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處于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山地、丘陵和崗地各占湖北省總面積的 56%和 24%,人均耕地僅0.076 hm2,中低產田占 70%。人多地少、耕地質量不高,既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帶來壓力,也制約著湖北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低山丘陵改造對于緩解人地矛盾,改善土地的基礎條件,實現規模經營,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基本現狀
為了加大補充耕地的力度,2009 年3 月湖北省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06 ~ 2020 年\\) 》\\( 以下簡稱《規劃》\\) 。據統計,2010 ~ 2011 年湖北省在建土地整治和低丘崗改造項目 313 個,建設總規模 41. 34 萬 hm2,預算總投資 113 億元以上。目前湖北已建成的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配套完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1. 1 以爭國家項目為支撐,促進低丘崗地改造 近幾年,湖北省各級政府部門搶抓機遇,用足用活中央強農惠農政策,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爭取一批、實施一批”的思路,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特別是積極爭取部、省土地整治和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努力補充耕地數量和質量。咸寧市共爭取高產農田、低丘崗地改造等土地整理項目 120 多個,可增加耕地面積1.33 萬 hm2。松滋市自 2002 年已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土地整治項目17 個,凈增耕地0.13 萬 hm2; 英山縣已批準立項的土地整理項目有 6 個,新增耕地面積 0.09 萬 hm2。
1. 2 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低山丘陵地區在土地改造中,一是對零碎、不規則的田塊進行整治歸并; 二是對地塊落差大的進行梯級整理; 三是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修復與新建; 四是對耕作層板結、肥力差的田塊進行改造。通過土地復墾整理,明顯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肥沃、產出高、機械化耕作”的高標準農田效果。
1. 3 以健全制度、規范管理為手段,保證項目建設質量 在低丘崗地改造項目中加強標準化建設,在堅持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公告制、合同制等 5 項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規范和標準。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求按施工工序施工,監理單位全程監理,業主現場監督,財政、審計、監管部門定期檢查等。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 1 規劃設計不夠科學 低山丘陵地形地貌復雜、布局零散、地塊小而高低錯落,與平原地帶不同,在土地改造過程中,有的項目規劃設計不科學、變更調整較大。一是有的項目沒有統籌規劃、綜合治理,設計成果與地形地貌等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工程變更量大。二是有的地方對低山丘陵土地資源利用只是一個短期的計劃,尚缺少一個近期、中期和長期的綜合利用規劃。
2. 2 工程管理不夠規范 在當前在建的低丘崗地改造項目中,工程管理上存在問題、不規范。一是項目招標管理不規范。在招標過程中,存在評標不規范、資格審查不嚴、招標代理機構無招標代理資質等問題。二是項目工程變更不規范。有的工程變更量大,并且無變更批復就自行實施。三是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有的項目存在挪用、擠占資金、票據使用不規范、超合同付款等問題。
2. 3 成果管護不夠完善 目前,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一些土地改造項目完成后,管護責任、管護主體、管護機制無法落實,產權沒有及時明晰,而且建后管護經費不足,缺乏專業維修管理技術人員。雖然一些項目區推行了誰建設誰受益誰管護等措施,但許多都得不到有效落實,形同虛設?!爸亟ㄔO、輕管理”,“有人建、無人管”,邊建邊毀、重復建設的問題較為突出。
3、 加快低丘崗改造的對策或建議
3. 1 加大宣傳,加強配合,積極推進低丘崗改造工作 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將土地改造的優惠政策充分地交給群眾,對各地的典型做法與有益經驗及時予以推廣介紹,讓廣大群眾真正明白低丘崗改造的重要意義; 積極吸引農民參與項目建設,進行質量監督和負責建后管護,使農民對項目產生感情; 形成全體人員關心和支持土地改造的良好氛圍,改變過去那種“急在上面,忙在中間,閑在基層”的狀況,讓項目區所有干部職工都能自覺地參與到項目建設工作中來,成為項目實施的主體。低丘崗地改造作為系統性工程,實施過程中會涉及到土地、農林、水利、交通、城建等諸多部門。特別是一些大型重點工程,投資大、戰線長、配套工程多,不是某個部門能夠單獨完成的。各部門要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以低丘崗地改造項目為平臺,將其項目資金打捆使用,實現各種資源要素的整合,形成助推土地改造的強大合力。
3. 2 結合實際,考慮長遠,科學編制低丘崗地改造規劃 在編制低丘崗地改造的規劃時,要依據各低丘崗的區位、面積、權屬、海拔高度、坡度、離道路的距離、利用現狀等條件對其進行綜合評價; 要依據各地“十二五”規劃及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測算近、中長期各類用地需求面積; 要依據調查得到的各地可供開發利用低丘崗地面積和詳細圖,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村莊布局等規劃,根據“保護、開發、利用”原則,提出低丘崗地利用的功能分區布局方案,制定低丘崗地產業發展適宜性及開發建設利用方向性,做好各區塊低丘崗地綜合利用的詳細規劃。同時還要加強規劃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規劃業務水平。
3. 3 整合資金,加強管理,確保低丘崗改造資金的有效投入 加強低丘崗地改造,關健是要解決投入問題。一是要實行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加強整合,逐步建立合理、穩定、有效的資金投入機制,為低丘崗改造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研究出臺整合資金的指導性辦法和詳細規劃,研究制定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改造的相關政策,充分發揮金融資本投入土地改造的撬動作用和農民群眾在土地改造工作中的主體作用。二是要嚴格按照低丘崗改造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和財務紀律要求,規范資金的使用管理。對于不規范的地方,要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
3. 4 創新思路,完善機制,搞好項目工程的建后管護 創新和完善項目長效管護機制,明確工程產權、工程管護主體、工程管護內容、標準和要求,實現項目工程管護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本著“誰受益、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將管理費用納入工程運行成本,由受益人分擔。在落實專門管護力量的同時,要注意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工程管理要從頭抓起。
參考文獻:
[1]田承忠.大力開展土地整治 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EB/OL].
[2]創新機制保投入科學管理興水利———岐山縣2010 年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紀實[J].西部財會,2011\\(6\\) :84.
[3]田承忠.土地整治促科學發展[J]. 中國地產市場,2011\\(6\\) :12.9 42安徽農業科學 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