克英、羅正榮、李忠云,2008)。以色列國家供水工程投資全部由國家負擔,對供水系統的運行維護費用,用水者負擔主要部分(70%),政府負擔小部分(30%)。國家負責建設和管理骨干水源和供水管網,把灌溉水送到集體農莊或個體農戶組成的合作社的地邊上。
(4)利用經濟杠桿制定合理水價政策推動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美國的灌溉系統雖然能夠達到自我維持的程度,但為鼓勵節約農業用水也制定了相關水價政策。美國水價制定的總原則是:供水單位是不以贏利為目的,但供水部分的供水工程投資、工程維護管理的花費以及更新改造的開支是需要保證償還的。同時不同級別采用不同的水價政策,包括聯邦供水工程水價、州政府工程水價以及供水機構的水價等,各類用水實行不同的水價(Mark W.Rosegrant,2004)。以色列實行全國統一水價,通過建立補償基金(通過對用戶用水配額實行征稅籌措)對不同地區進行水費補貼。不同部門的供水實行不同的價格,用較高的水價和嚴格的獎罰措施促進節水灌溉。為鼓勵農業節水,用水單位所交納的用水費用是按照其實際用水配額的百分比計算的,超額用水,加倍付款,利用經濟法則,強化農業用水管理。對配額水的前 50%的用水按正常價收費為每立方米 0.1美元,其余的 50%將提高水價收費約每立方米 0.14 美元。對于超過配額用水的前 10%,定價為每立方米 0.26 美元,再多的超額用水為每立方米 0.5 美元。此外,為了節約用水,鼓勵農民使用經處理后的城市廢水進行灌溉,其收費標準比國家供水管網提供的優質水價低 20%左右,其虧損由政府補貼。以色列的農業用水水價政策,不僅保證了農業用水需求,而且鼓勵或迫使農業有效節水,使其成為國際上農業節水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Ariel Dinar,1992)。
(5)實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節水的熱情,促進了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目前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灌溉工程的運行、維護、管理多由政府負責。經常會出現因管理不善或資金不足造成的灌溉工程的老化失修,而民眾大多對工程的運行管理并不關心。為提高灌溉用水率,美國政府制訂了法律法規來鼓勵用水戶更多地參與到灌溉管理中去。具體做法是,將許多基本的灌溉管理職能從國家機構轉移到私營機構、非政府組織或以農民為主的地方組織。最常見的灌溉管理轉移形式是將灌溉管理職責從中央政府的灌溉機構轉移到財務自主的地方性非盈利組織,此類組織一般由灌溉工程受益區用水戶組成,或者用水戶在該組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灌區運行和維護責任的轉移,導致用水戶必須支付灌溉用水的實際成本,促使用水戶自覺節水。
(6)高素質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人員保證了節水技術推廣的順利開展。美國擁有一批優秀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人員:一部分來自各學院,這部分人大都科研學者或者專職人員對技術非常了解,知道推廣工作的重點所在,可以非常專業的進行推廣示范講解,將技術要領直接傳遞給農民。一部分來自從事灌溉工作的企業單位,這部分人是企業聘請的專業推廣人員,長期從事這方面工作非常熟悉各種節水技術,能夠為灌區人民提供各種信息和技術服務。還有一部分人來自專門的農業灌溉技術咨詢公司,他們為農民進行技術服務,包括為灌區農民搞灌溉設計,提供設備信息,指導栽培技術,監測土壤含水量,指導噴滴灌的時間、灌水量等。
1.3.3 研究述評
結合國內外文獻綜合分析表明,基于農業的弱質性和農業節水意義的重大性,農業節水技術的推行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是在農業節水基礎設施的供給方面。國家應該在自身財政允許的情況下對農業節水基礎建設和相關配套設備實行財政傾斜和政策傾斜,確保農業節水技術在推廣工作的順利推行。在農業節水技術基礎設施供給方面美國做的非常成功,除了,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建設農業節水基礎設施外,采取了長期低息或無息貸款的政府扶持政策興建了多項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在農戶還清貸款后所有權歸農戶所有,農戶可以自由對其進行使用或收益,還有就是農戶修建水利工程享有稅收優惠政策。美國通過以上多種措施并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美國的水利工程建設得到了高速穩定的發展,進而使得美國的農業灌溉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v觀國內外文獻會發現除了節水基礎設的供給之外,水價、水權同樣對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影響重大。水價屬于約束機制,通過適度提高水價,讓農戶認識到水資源的稀缺性,就會盡可能降低灌溉成本進而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賦予農戶水權則是屬于激勵機制的一種,將水權劃分給農戶并建立水權市場允許農戶將節余的水資源進行交易,農戶同樣會盡可能提高灌溉效率將盡可能多的灌溉用水節約下來獲得收益。劃分水權和建立水權交易市場除了能激勵農戶提高灌溉效率外,還有利于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分配。
1.4 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
(1)引言部分和理論基礎部分,包括本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意義,以及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現狀,介紹了研究方法技術路線以及需要用到的理論基礎。
(2)山東省地區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現狀分析。這部分采用時空差異分析法,分析描述山東省近十年的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情況,糧食生產的變化情況。此外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著重介紹了桓臺縣、東昌府區、諸城市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情況,糧食生產情況,農民對節水技術的需求程度以及影響農戶使用農業節水技術的各種影響因素。這一部分通過對整個山東省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情況的時空差異分析和三個樣本點的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的現狀描述展現了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現狀。
(3)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的問題分析。通過上文對山東省整體和部分地區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現狀的描述分析發現目前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本章節主要從推廣主體,推廣環境和其他方面入手進行了探討分析。
(4)山東省推廣機制的分析探討。主要對激勵約束機制、需求拉動機制、供給推動機制、樣本帶動機制這四種推廣機制進行分析探討,分析這四種機制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最終探討出適合山東省地區的推廣機制。
(5)相關建議對策,對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存在問題的提出相關建議對策。
1.4.2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大量閱讀國內外優秀文獻,了解最新理論研究,學習寫作技巧,為本文的寫作打下理論基礎。
2.比較分析法:對目前山東省地區存在的幾種推廣機制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出適合山東省地區發展的推廣機制。
3.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以山東省桓臺縣、東昌府區和諸城市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這三個地方節水技術的應用情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經濟狀況,主要種植作物,糧食的生產情況以及民眾對節水技術的需求狀況是怎樣的,分析探討目前節水推廣工作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1.4.3 技術路線
1.5 創新與不足之處
1.5.1 可能創新之處
首先,不同于以往關于農業節水的文章將側重點放在農業節水技術方面的研究分析,本文從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情況入手,分析探討了山東省現在主要實行的四種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的優勢和弊端并對其進行完善改進,旨在提高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率,進而提高農業灌溉用水的灌溉效率。
其次,本文運用了時空差異分析法對山東省 17 地市 2001 年-2011 年十年間糧食生產情況和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情況進行了橫向和縱向方面的比較分析和現狀描述。之后結合調查問卷的調查情況從農戶的角度對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情況進行了描述分析,并且分析探討了影響山東省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的主要因素。
1.5.2 不足之處
由于調查問卷的調查范圍和數量有限可能對調查結果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關于山東省 17 地市 2001 年-2011 年十年期間糧食和節水技術應用情況的數據量比較大無法一一進行比較分析,只能選取有代表性的年份和地市進行分析描述。此外,本人的文字功底較弱,造成本文的描述語言不夠生動可能存在一定的邏輯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