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在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大環境下,中央、各省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農村沼氣建設蓬勃發展.突出表現在農村沼氣用戶規模不斷擴大,行業標準、相關制度和法規不斷健全和完善,管理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行業管理日漸規范,投資渠道向多元化發展,為農村能源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基礎.截止到 2012 年底,全國農村沼氣用戶達到 4 100 萬戶,受益人口達 1.5億多人;建成各類沼氣工程 9.2 萬多處,鄉村沼氣服務網點 9.9 萬多處;全國沼氣產量為 160 多億 mm3,約為當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近 7%,相當于年替代化石能源 2 500 多萬 t 標煤,減少 CO2排放 6 000 多萬 t[1].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農村沼氣行業標準、管理辦法,沼氣建設已經成為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循環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份和有效抓手.
1 農村沼氣轉型升級的主要矛盾
農村沼氣用戶規模不斷擴大,行業標準、相關制度和法規不斷健全和完善,管理服務水平的極大提升,行業管理日漸規范,投資渠道的多元化發展,為農村能源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提供了轉型升級契機.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對農村沼氣轉型升級提出迫切需求.但沼氣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處于商業發展的初期,沼氣的開發、利用仍存在高成本、高風險、低回報率等問題,投資者往往缺乏投資的經濟動力.因此,整個沼氣產業的發展還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自發調節,要在尊重市場規律基礎上,由政府進行推動.在升級轉型過程中,還受到許多外因制約,如何凝聚外力,化阻力為動力,順利實現轉型升級,是當前農村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矛盾.
1.1 農戶參入積極性較低
農戶作為農村沼氣這個鏈條的終端用戶,是整個能源產業的主體,只有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盤活整個產業朝氣.農戶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1\\) 當前農戶的等、要、靠等性惰思想比較嚴重和沼氣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比較低,農戶對生態效益和能源效益意識比較淡薄,沼氣使用過程中很多小毛病是自己動手能解決的問題,自己不愿動手.2\\) 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較多,在家留守的多為老、弱、病等人群,這個群體整體素質偏低,對沼氣的認識比較片面,僅局限于提供生活用能,沼氣綜合利用的巨大效益沒有充分發揮.
1.2 沼氣商品化程度較低
沼氣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對電、液化氣等商品能源來說相當繁瑣.沼氣池在建設過程在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沼氣使用過程中,沼氣氣體成份復雜,含有 H2S 對管道、灶具腐蝕較大,要定期檢修管道,定期進料與出料、定期攪拌、排除管道中的積水,日常維護工作量大,而且出現故障維修成本相對較高.而電、液化氣等商品能源一次性付費,使用簡單、便捷.同時沼氣綜合利用程度低,多數農戶僅僅局限于點燈、做飯,對于如何利用沼液、沼渣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造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發展現代農業認識不足,沼氣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3 后續服務能力沒能滿足當前發展需求
沼氣后續服務作為新生事物,是農村公共服務形態的創新,對農村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農民對它認識還比較陌生,花錢買服務的意識還比較淡薄[2].雖然近幾年中央、省財政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沼氣服務體系建設,但真正發揮作用的網點很少,網點收入難以維持生計和網點正常運轉,不少服務網點運行艱難,嚴得制約后續服務的正常工展.
1.4 技工隊伍不穩定
技工隊伍是農村能源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搞好沼氣后續服務的骨干力量[3].當前的技工隊伍現狀一方面待遇偏低,人員流失嚴重;另一方面技工隊伍年齡老化,現在的技工基本上都是 20 世紀 50-60 年代出生,年輕技工少.在前幾年,項目建池任務多,通過建池能有穩定收入,近 2 年,沼氣建池任務減少,建池收入保障不了技工基本生活需求,后續服務又是個"虧本生意",為了謀生,很多技工外出謀生,部份網點陷入人走、線斷、網破的境地.
1.5 受牲豬市場影響大
沼氣發展與養殖業聯系密切,受牲豬疫病及養殖市場利潤影響大.目前沼氣發酵原料還主要以豬糞為主,而牲豬市場低迷時,養殖場縮小養殖規模,影響沼氣池發酵原料供應.近年來,養殖業更是向規?;B殖場發展,家庭養殖越來越少.雖然近幾年加大以稻桿為主要發酵原料的作物秸桿沼氣推廣力度,但由于需要配備必要的機械設備和服務,目前該技術還沒得到普及.
2 對策及建議
2.1 加強沼氣科研投入
農村沼氣的發展,技術是關鍵,突破制約發展的技術瓶頸,必須依靠科技創新[4].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沼氣并網發電、沼氣發酵的催化劑、沼液綜合利用領域新技術的研究、微生物處理秸桿、沼氣改良成生物質甲烷等新技術、新工藝,特別是沼氣改良成生物質甲烷、沼氣所并網發電等新技術的研究推廣,將大大刷新沼氣功能和效益取向,給能源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我國沼氣開發利用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初級階段,因此,沼氣對農村能源安全供給和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影響力還遠沒有顯現出來,只有沼氣的開發利用達到足夠的深入和廣度,它的非凡價值才能體現出來,所以沼氣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進步.
當前,加大沼氣技術創新主要途徑有:1\\) 以科研院所研發體系為依托,以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為途徑,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實現關鍵領域技術和關鍵設備研發的突破;每年由省站提出 2~3 個農村沼氣重點科研課題,列出專項科研經費,利用相關科研院校、人才、技術設備優勢,選定 3~5 個縣為基地,參入相關課題的研究,做到理論與實踐、科研與培訓有效結合,實現雙贏.2\\) 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縣級能源部門為基地,聯合建立一批省級新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產品試驗檢測中心等,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可以快速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通過參入試驗示范和產品研發,提高縣級能源業務骨干的業務素質.3\\) 拓展農村能源產業領域.
在農村沼氣發酵原料由人畜糞便向作物秸桿、戶用沼氣向養殖小區、小型聯戶沼氣轉型后,解決了非養殖戶建池無發酵原料的難題.在農村環境垃圾污染整治方面還沒有突破,如果將沼氣建設與中小城市或鄉鎮生活垃圾處理相結合,通過高溫發酵既解決為當前生活垃圾污染,又提供清潔能源,做好環境效益、能源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2.2 充分調動農戶參入積極性
目前,國家對沼氣項目的支持重在前期,建池補助政策是一種推力,缺少市場拉動的引力.根據沼氣項目的民生性、公益性,消費對象為低收入的農戶,對沼氣、沼肥及服務網點進行補貼,出臺能源化利用補貼政策.當前我省已出臺農村沼氣后續管護財政補貼政策,但達到補貼標準的網點少.調動農戶積極性,關鍵還是提高沼氣直接經濟效益為主,堅持公益性原則,提升服務水平:1\\) 大力發展大中型集中供氣沼氣工程.戶用沼氣的發展無法支撐整個沼氣產業.對沼氣發展比較集中區域,引入CDM 機制,以現實利益調動農戶正常使用沼氣積極性.2\\) 延伸沼氣產業鏈,提高沼氣商品化程度.目前沼氣綜合利用偏低是普遍存在問題,直接導致沼肥滯留,出料不及時.目前網點反映最大的難題是沼氣出料服務,費時費力,而且收費難.只有通過伸延沼氣產業鏈,把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充分發揮,讓沼肥變廢為寶,促進其市場競爭力,讓沼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解決出料費用.3\\) 提高沼氣后續服務網點和服務人員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對后續服務人員,定期回訪,年度考核,對服務水平低、服務態度差的,每年更新淘汰.4\\) 為沼氣后續管理提供資金保障.以縣級為單位,在各縣級農村能源產管部門設立沼氣維修基金專戶,作為從事沼氣公益性事業的專用賬戶,??顚S肹5].基金來源一是省財政后續服務補貼,二是從項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維護基金.新建沼氣池第 1 年由建池技工包建包用,第 2、3 年維護費用從該池維護基金支出,既新建池3 年后農戶在正常使用,則該維護基金由網點或維修人員領取,如果 3 年內該池未能正常使用,則該池維護基金轉入全市統籌賬戶.基金由協會或網點申請,能源辦審核、監管,財政監督.
2.3 搞好能源隊伍建設
搞好能源隊伍建設主要是搞好各級能源推廣管理隊伍和技工隊伍 2 支隊伍的建設.各級能源推廣管理隊伍執行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能源系統運行效率高低;技工隊伍建設直接影響到沼氣建池質量和沼氣使用效益的高低.按照綜合考核的思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激發各級干部工作熱情.
同時加強業務知識更新培訓和骨干隊伍相對穩定.對后續服務隊伍建設,要建立相應的獎罰措施,適當提高收入,發展年輕技工等.
3 結語
我國的沼氣發展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對當前沼氣發展過程中存在各種矛盾進行分析后,通過采取加強資金和科技投入,調動農戶參入積極性,加強隊伍建設等有效措施,助推農村沼氣產業轉型升級,為農村沼氣事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衍亮. 新形勢下發展農村能源 要突出四項堅持[J]. 農村可再生能源及生態環境動態, 2013\\(11\\): 4-5.
[2] 張明嬌. 農村沼氣后續服務管理的探索及對策 [EB/OL].\\(2011-11-12\\).
[3] 尹邦友, 段 晶. 推進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之我見[J]. 農村可再生能源及生態環境動態, 2013\\(11\\) :12-13.
[4] 郭元建, 龍永志. 農村沼氣建設管理實踐與研究[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
[5] 王建成, 文震林, 王忠柳, 等. 農村沼氣后續服務管理模式的討[J]. 能源研究與管理, 2012\\(4\\):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