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推廣概念及其作用
(一)農業推廣概念
狹義的農業推廣是單一的指對農業生產事物進行指導。
傳授農業技術知識,通過適當的方法將先進的農業技術成果傳授給農民,提高農產品產量,提高產出的農產品質量。 增加農民收入。 舉例說明就是,推廣農業種植類就要從改育良種到如何選種播種,防治病蟲害,再到收獲以及如何運營銷售等環節的農業技術推廣。 畜牧業則是推廣優良畜種,如何健康飼養以及管理和最終的銷售。 所以,狹義的農業推廣也不僅僅是農業技術的傳授, 而是要提高農業的整體生產水平,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
廣義的農業推廣包含很多內容,不同國家對廣義的農業推廣也有著不同的定義,但是其共同點就是強調了“教育”.這包括對農業推廣者的教育, 也包括了對農業生產者的教育。 發展農業不僅是要發展一個產業,還是要將農業發展成一種社會文明。 在中國,提到農村總是讓人想到落后與貧窮。
而在發達國家,農村早已進入了現代化,提到美國的農村,總是能讓人聯想起生活殷實的農場主與大型的機械化作業的場景。 出現這種差異是有原因的,這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廣義的農業推廣。 作為農業推廣者要將農業看做一個整體,要將農業放入整個社會經濟鏈條中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在整體上發展農業,成功的將農業推廣的作用最大化。
要想給農業推廣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很難, 縱觀歷史,無論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都能探尋到農業推廣的蹤跡。 所以農業推廣是一個過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歷史形態下有著不同的推廣方式。 雖然存在著諸多不同,農業推廣也有其統一的特點,就是農業推廣的目的、推廣對象、以及推廣的手段。 根據這些基本特征,我們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 也就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時在我國就出現了“農業推廣”. 新中國建成后,改為“農業技術推廣”. 但是由于農業經濟體制的改革與農村為適應時代發展而進行農村經濟的調整變革,已經使“農業技術推廣”不能很好的受用于整個農業范疇。 因此,在改革開放之后,又逐漸將其由“農業推廣”一詞代替。 由此可見,單純的說農業推廣的行為,目標、方式、方法等要素都是狹義的, 真正的農業推廣需要在實踐中總結,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配合相應的推廣方法。
(二)農業推廣的作用
談到農業推廣的作用,也就是農業推廣的主要社會功能。
它包括直接功能和間接功能。 直接功能表現為農業推廣人員發掘農村勞動力資源,強化農村居民文化知識及信息,通過有效手段將知識傳遞給農民, 讓農民能通過非正式教育渠道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農業推廣的工作內容還涉及到農家生活資訊, 所以通過教育和傳播方法農業推廣者可以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針對不同對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技能。推廣者通過推廣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可以改變農民的價值觀念、態度和行為,使傳統農民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通過農業推廣者的知識技能傳授,會增強農民的自我組織與決策能力。 同時,農業推廣的社會功能還會起到一些間接功能, 包括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經營率;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及生活環境舒適度;優化農業生產資源配置;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帶動農村組織發展;落實貫徹國家農業計劃、方針及政策。
二、目前我國的使用的農業推廣方法
日益發展的經濟對土地有著更多的需求,可謂是“寸土寸金”,這對農業的發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的農村人口占人口總數的較大比例, 而農村人口素質和受教育水平偏低成為了阻礙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攔路虎”,由于現在大部分農村還是傳統保守的傳統農業,農民與現代化脫軌,造成了農業資源的巨大浪費。再加上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給農業推廣者進行農業推廣實踐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尋找到適合我國的農業推廣方式, 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推廣問題?,F在我國使用的農業推廣方法主要有:大眾傳播法,集體指導法,個別指導法。 這些方法是常見的且適用于我國的農業推廣方法, 大眾傳播法做為最廣泛的傳播方式最具有代表性,其傳播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文字印刷品媒介像是報紙雜志,墻報,黑板報和書籍等是常見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存在弊端,信息更新慢是其一,其次讓農民讀書看報在一定程度上不太現實。
相比之下試聽媒介要比文字印刷品直觀得多, 廣播及電視的信息傳播是最有利于農民接受的, 還可以將內容刻錄成光盤給農民學習。例如 CCTV7 中有很多節目都是起到了農業推廣的作用,直觀的展示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成果,以及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
大眾傳播法適用于我國廣大農民,而集體指導法和個別指導法則更加適用于具體的村落。 可以將村民們組織起來進行小組討論,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且效果好適宜在農村推廣。
農業推廣者組織討論,參與人數不要太多,也不能一味的推廣技能方法,要傾聽農民需求,發覺農民在生產技能上的困難,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農業推廣活動。還可以結合示范的方法,將成功的典型案例或方法技能展示給農民看,引起農民的興趣,并鼓勵農民效仿成功模范,提高教學效果。
個別指導法,作為一個農業推廣的重要手段也在農業推廣人員在實踐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主要包括農戶訪問、辦公室訪問、信函咨詢、電話咨詢等。 個別指導法可以深入到農戶家中一對一的指導,可以使農業推廣者更直觀的了解農戶的需求,以及推廣中的問題。 其中的辦公室訪問有很多優點,來訪問的農民都是主動性強,也大大節約了推廣人員的工作時間,還能方便農民與推廣人員交流。 這些方法都是適合于我國且常用的方法。 雖然實用但是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這些方法也需要改良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我國現階段農業推廣的需要。
最后還可以帶領農民到成功實行技術改革的區域進行實地參觀,這樣可以讓農民更直觀的看到先進的農業推廣所產生的效益,還可以激發農民的創新熱情,讓農民參與互動,提出想法,經過實地參觀可以使農民了解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了解農業推廣的重要性。
三、如何成功的進行農業推廣
舉例來說,現在最科學的有效的農業生產方法就是生態農業產業鏈。 以葡萄園立體種養模式為例,它是集種植與飼養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模式,具有集約、高效、持續、安全的特點,是近些年來新興的環保生態種養模式。以此為例來探討如何將優秀的農業成果推廣出去。
(一)借助媒體傳播
葡萄園立體種養模式亮相在 CCTV7 發布在權威媒體的公信平臺上為新模式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電視節目讓廣大農民知曉這個種養模式,雖然是短淺的接觸,但是會讓農民對其產生印象,至少會產生一個模糊的概念這對后續的推廣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選取典型示范
進行了大眾傳媒宣傳之后,選擇示范村,由推廣經費進行投資改造,進行新模式飼養的實驗,成功的農業成果會起到示范作用。
(三)引領參觀
成功的示范村可以邀請農民參觀,觀摩新的生產養殖技術,激發農民的熱情,讓他們對新的種養模式產生好感,也可以更好地將受益情況展示在農民面前,減少農民的后顧之憂。
(四)配備專業技術人員
有意向的農民會主動聯系推廣人員,這時推廣人員就應提供技術扶持。 在新技術實施的初級階段,難度較大,推廣人員要將技術服務做細致,認真的與農民溝通。 知道農民的需求與最終期望,幫助農民達到預期效果,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五)提供后續服務
對于成功掌握新技術的農業生產者要進行后期的跟蹤反饋,了解其在新模式的生產條件下與舊的生產模式的產出差異,以及產出的農副產品銷售情況都要進行調查和跟蹤服務,必要時還要幫助農民推銷農產品。
(六)成功案例再宣傳
對于已經成功的農業推廣案例要循環進行播放, 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這樣省去了推廣人員的推廣活動,農民也農民之間的傳播才是最好的推廣。
通過上面的例子,要想成功的進行農業推廣,媒體傳播是第一要務,其次就是溝通。 農民在得到消息之后,對新型的農業技術或生產模式是怎樣的印象, 全靠農業推廣者的有效溝通。 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就成為成功進行農業推廣的關鍵之處。 了解農民的心理。 提高農業生產力就要打開農民的心門。
農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發家致富。 搞清楚農民的心理,知道農民是樂于接受新事物還是被動接受新事物這一點很重要。 做推廣的目的是要將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要讓農民享受到先進農業生產為他們帶來的福利。要讓他們嘗到甜頭才能進行后續的推廣合作,甚至是推廣擴散。
采取好的推廣方法。 一是要把農民中有威信的農業生產能手和勇于創新分子集中起來, 把先進的農業技術及管理模式教授給他們, 再利用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拉動其他農民更新農業生產模式,促進農業推廣的有效傳播。二是采取綜合的推廣方法,集體教授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口耳相傳與書面傳授組合;通過傳媒進行示范等等。三是注意講授方法要符合當地民俗民情,誘發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
四、農業推廣的后續發展
隨著農村城鎮化的腳步不斷加快, 農村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在未來 50 年,農業推廣將主要以先進的農業科技為傳播目標。農業推廣的后續發展將是:推廣工作的目標要不僅停留在增加農產品產量而要實現經濟目標、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中心轉移。 伴隨著今年國家對農業人口戶籍制度政策的調整,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速度將大大加快,這對未來的農業推廣是十分有利的。 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會以犧牲農業為代價,而是將單一的農業生產規劃成有規模的農業產業鏈條,這個轉型過程則要求后續的農業推廣模式創新。 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推廣人員的創新,還應包括其他生產、生活、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 推廣對象也不僅限于農民,而是面向所有城鎮化建設中的參與者。 將農業推廣由自上而下的命令式指向過渡成自下而上的參與式模式。 推廣的組織體系進一步多元化,向綜合型方向發展,這樣才能切合實際的解決農村問題,使農業推廣達到最佳效果。
農業推廣項目政策落實的過程中還應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深入基層,繼續推進基層農業體系改革與建設。 提高推廣人員的服務技能,完善管理模式。 項目要明確責任人,優化資金使用管理。 將項目政策落到實處,讓“寸土生寸金”.
五、結語
農業推廣的成功進行需要多方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從而解決農業問題。這其中包括農業科技人員前期研發,農業推廣人員的多渠道推廣, 及農業生產者吸收轉化先進農業技術的一個過程。在農村轉型這個關鍵的時期,農業推廣定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進程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應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及支持。
參考文獻:
[1] 高啟杰。農業推廣學[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