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種來源及特征特性
1.1 品種來源
冀 張 薯 8 號 是 河 北 省 高 寒 作 物 研 究 所 以720087×X4.4(引自 CIP 雜交獲得實生種子)通過有性雜交系統選育而成。 2006 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薯 2006004. 2010 年榮獲全國科技大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品種屬中晚熟鮮食品種, 產量表現:2004-2005 年參加國家馬鈴薯華北組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 1 935 kg,比對照紫花白增產 38%,適宜在河北張家口、承德、山西大同、忻州、內蒙古呼和浩特、烏蘭察布市、陜西玉林中晚熟區及華北一作區種植。
1.2 特征特性
冀張薯 8 號屬中晚熟品種,出苗后生育期 99 d,株型直立, 株高 68.7 cm, 莖、 葉綠色, 單株主莖3.5 個,花冠白色,天然結實中等 ,塊莖橢圓形 ,淡黃色,乳白肉,芽眼淺,薯皮光滑,單株結薯 5.2 個,商品薯率 75.8%.接種鑒定:高抗輕花葉病毒病,高抗重花葉病毒病,輕度至中度感晚疫病。 塊莖品質:鮮薯維生素 C含量 16.4 mg/100g, 淀粉含量 14.8%, 干物質含量23.2%,還原糖含量 0.28%,粗蛋白含量 2.25%.
2 加快種薯繁育能力建設
2.1 加快品種繁育能力建設
冀張薯 8 號 2006 年國審后,在全國適宜地區示范推廣,表現出高產、抗旱、抗病等優點,2010 年榮獲全國科技大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后, 該品種在全國適宜地區種植需求再次升溫, 各地出現紛紛求購種薯現象, 但因種源限制, 種薯遠遠不能滿足薯農的需求。 承德永豐種業有限公司獨家買斷了該品種繁育、生產、開發、經營權。 公司為了加快該品種的種薯繁育速度,提高組培繁育能力建設,并與該品種選育單位合作,通過項目建設支持,生產用種能力建設得到全面提升,為大面積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 擴大品種示范作用
由于該品種選育、 審定期限短, 種薯種源受限制, 使得該品種在生產上一直處于示范階段, 公司為了擴大該品種的影響力, 挖掘該品種的增產潛力, 公司在全國部分適宜地區進行廣泛布點, 讓薯農真正看到該品種的增產效果, 公司為示范點免費提供種薯, 在選地、 播種、 施肥等生育階段全程免費提供技術服務, 新品種示范作用的效果得到薯農的認可, 播種面積逐年擴大, 薯農獲得的經濟效益逐年增加。
3 推廣配套栽培技術
3.1 選地選茬、施足底肥
根據該品種耐旱的特點,選擇排水良好,有深翻基礎的疏松肥沃沙壤土或旱坡地種植,深翻 35~40 cm,選擇禾本科作物玉米、小麥等茬口,避免與馬鈴薯、甜菜、蘿卜、大白菜、西瓜、茄果類蔬菜重茬,杜絕選用前茬作物有殘效除草劑的地塊。 底肥畝施腐熟農家肥 1 500 kg、復合肥(N∶P∶K=15∶10∶20)100~120 kg,尿素 10 kg.
3.2 采取地膜覆蓋種植技術
由于該品種生育期較長, 在生育期短的地區種植最好采取地膜覆蓋種植, 在早春可起到增溫保墑的作用, 采取壟作雙行種植, 壟幅 110 cm, 壟體寬80 cm, 壟 溝寬 30 cm, 溝 深 20~30 cm, 起 壟后用120 cm 寬的、0.005 cm 厚的地膜覆蓋,鋪膜時拉緊壓實。 每隔 5 m 左右在地膜上壓蓋一土埂,防止大風破損地膜。 在壟面中間種 2 行,畝種植 3 000~3 500 株,種植方式為耕翻施肥后,先起壟覆膜,以減少水分蒸發,提墑增溫。 7 d 后破膜點種,播種深度 5~6 cm,覆土 6~7 cm,待種芽拱土時,再用犁再原壟兩側分別覆土時, 向壟溝捧土覆蓋, 這樣, 從芽塊到地面達到10 cm 以上的要求,播種時芽眼朝上,播種后用細土蓋嚴地膜破口。 用細土蓋嚴引苗口,防止失墑;也可以采用先播種后覆膜的種植技術,播種覆膜后,在地膜上加蓋 3~5 cm 細土,有利于增溫、保墑、滅草,使薯苗能夠自然破膜出土。
3.3 嚴格種子處理、確定播種時間
3.3.1 種薯選擇及催芽 種薯選擇脫毒原種或 1 級種薯,播前精選種薯,淘汰雜、病、蟲、爛、劣種,選具有本品種特征、特性薯塊做種薯。 催芽前將種薯散堆于室內散射光內,在 10℃~15℃下催芽,幼芽萌動見到芽椎時可切塊播種。
3.3.2 種薯切塊適時播種 準備兩把切刀, 將一把切刀浸泡在 75%的酒精溶液中, 切到病薯即換刀消毒;50 g 以下的薯塊直接整薯播種,需切塊的 30~40 g左右,每個切塊要 1~2 個可用芽眼,每畝按照 3 kg 滑石粉加 100 g 進口甲托加 14g 農用鏈霉素混合均勻后,與芽塊均勻放于陰涼處曬干,嚴禁在陽光下暴曬或雨淋,地溫穩定通過 10℃即可播種,一般播種時間掌握在 4 月底到 5 月初。
4 加強水肥田間管理
(1)播 種出苗時 ,先覆膜后播種時 ,膜下土壤易結成硬殼,要及時破土引苗;先播種后覆膜的出苗時要及時破膜放苗。 一般全生育期需澆水 3 次,現蕾期是需水臨界期,需水量不大但對于產量影響很大,可根據土壤濕度進行第一次澆水; 開花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時期,也是薯塊增大的重要時期,要在開花期和終花期進行 2~3 次澆水。 澆水要以勤澆水少澆為原則,切忌大水漫灌。 澆水一定不能淹過壟面,否則造成土壤板結,形成畸形薯塊,以及薯塊易腐爛,降低品質。
(2) 葉面施肥在馬鈴薯現蕾期至盛花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植物動力 2002、膨大素等增產劑 2~3 次,增加植株抗逆性、增強葉功能,促進結薯和薯塊膨大。
5 病蟲害防治
5.1 溝施殺蟲劑
每畝用阿米西達(25%嘧菌酯)50 ml 加銳勝 20 g或樂斯本 60 ml 加進口春雷霉素 70 ml.
5.2 苗期病蟲害防治
株高 15~20 cm 用瑞苗清 25 ml 加春 雷 霉 素70 ml 加 生力液 60 g 加 進口氨基酸 50 ml 加 高氯60 ml. 初花期或封壟前,用克露 100 g 加生力液 50 g加進口氨基酸 100 ml 結合澆水追施硝酸鈣或者硝酸銨鈣 10 kg;盛花期或封壟后:用銀發利 75 ml 加生力液 100 g 加磷酸二氫鉀 100 g 結合澆水,追施水溶性硫酸鉀或者硝酸鉀 15 kg; 盛花后期或者回秧初期:用抑塊凈 40 g 加磷酸二氫鉀 100 g. 結合澆水、追施磷肥 5~10 kg. 落花期或回秧期:用菲格 100 ml 加生力液 100 g,成熟期或收獲前,用福爾馬林 100 g 或福帥得 30 ml 加磷酸二氫鉀 100 g. 以上技術資料僅供參考, 具體用藥需在廠家或當地農業主管部門技術人員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