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央財政部門對于農機購買給予了豐厚的補貼政策,這樣就使得農民購買農機具的數量增多,但是許多農民都不能熟練使用農機具,這主要是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法律觀念較差,安全駕駛意識淡薄,經常在農機具使用過程中出現失誤,造成或多或少的經濟損失。所以必須要對農民進行農機培訓,要提高農民對農機具的使用技能,要在確保農民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一、縣級農機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培訓人員減少,對象單一,生源嚴重不足
2004年我國交通道路管理法規進行了調整,將農用運輸車劃分到交通管理部門,這樣就使得縣級農機培訓學員人數直線降低,目前縣級農機培訓對象主要是一些農民,比如一些三輪汽車駕駛學員,這樣就造成了農機培訓學校的收益減少,農機培訓工作難以開展。雖然近些年農機培訓學校加大了對聯合收割機和小型拖拉機駕駛員的培訓,但是效果也不明顯,農機駕駛員可以選擇的培訓途徑較多,給農機培訓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 培訓內容更新緩慢,不能適應現代農機化要求
目前農機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內容較為陳舊,主要包括拖拉機結構、工作原理、操作原理、維修原理知識等,對于相關農機法律制定不完善,尤其當前時代變更較快,農業機械逐步向電子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新型農機技術也層出不窮,而農機培訓學校依舊沿用著傳統教學教材,根本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與社會農機發展已經脫節,不能適應現代農機化要求。
(三) 培訓方法不靈活,只靠書本和課堂說教,教學方法死板,模式單一,方法簡單,內容枯燥
農機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較為薄弱,農機教師都是一些中專畢業生,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農機技術都已經變革升級,而農機教師缺乏學習意識,依舊憑借著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進行教學,農民根本對農機教學內容不能產生學習興趣,教學模式單一,不能促進農機培訓學校的發展。
(四) 培訓設施落后,教師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變革,農機具更新換代較快,而且在操作技術和維修原理上有所變化,但是農機培訓學校沒有及時了解農機培訓信息,依舊沿用的老舊的農機培訓設施,而且縣級政府資金有限,對農機培訓學校的投入力度較小,很多農機培訓學校的教師都無法得到進修,在農機教學方面已經脫離時代,而且學習新型農機技術的機會較少,教師根本不具備實踐操作能力,這樣就無法更好地教授農民,給農機培訓學校的發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五) 農機培訓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隨著我國事業單位體制的改革,很多縣級農機培訓學校目前已經歸屬于職教中心,而職教中心對于農機培訓部門的重視程度不足,縣級財政部門只能供應教學人員的工資,沒有多余的資金供其進行培訓與科研,這樣就使得農機教學技術停滯不前,農機培訓設施落后,嚴重影響了農機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解決農機培訓工作存在問題的主要辦法
(一) 在辦學思路上,要打破培訓項目單一的辦學模式,轉變觀念,拓寬思路,立足農機,面向市場,為社會化大農業服務
第一,要對拖拉機、收割機、小型農機操作內容進行重新編制,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同時要做好農機培訓宣傳工作,要讓社會了解農機培訓機構。
第二,農機培訓機構可以與勞動部門或企業進行合作,簽訂就業協議,可以為勞動部門提供一些電焊工、電工等專業的技能培訓,主要是針對農村待業人群,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減輕企業用人壓力。
第三,農機培訓機構要時刻關注國家政策,要根據政策調整進行培訓計劃的調整,在政府扶持政策基礎上,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合作,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培訓,可以建立培訓基地。
第四,農機培訓機構要加強對農機推廣的融合,要實現優勢互補,要不斷獲取外界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要共同發展進步。
(二) 培訓內容要緊跟現代農業新形勢的需要,采取靈活的培訓教學方式
第一,農機培訓學校的培訓內容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要能解決農民實際農業生產中的問題,要注重環節的實踐,要利用農機演示增強農民的感性認識,激發農民的學習興趣,要對那些基礎較差的農民進行單獨教學,不能單純地依靠課本教學,要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要注重對農機操作和農機維修的雙重培訓。
第二,農機培訓學校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積極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通過電化教學和模擬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農民能看到實物或者模型,能夠激發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自主參與到農機培訓中來。
第三,農機培訓學校要多吸收學員,可以采用送教上門的方式,在農忙時可以在田間地頭為農民演示農機操作原理,在農閑時可以到農民家中進行農機培訓,增加農機培訓形式的多樣化。
(三) 加強教師隊伍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第一,農機培訓學校首先要加強對農機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核,要對農機教師的備課教案、教學方式、操作技能進行綜合評價,要不斷鼓勵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可以通過觀摩教學方式,總結教師的優劣勢,讓其明白自身不足之處。
第二,農機培訓學校要對表現優異的教師進行榜樣樹立,可以派遣教師進修,學習先進的農機技術和教學經驗,增強農機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農機培訓學校的整體師資實力。
(四) 加強農機補貼政策宣傳,開展“陽光工程”培訓
農機培訓學校要加強對農機補貼政策的宣傳工作,要提高農民的思想意識,要讓農民積極購買農機具,在享受國家補貼政策的同時還要對農民進行農機操作培訓,要增強農民對先進農機具的使用技能,要不斷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建春。淺議縣級農機化學校的發展與突破[J].山東農機化,2013.
[2] 陳修奎,叢日霞。農機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南農機,2012.
[3] 王書芝,張保軍,董靜,張建峰。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
[4] 朱超。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J].農業與技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