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械化烘干技術推廣的必要性
泰安市是我國糧食種植大市,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農業基礎條件較好,是國家重要的糧食和花生生產基地。下屬新泰市、肥城市和寧陽縣都是傳統的糧食生產大縣,其中新泰市糧食種植面積6萬hm2,花生種植面積2.2萬hm2,肥城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13萬hm2左右。目前,我市小麥產在500kg/667m2,玉米產在600kg/667m2,花生產300kg/667m2.
在我市,糧食作物和花生收獲后因天氣潮濕、來不及曬干或未達到安全儲存水分等原因,導致在儲存、運輸、加工等環節出現霉變、發芽變質,再加上晾曬過程中的拋撒損失,合計可達我市糧食年產量的6%.加之,目前種糧成本高,糧食收獲周期短,收貨后一般采用自然晾曬的方法受天氣影響大,晾曬不及時造成糧食霉變風險高、且傳統晾曬方式對糧食品質也有極大影響。大力發展機械化烘干技術,可以保證糧食和花生的品質、品相和商品性,降低發霉變質,有毒的可能性,降低經濟損失,增加收入,因此,我市大力推廣機械化烘干技術勢在必行。
2 機械化烘干技術推廣措施
目前,我市已建成10余個機械化烘干基地,其中新泰市2個糧食烘干基地在建設中、1個糧食烘干機生產項目落成,肥城市有4個糧食烘干基地全部正常運轉。我市烘干機保有量20套,今年新泰市新增糧食烘干機4臺,肥城市新增糧食烘干機6臺。預計到2015年底,新泰市機械化烘干能力為1.8萬t,肥城市機械化烘干能力為2萬t.全市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400余家,新泰市合作社達到80家,肥城市48家農機合作社,9 000多個種糧大戶,種植面積達6.67萬hm2.從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糧食和花生種植的規模來看,大部分面積在33.33hm2以上,千畝規模以上的合作社和種糧大戶每年都在遞增。
2.1 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機械化烘干技術
2.1.1 新泰市喜耕田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土地流轉800hm2,建立起果都、天寶、西張莊和泉溝四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今年新上3臺糧食烘干機,建600t糧食周轉庫一座,建日烘干糧食200t的烘干塔一處,并建2 000m2農資倉庫。
2.1.2 新泰市翟鎮、果都鎮糧食烘干中心建設項目。依托喜耕田農機專業合作社和新泰市宏潤農機專業合作社,計劃新上糧食烘干設施設備10臺套,建設300t糧倉一座,已完成標準化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10月份將投入使用。
2.1.3 新泰市齊云農機專業合作。流轉66.67hm2土地,建立了花生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今年新上糧食烘干塔2臺,服務面積達到533.33hm2.
2.1.4 肥城市地龍農機專業合作社。共吸收入股資金86萬元,流轉土地45.8hm2,去年,合作社新上糧食烘干機設備1臺套,糧食生產一條龍服務在收獲后加工處理環節上得到了完善,糧食在收獲后就通過烘干機加工處理。合作社計劃今年繼續增加糧食烘干設備的投入,進一步提高糧食烘干量。
2.1.5 肥城市萬馬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投資300萬元,流轉周邊村莊80多hm2土地,合作社擁有3臺套糧食烘干機,2014年全年糧食烘干量達1 680t.
2.1.6 肥城市盛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建設投資500萬元,是一家具有標準化庫房、維修間、糧食烘干及倉儲基地于一體的綜合型合作社。占地面積1.73hm2,其中,新建糧食烘干設備及配套設置占地400m2,能為流轉的73.33hm2流轉土地提供一條龍作業服務。
2.2 產學研相結合的推廣思路
2.2.1 新泰市積極招商引資,爭取魯新糧食烘干設備組裝廠項目,中聯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年生產糧食烘干設備1000臺套,銷售收入2億元,準備簽訂正式合作協議。
2.2.2 肥城市農機局、金塔集團公司、山東農業大學機電學院共同參與"山東省農機化裝備與技術研發創新項目"糧食清選烘干機械制造子項目,研發、制造、推廣糧食清選烘干新型高效機械,保證糧食安全,占地1hm2,投資2 000萬元,對上爭取500萬元。
3 推廣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按正常收割時機臘黃收麥,含水量在15%~20%之間,將水份降至12%~14%符合入庫和出售標準;玉米收獲時含水量在22%~25%之間,水份降至14.2%~15%符合入庫和出售標準。
3.1.1 采用傳統人工翻曬,在正常天氣晴好的情況下,翻曬1t糧食一般需要3~4個工作日,人工、場地等費用約需500元,糧食干燥成本為0.5元/kg.
3.1.2 以采用5HXG-15t低溫干燥機進行烘干,降低水分5%計算為例,每烘干15t小麥(玉米),燃煤、耗電(無煙煤1 200元/t、10h烘干一個批次耗煤160kg,耗電120度)成本為310元,小麥(玉米)烘干能耗成本在0.02元/kg.若降低水分10%以上,小麥(玉米)烘干能耗成本在0.04~0.06元。
機械化烘干技術與傳統人工翻曬相比,節本增效可達440元/t,按目前全年烘干5萬t糧食,共計可節本增效2 200萬元。
3.2 社會效益
3.2.1 機械烘干與人工翻曬相比,所有人工減少約90%,時間節約60%,有效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時間,提高了本市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3.2.2 有效避免連綿陰雨等災害天氣帶來的產后糧食損失,增強抗災能力,有效防止自然晾曬過程霉變和雜質對糧食造成的污染,提高糧食品質,保障糧食和油料安全。
3.2.3 避免占用道路晾曬、農機運輸過程中影響交通,有效減少農機道路交通事故。
4 發展對策
4.1 科學規劃機械化烘干基地在區域布局
糧食干燥裝備的選型及干燥基地選址,最好以現有的農機合作社、糧食種植合作社和農機種糧大戶為基礎,搞好機械化烘干基地的區域布局,避免重復建設和輻射不足。充分糧食烘干設備的利用率,增加農機合作組織的收入。
4.2 充分利用購機補貼、土地深松作業補貼政策減輕成本壓力
泰安市以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和土地深松作業補貼政策為契機,大力推廣糧食烘干機械化,對烘干機優先補貼,農戶購買一套烘干設備成本降低30%,成本壓力大大減輕。
4.3 糧食烘干庫房建設用地列為農業用地
糧食烘干庫房建設用地一直是農機合作社面對的難題,一方面庫房建設投入過大,另一方面是建設庫房的用地緊張許多地方在大規模推進土地流轉的同時,忽視規劃留存一些土地,使得配套糧食烘干庫房的用地非常緊張。建議將糧食烘干庫房建設用地列入農業用地,充分調動農民使用烘干機械的積極性。同時,建立烘干示范點,組織開展烘干機械化技術培訓。
參考文獻:
[1] 許子云,邢介斌。泰安市玉米收獲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農機化,2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