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農業論文 > > 南方紅壤山地水土流失區快速修復的植被選擇
南方紅壤山地水土流失區快速修復的植被選擇
>2024-05-19 09:00:00


1 南方水土流失治理新思路

1. 1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進程最有效的辦法———充分發揮生態修復能力

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植物種類繁多,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南方水土流失區植被的生態修復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根據多年的治理經驗,以生物措施為主,充分利用南方地區這種自然條件優勢,遵循客觀的植物生態群落演替規律,是南方紅壤侵蝕區進行生態修復的重要措施.

1. 2 加快植被恢復的有效途徑———創造有利于林地芒萁大衍的生境條件

長汀縣河田是全國著名的水土流失區之一,多年的強度流失,土壤有機質極度缺失,形成典型的侵蝕劣地\\( 見圖 1\\) . 1982 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八大家聯合治理長汀水土流失”的倡議后,水土保持戰線的科技工作者們云集長汀,拉開了一場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大會戰,各試驗點、示范區釆用的治理措施各不相同,總結出“草灌喬”一起上,以草促樹,快速綠化的成功治理經驗. 2000 年對各示范區林地植被演替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發現長汀極強度水土流失區不管當初采用什么樣的生物治理措施,最終成功保留下來的地方都是形成以馬尾松 + 芒萁為主的植被群落\\( 見圖 2\\) . 芒萁是亞熱帶地區濕熱氣候條件下酸性土壤的一種最主要的指示植物,它主要依靠孢子進行繁衍. 通過水土流失區林地植被演替規律的調查分析表明,創造有利于馬尾松林地芒萁孢子大量繁衍的生境條件,是加快水土流失區植被恢復的有效途徑之一.

1. 3 水土流失治理最關鍵的一環———主栽草種的選擇

強度水土流失區采用施肥種草措施,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快速覆蓋地表,控制住土壤侵蝕. 但由于土壤過于干旱、瘠薄,種草的這種“快速綠化效應”往往很難持久.要解決這一矛盾,只能依靠對優良的鄉土草種的進一步篩選,即要求選出的主栽草種不但能耐干旱、瘠薄,而且生長快、生物生長量大、且有一定的高度,使其在快速覆蓋地表的同時,也能有效地改善水土流失區惡劣的生態環境,為芒萁等草、灌植物的侵入與快速繁洐創造有利條件. 經多年的探索與研究發現,鄉土草種“類蘆”正是能夠起到這種綜合治理效果的最佳草種.

2 芒萁繁衍規律研究

2. 1 芒萁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芒萁是極耐干旱、瘠薄的蕨類植物,靠孢子進行繁衍生長,在南方紅壤山地,無處不見芒萁的蹤跡. 芒萁根系發達、密度大,地下莖具有無限分枝的特性,可交叉分枝、節節生根,龐大的根系組成一個密集的根網后,抗沖刷、固土能力特別強,可以促使地表逕流分散溢流,起到了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2. 2 芒萁孢子的繁衍規律

芒萁孢子囊著生在葉片背面,孢子成熟時,囊壁破裂,將孢子散發到空氣中. 隨風飄落的芒萁孢子,在適宜的土壤環境下,開始萌發. 芒萁從孢子萌發到幼孢子體長成,需經歷 5 ~7 個月的漫長生長過程,雖然芒萁孢子量非常巨大,但能長成幼孢子體的并不多. 研究表明,制約芒萁孢子萌發、繁衍的主要因子是水份、土壤濕度、蔭蔽與避風條件. 在這一期間,如能為芒萁孢子的萌發、生存創造較好的生境條件,則可促進芒萁大量繁衍,加快水土流失區植被恢復.

3 類蘆是最適合南方紅壤山地栽植的優良水土保持草種

3. 1 類蘆生物學特性分析

類蘆為多年生禾亞科草本植物,極耐干旱瘠薄; 它的根兠分蘗力強,生物生長量大,在極強度水土流失區栽植類蘆,僅 1 a 時間就能長成 2 m 多高的茂密植叢,不僅能快速覆蓋地表,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蝕,而且可快速改變水土流失區惡劣的生態環境,為芒萁及其它草、灌植物侵入創造有利條件,大大加快水土流失區綠化治理進程,提高治理效果\\( 見圖 3\\) .

3. 2 極強度水土流失區種植類蘆的效果分析

3. 2. 1 逕流試驗分析

試驗地位于長汀縣河田鎮極強度水土流失區內,年降水 1 700 ~2 000 mm,年平均氣溫 18. 3 ℃,原有植被為少量馬尾松、芒萁,覆蓋率 5%. 逕流試驗小區規格為 5 ×20 m,設置三級分流池,2000 年 4 月種裁類蘆70 叢,6 月份開始測定,連續觀測 3 a.從逕流試驗區調査數椐分析表明,種植類蘆當年覆蓋率可達 80%,第二年覆蓋率達 95%,第三年覆蓋率達 100%; 從地表逕流量看,種植類蘆當年地表逕流減幅 22. 3%,第二年減幅 31. 2%,第三年減幅 69. 0%; 從土壤侵蝕量看,種植類蘆當年土壤侵蝕量減幅 23. 5%,第二年減幅 78. 4%,第三年減幅 100%.

3. 2. 2 治理區生態環境的變化與物種多樣性

栽植類蘆 3 a 后,治理區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調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機質提高了 1. 68%,林地的總持水量比對照提高 2. 4 倍,夏季林內的日平均相對濕度比對照區提高 12. 3%,日平均溫度比對照區降低 2. 0 ℃,地表溫度則下降 5. 1 ℃. 另外,植被總覆蓋度從 5% 提高到 96%,新增加草本、灌木品種 14 種. 通過種栽類蘆后,芒萁得以大量繁衍,并逐步成為主要的建群草本植物,為促進水土流失區生態修復找到了一條捷徑\\( 見圖 4\\) .

3. 3 類蘆抗性機理研究

3. 3. 1 材料與方法

用營養袋培育類蘆、香根草、百喜草、五節芒半年生苗各 180 株,移入溫室定期澆水管理,保持袋內土壤水分的一致性. 9月 25 日開始進行水分脅迫處理\\( 中度脅迫與強度脅迫\\) ,重復試驗 3 次,測定與苗木抗旱性有關的 14 項生理生化指標. 脅迫處理達到預期標準后,每處理各取 3 盆作復水處理,觀察其恢復程度,并采樣分析.

3. 3. 2 結果與分析

\\( 1\\) 類蘆的抗旱水分生理生態特點. 從試驗結果看出,類蘆的葉保水力,葉肉質化程度和束縛水含量依次較百喜草、香根草和五節芒高,而比葉面積和蒸騰速率則較百喜草、香根草和五節芒小,表現出較強的持水能力. 類蘆葉的氣孔調節能力也依次比百喜草、香根草和五節芒要強,具有較強有力的節水能力. 從吸水潛力來看,類蘆的水分釋放曲線斜率依次比百喜草、香根草和五節芒大,葉水勢隨土壤水勢下降而迭降的幅度小,通過滲透調節和細胞彈性模量來保持膨壓的能力也分別比百喜草、香根草和五節芒強. 綜上所述,以上 4 種草種的抗旱力以類蘆為最強,百喜草和香根草居次,五節芒的抗旱力較弱.

\\( 2\\) 類蘆等草種的抗旱生產力比較. 試驗測定表明,在水分脅迫下,類蘆的凈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 a 熒光的 P/O 值依次比百喜草、香根草和五節芒高,質膜透性增大的幅度和膜脂過氧化程度較弱. 因此,各草種的抗旱生產力以類蘆為最高,百喜草和香根草次之,五節芒較低. 這一結論與草本植物各草種抗旱力的排序相同,與草本植物在野外的實際表現也基本一致.

\\( 3\\) 類蘆的抗旱生理機制. 試驗表明,在水分中度脅迫與強度脅迫下,類蘆的生長量雖有下降,脅迫解除后基本恢復原有的狀態,這表明類蘆對逆境的適應性強. 在水分脅迫下,類蘆可通過游離脯氨酸含量增加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下降來進行滲透調節,維持一定的膨壓,使細胞生長、氣孔運動和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理過程能夠正常進行,同時通過 SOD 和 CAT 等酶系激活來清除自由基對細胞膜的傷害,保持細胞膜系統的穩定性,這是逆境脅迫下類蘆重要的抗性生理機制.通過對類蘆等草種抗性機理的系統研究,揭示出類蘆在逆境下的抗旱機理和優良特性,也為進一歩推廣種植類蘆這一優良水土保持草種提供了理論依椐.

4 南方紅壤山地栽植類蘆后林地植被演替規律研究

4. 1 試驗地槪況

試驗地位于長汀縣三洲鄉小溪頭村極強度水土流失區內,總面積 21 hm2,林地原有植被有少量馬尾松、芒萁、崗松,總覆蓋率不足 5%. 2005 年 4 月用類蘆裸根苗種植,種植密度為 4 500 叢/hm2. 從 2005 年 12 月起對試驗地內的類蘆平均萌蘗叢數、覆蓋率,芒萁的平均高度、覆蓋率等情況進行連續 8 a 的觀察與調查.

4. 2 試驗地內類蘆與芒萁生長變化情況

從表 1 可看出: 強度水土流失區山場,種植類蘆的前三年,類蘆長勢茂盛、覆蓋率在 71%以上,而芒萁的覆蓋率第一年僅有0. 6% ,第二年芒萁的覆蓋率增加到 12% ,第三年芒萁的覆蓋率卻從 12% 提高到25% ; 到第四年芒萁的覆蓋率從 25% 提高到 51%,整個長勢仍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到第五年,類蘆的長勢嚴重衰退,芒萁的覆蓋率卻從 51% 提高到 72%,基本占椐了整個林間空地,初步形成以馬尾松 +芒萁為主要建群種的植被群落結構\\( 見圖 5\\) ; 到第八年林地已完全見不到類蘆了\\( 見圖6\\) .【表1】



4. 3 林地植被演替規律分析

種植類蘆的初期,高大、茂密的類蘆植叢為芒萁孢子的大量萌發、生長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生境條件,但當芒萁快速繁衍起來后,卻抑制了類蘆的生長,使類蘆的數量不斷減少,并最終被“淘汰出局”,形成以馬尾松 + 芒萁為主要建群種的植被群落結構. 在南方水土流失區以類蘆為主栽草種的林地植被群落演替得這么快,主要原因為①芒萁大量根系都集中于土壤表層,在地表肥力的競爭中,類蘆爭不過芒萁,故隨著芒萁的快速繁衍,類蘆長勢反而有所下降; ②類蘆、芒萁的生長促進了馬尾松生長,但反過來馬尾松郁閉度的提高卻抑制了喜光照的類蘆生長,而對需要一定蔭蔽條件的芒萁來說則更加有利; ③芒萁覆蓋度相對提高,有利于芒萁孢子的萌發、生長,但對喜光照的類蘆種子天然更新極不利,隨著芒萁大量繁衍后,類蘆的天然更新變得十分困難.

5 結束語

南方紅壤山地水土流失區,選擇類蘆為主栽草種的快速綠化辦法,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類蘆 1 a 即可長成2 m 多高的茂密植叢,當年可全面覆蓋地表,控制住土壤侵蝕,并改變強度水土流失區惡劣的生態環境,為芒萁孢子的侵入與快速繁衍創造極有利的條件,從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進程. 當芒萁全面入侵類蘆群落并快速繁殖后,類蘆的生境也發生了變化,若干年后,類蘆遵循植物生態群落演替規律也逐漸消退以致消失,此后形成的馬尾松 + 芒萁為主的植被群落依照它們的演替規律不斷改善土壤狀況,完成生態修復任務. 多年試驗表明,這也是水熱條件優越的南方水土流失區侵蝕劣地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優勢,加快水土流失區生態修復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劉震. 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J]. 中國水土保持,2001\\( 12\\) : 7 -9.
[2]范小明. 福建水蝕荒漠化地區種草治理效果與地表植被演替規律[J]. 現代農業科技,2014\\( 2\\) : 273 -274.
[2]林紅強. 優良的水土保持草種—類蘆[J]. 龍巖學院學報,2005\\( 3\\) : 89 -90.
[4]鄧恢,林沁文,滕華卿. 強度水土流失區芒萁生長規律分析[J]. 福建林學院學報,2004,24\\( 3\\) : 262 -264.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