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紅(李)是長春市農業科學院和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以抗寒孔雀蛋實生李為母本、 不抗寒遼寧紫葉李為父本, 經人工雜交培育聯合選育的抗寒紅葉李新品種。 有效積溫≥2 600℃,無霜期大于 130 d 的地區可引種試栽。 北國紅抗寒,葉片全生長季為紫紅色,果實品質優異,觀賞價值極高,可觀粉花、看紅葉、 摘紫紅果, 抗病性強, 適應性廣。 2009 年 1 月15 日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 (吉登果 2009003)。
1 品種來源及選育經過
抗寒北國紅(李)來源于 1991 年,以抗寒孔雀蛋實生李為母本、不抗寒遼寧紫葉李為父本,人工雜交培育的 38 株實生苗,14 株為紅葉。 1992 年定植于育種圃中,經過 9 年的露地栽培,自然抗寒淘汰選擇,存活 7 株,決選品系 5 個(92-1-1、92-1-3、92-1-5、92-1-9、92-1-10)以觀賞為主。 代號為 92-1-5 的北國紅(李),抗寒,葉片為全生長季為紅色,植物學性狀穩定,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正常。 2009 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吉登果 2009003)。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植物學性狀
樹性狀:樹冠圓型,樹姿半開張。 主干較粗糙,多年生樹皮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紫紅色。 枝條較密,角度開張。
不同季節葉片性狀:成熟葉片葉先端漸尖,葉基圓形或寬楔形, 葉柄長 1.5 cm。 葉色紫紅色,幼葉正反面為鮮紅色,老熟葉片深紫紅色,葉色的變化規律隨季節的變化由淺至深,整個生長季葉色均為紅色。
花性狀:花芽量大,春季花芽膨大后,為紅褐色。
花瓣 5 枚淡粉紫色,絲淺紫色,花藥黃色,花蕊 26~34 枚,花芽每芽多數為 1 朵花,少數為 2 朵 ,花梗較中國李長 0.5 cm。
果實性狀:果實長圓形似紅珍珠,縫合線不明顯,幼果紅色,成熟時變為紫紅色。平均單果重 17.8 g,最大果重 22 g。 果皮較薄、脆,果皮光亮。 果肉紅色,充分成熟時變軟,纖維少、果汁多,味酸甜,清香。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4%,pH 值 4.5。 鮮食品質上,粘核。
2.2 生長發育習性
樹勢中庸,在育種圃中,10 年生實生樹高 3.3 m,樹冠直徑 2.8 m 左右。 新梢平均長 80 cm。 幼樹生長旺盛, 早熟性強易萌生二次枝,成枝開角大。 6、7 月份新梢部位的芽幾乎全部可萌發。 生長勢隨著樹齡的增大漸緩。 高接生長勢強,粗壯,直立生長,二次枝開張角度大, 較平直。 新梢長 100 cm 以上。 成枝率31.2%,萌芽率 78.6%。 第二年高接樹即可開花結果,花芽量大,但坐果率較低。 以李作砧木樹體強健,毛櫻桃砧有矮化效果。
2.3 抗逆性
抗寒力強(可耐-35℃),一般年份無凍害,枝條1~2 級凍害\\(5 級評分法\\),對樹體生長沒有影響。 經歷1999 年和 2000 年冬春的特殊寒冷年份,生長發育和結果正常。 抗李紅點病、細菌性穿孔病。
2.4 物侯期
營養生長期 185 d,果實發育 90 d 左右。 長春地區 4 月下旬花芽萌動,5 月上旬花盛期,8 月中下旬果實成熟,11 月上旬落葉。
2.5 產量表現
盛果期樹單株產量在 5~10 kg,豐產性一般。
2.6 栽植區域選擇
有效積溫≥2 600℃的地區可引種試栽, 無霜期大于 130 d 的所有區域北國紅(李)均可栽植。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栽培技術
綠化、結果均可。 感光性強,不能缺陰少陽。 栽植密度應根據用途、目的決定,作為點綴“孤植、群植”不必考慮密度問題,大面積栽植,營養面積 4~9 m2通風透光即可。 移栽植時期以春季較為適宜,樹齡以小為佳,可作容器苗夏季栽植。 帶土坨定植成活率好,盡可能對樹冠進行修剪,減少蒸發量,灌足定植水,并及時補充澆水。 一般移、栽植澆 3~4 次水。
3.2 管理技術
北國紅(李)肥、水充足植株生長量大,早熟性強易成枝,展葉開花同時進行。 施用化肥、有機肥均可。
首先把成樹根周圍挖一環溝,直徑 1~2 m,深 30 cm左右,寬 30 cm,挖到剛露出樹側根為原則。 把肥均勻施入后蓋土, N∶P∶K= 1∶2∶1。 一般化肥使用復混肥 1~3 kg/株,可液施,把化肥溶解成液體,結合澆水施用。
上凍前涂白、灌水、培土等保護有利越冬,10 年可成大樹,壽命 35 年左右。
3.3 繁殖方法
可采用芽接、高接、扦插等。 芽接多采用帶木質芽接;高接能提早形成景觀層次,可利用大齡(3~4 年生) 大樹高接; 扦插成活率低。 苗木繁育時應注意芽眼的質量, 選用成熟飽滿芽, 砧木選擇毛櫻桃、山李子等。 李砧樹體發育相對毛櫻桃樹冠大、 樹勢強; 毛櫻桃砧樹體相對矮化, 易結果, 應注意及時剪除根蘗。
3.4 整形修剪技術
整形修剪有利于北國紅(李)樹體營養的均衡,果實的發育,早熟成枝,易萌生二次枝,芽量大,枝條多。 及時疏除過密、內膛、郁閉的“無效”枝,通風透光,增加營養。 擴大樹冠,補充樹體的空間。
果品化生產修剪,以自然開心型為主,提高結果率,定干 50 cm,過高會影響樹的選形和生長勢;喬化修剪,以自然樹冠為主,擴大樹冠,形成多年大樹;灌木或綠化修剪,在新梢長出后多次修剪、摘心,形成景觀層次、色彩、籬等強制的造型。
3.5 病蟲害防治
北國紅(李)主要防治危害果樹的食心蟲類,如金龜子、天幕毛蟲、舟形毛蟲類。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食心蟲蛀食果前用藥,否則一旦蛀入果實里邊,用藥效果甚微。 根據蟲情預測,在李小食心蟲成蟲發生盛期,6 月落花前后,坐果黃豆粒大小時開始用藥即可。用敵敵畏、速滅丁、敵殺死等藥劑,隔 7 d 打 1 次藥,一般 5~6 次。
4 推廣應用及社會經濟效益
(1)采用各種方式促進成果的轉化。 據 2011 年的調查和信息反饋,長春地區開發利用最好,在園林綠化中,遍地開花,社會效益效果明顯。2009-2011 年北國紅(李)在長春市用于小區、街、路、公園等綠化,栽植觀察,植株表現良好,是優異的彩葉資源和優良的綠化樹種,經過精心管理、嫁接、繁育北國紅大小樹共 600 多萬株,創經濟效益 400 多萬元。
(2)北國紅(李 )在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內蒙 、河北、北京、青海、新疆等省份廣泛應用,生長發育習性及適應性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北國紅(李)基因性狀穩定, 抗寒較強, 在我國北部寒冷地區可露地栽植,紅葉特有性狀的利用價值充分表現,經過人工培育的“雕琢”,原種的一些性狀有所改變,更有利于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