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白水縣水土流失狀況及治理措施
白水縣水土流失狀況及治理措施
>2024-03-18 09:00:01



1 基本情況

白水縣位于東經 109°16′~109°45′,北緯 35°4′~35°27′,地處陜西關中東北部,北以黃龍山、雁門為界與黃龍、洛川、宜君三縣相鄰,東隔洛河與澄城縣相望,西、南分別與銅川、蒲城相接,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區縣,也是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全縣總面積 986km2,水土流失面積 843km2,占總面積的 85.5%.境內地形破碎,溝壑縱橫,共有大小支毛溝 1178 條,溝壑密度 1.48km/km2.直接匯入洛河的有 19條,其中有常流水的有 9 條.

1.1 自然社經概況

全縣地處渭北黃土高原,黃龍山、雁門山位于西北、東北兩角,五龍山獨居東南,洛河橫貫中部,主要支流白水河、孔走河在東、南兩面沿界通過,西北高而東南低,由大楊、史官、堯禾、北井頭、雷村等 5 個大小不規則的原區組成,溝壑遍布,溝多、山少,交通不便.轄區轄 10 鎮 194 個村委會,總人口 30 萬,其中農業人口 23 萬.全縣總土地面積 92000 公頃,人均耕地 2.5 畝,人均基本農田 1.38 畝.全縣經濟以農業為主,2011 年全縣生產總值 45.5 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 14 億元糧食總產 11.11 萬噸,蘋果總產 55 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5100 元.

1.2 地質地貌

全縣地貌類型有中低山、黃土梁原、黃土臺原、黃土溝谷等 4類.地質構造為一向西北傾斜的大單斜,褶皴不甚發育,自東南向西北依次出露奧陶系下、中統灰巖和上石統一、三疊系的砂泥巖層.由于流域土層質地疏松,抗蝕性差,易于沖刷侵蝕,經長期水力侵蝕及其它外力的剝蝕作用,形成了地形破碎、溝壑縱橫、溝谷深切、基巖裸露的地貌特征.我縣自然植被稀少,僅為部分天然林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人工種植的植被有用材林、季節性的農作物和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林草覆蓋率僅為 18.8%,汛期林草農作物總覆蓋度為 28.96%.

1.3 水文、氣候概況

白水縣位于中緯度半干旱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 11.4℃,年均降水量 577.8mm,且降水時空分布不均,57%集中在 7-9 月份,且多暴雨,破壞性大.光照充足,熱量富余,日平均日照時數為 13.5 時/日,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2397.3 小時,無霜期 207天,年均蒸發量為 534.2mm.以干旱、洪水、冰雹、風沙為主要特征的自然災害頻繁.

水資源缺乏,利用困難.白水縣水資源總量 4956.82 萬 mm3,可利用水量僅 2676.9 萬 mm3,占 41.9%.全縣有大小河流 49 條,均屬洛河水系.在縣境內洛河一級支流有白水河、鐵牛河、孔走河等十一條;二級支流有白石河、林皋河等五條.其中洛河在我縣王莽寨處的年平均徑流總量為 7.29 億 mm3,年平均輸沙量 9213.5 萬噸,含沙量高達126.3kg/mm3.

2 水土流失現狀

2.1 水土流失現狀

全縣水土流失面積 843km2,按地形及侵蝕程度分為兩個不同區:一是西北淺山梁峁次強度流失區,水土流失面積 363km2,占總流失面積的 43%,侵蝕模數為 3829 噸/km2·年;二是東南臺原溝壑中度流失區,水土流失面積為 480km2,占總流失面積的 57%,侵蝕模數為2825t/km2·a.按侵蝕強度分:輕度 226.42km2,占流失面積的 26.8%,中度 471.77km2,占 55.96%,強度 112.1km2,占 13.3%,極強度32.69km2,占 3.88%.全縣平均侵蝕模數 3272t/km2·a,全縣年流失總量為 318.4 萬噸.泥沙主要來源于坡耕地、滑坡、泄溜及人們的生產建設活動.

2.2 水土流失特點

全縣的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兼有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水力侵蝕以濺蝕、面蝕和溝蝕為主;重力侵蝕以崩塌、滑坡和泄溜為主;風力侵蝕伴隨著冬春的短期季風出現.另外,人為濫伐、濫牧、陡坡開墾、開礦、取石等人為水土流失現象時有發生,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為新增水土流失.

2.3 水土流失危害及其成因

大量的水土流失,對全縣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

一是造成耕地減少,土地肥力降低.據測算,白水縣每年因水土流失損失氮素 1360t,磷肥 4856t.二是造成庫壩淤積,降低水利水保工程運用效益.如林皋鎮武子村水庫,建成短短十幾年,即已淤滿,失去水庫功能.還有白水唯一的中型水庫-林皋水庫,設計年限為 50 年,僅用 12 年,300 萬 mm3的死庫容已全部淤滿;三是毀壞農田房屋,造成人畜傷亡,中斷交通,使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受到重大損失;四是溝頭延伸與切割,迫使公路、電力通訊等工程改線也時有發生.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是: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活動,沒有注意對水土資源的有效保護,是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的因素之一;由于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加之工業生產占地和城鄉居民住宅占地的增加,使耕地總面積不斷減少,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積減少速度更快,群眾大量開墾荒山荒坡,破壞植被,使土地抗蝕力降低,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白水縣地下煤炭資源經較豐富,國營、集體、民營、個體煤礦和小煤窖一度出現亂采,造成地貌破壞;公路、鐵路等生產建設活動中不注意水土保持等;所有這些都使本就很薄弱的農業生產條件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加劇.

3 水土流失防治對策

3.1 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民群眾對人為水土流失的憂患意識.要加大宣傳力度,尤其要加強對領導的宣傳,使他們真正從經濟建設的戰略高度來重視人為水土流失,以提高領導層的水土保持決策水平,切實防止人為水土流失,使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起水土保持的國策意識.

3.2 堅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規體系和水保執法體系.在堅決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同時,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規,使人為水土流失行為受到法律制裁.建立健全水保監督執法機構,配置監督執法人員,穩定執法隊伍,規范監督執法體系,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人員素質.

3.3 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溝壩地等基本農田為突破口,綜合運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3.4 堅持以退耕還林還草為基礎,著力建設區域生態農業,生態農業建設必須以林草建設為重點,抓住蓄水、節水這個關鍵,走綜合治理的路子.一是因地制宜,抓好造林種草.要根據實際,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特別要引導群眾發展適銷對路的經濟林果,讓群眾得到實惠.二是實施雨水集流工程.采取多種形式,蓄存降水,發展窖灌等節水農業,解決好農村飲水和基本農田的補水問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三是合理配置資源,調整農業結構,依靠科技進步,搞好產業開發.促進一批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的形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改變毀林開荒、廣種薄收的耕作方式,改變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眼前經濟效益的短期行為,加快恢復植被進程,使生態環境盡快向良性轉變.

3.5 堅持把治理開發和預防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制止破壞林草植被的勢頭,依法保護水土和林草資源,把已建成的爛沙、治水工程管護好、經營好,使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參考文獻

[1]張有實.關于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理論基礎及方略的探討[M].中國水土保持.

[2]王禮先,朱金兆.水土保持學[M].

[3]王禮先.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對策[M].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