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概述
義長灌域管理局是河套灌區最大的灌域,現灌面積18.7萬hm2。灌區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多年來,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壤呈積鹽狀態。灌區土壤鹽分的活動規律是夏季\\(灌溉降雨期\\)脫鹽,秋季\\(儲墑灌溉\\)積鹽,冬季\\(封凍期\\)儲鹽,春季\\(融凍期\\)返鹽。其中,對作物危害最甚的是春季返鹽,其時,作物正處破土前后,鹽分直接威脅作物出苗、保苗和生長。
而影響春季返鹽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頭年秋季的儲墑灌概\\(即“秋澆”\\)。秋澆是根據灌區冬春風多風大、雨雪稀少、氣候干燥的特點而進行的一次儲墑灌溉,其主要作用是為翌年春播儲墑。秋澆用水集中、面廣、量大,一般在9一11月進行,毛引水量10-15億m3m,約占灌區全年總引水量的1/3。秋澆完畢,己臨立冬前后,大地即將或開始封凍。此時,地下水位的高低,決定著翌春的返鹽程度。若秋澆不當,則地下水位高,使大量水分和鹽分聚積和凍結在地表,加重翌春返鹽,反之,地下水位低,則可減少或控制鹽分向地表累積,減輕翌春返鹽。因此,降低灌區封凍初期的地下水位,是防治土地鹽堿化的有效措施。
1 秋澆面積及時間安排
1.1 秋澆面積
全灌域引黃灌溉總面積為11.67萬hm2,計劃秋澆面積13萬hm2。其中,9月20日前計劃早澆面積0.02萬hm2。9月下旬i計劃澆地面積0.8萬hm2。10月份秋澆面積10.33萬hm2。11月份秋澆面積18.67萬hm2。
預留干地5.3萬hm2\\(其中,五原4.1萬hm2鳥拉特中旗0.7萬hm2鳥拉特前旗0.51萬hm2\\),其中,農業開發、土地整理項目土程不進行秋澆的面積2.3萬hm2,占總面積的13%,其余2.67多萬hm2面積,為群眾自愿放棄不秋澆。
1.2 秋澆時一間安排
2013年秋澆時間,義和渠計劃9月巧日后放口,其它各渠均在9月20日后放口,各渠普遍較往年推遲Sd以上,計劃引水量6600個流量日\\(水量5.7億m3\\)m,其中,9月底前引水500個流量日,10月份引水5270個流量日,11月份計劃引水830個流量日。
2 秋澆特點
今年秋澆農情與往年相比,仍存在著晚秋作物面積大、成熟期推遲,早澆困難‘生秋”矛盾大的特點。
2.1 不利因素
\\(1\\)由于近年來夏田面積減少,秋田面積大幅增加,幾乎占到總面積的85%以上,加之今年春灌面積大,大面積的熱水葵花成熟晚,給9月份集中開灌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加重了10月份的用水壓力。
\\(2\\)受當前農村剩余勞動力減少的影響,秋收進度J曝‘生秋”矛盾突出。
\\(3\\)水費收繳困難,影響渠道正常運行方案的實施。
\\(4\\)2013年氣候相對干旱,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埋深低,秋澆單位面積用水量會有所增加。8月16日,灌域內土壤表層\\(0一40cm\\)平均含水率為19.62%較去年同期的20.65%低1.03%。7月份灌域內平均地下水埋深為2.49m,較去年同期的2.13m低0.36m。
2.2 有利因素
部分早葵花可在9月初收獲,但分布不均,面積大。
3 義長灌域2013年秋澆面臨的形勢
3.1 水情
\\(1\\)黃河上游“龍、劉”兩庫蓄水減少。截止s月底,兩庫共蓄水236億m3m,比去年lA期少22億m3m,比多年同期多18億m3mo\\(2\\)秋澆分配水量少,供需矛盾突出。按照總量控制的原則,自治區分配巴彥淖爾市10月1日后可供水量指標為10億m3m,總局按比例分配義長灌域3.25耐,比去年減少0.07億畝,與近3年實用水量均值相比,缺口達2.5億m3m。加之,自治區水利廳對沿黃各盟市引水的調控力度加大,灌區大幅超指標用水將受到限制。
3.2 農情
今年秋澆農情與往年相比,仍存在著晚秋作物面積大、成熟期推遲,早澆困難‘生秋”矛盾大的特點。
\\(1\\)由于種植結構改變,夏田面積減少,秋田面積大幅增加,早澆難度大。
\\(2\\)受作物品種、種植時間以及農業開發、土地開發項目土程施土影響,相當一部分土地放棄秋澆,變秋澆儲墑為春灌補墑,增加了春灌壓力,遠遠超出了可控范圍,給來年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3\\)秋澆前干旱少雨,導致地下水埋深低,土壤含水率低,必然會增加秋澆灌水定額。據測定,8月26日,灌域內平均地下水埋深為3.12m,土壤耕作層\\(0一40cm\\)平均含水率為19.06%,分別較去年同期低0.59m和1.69%。
4 控制秋澆質量采取的具體措施
一是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二是要各單位自上而下要成立秋澆督查組,加強監督檢查,加大處罰力度。三是要求各群管組織都成立包澆組,實行一把鍬澆地。四是堅持一次性關、放口制度,堅決杜絕二次放口,造成深澆、復澆。五是加強以平地縮塊為主要內容的農田基本建設力度,實現田間節水。
5 改革秋灌方式的建議
要將秋澆與春灌結合,統籌考慮。灌區由于受引水能力、實灌面積、引水時間的限制,灌區秋澆還必須走“早澆保墑、秋澆儲墑、翌年春灌”的路子。但從近年來種植結構調整變化來看,秋作物面積增大,特別是晚秋作物面積大,給早開灌、早引水增加了難度,因此,9月份引水、澆地不會有大的突破,10月份由于引水能力所限,澆地面積也是有限的,建議在11月份在水情、氣候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延長關口時間,實現秋澆多引水少干地。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實現節水省費,激發群眾的參與意識,提高灌溉效率,以此來減小春灌不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