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夏玉米田雜草;發生規律;防除技術;山東冠縣。
玉米是冠縣的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5.4萬hm^2,總產超過4.04萬t,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山東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夏玉米田雜草發生種類多、數量大、危害嚴重,已嚴重影響玉米高產。為此,于2015要2016年對夏玉米雜草開展了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進行了化學防除技術研究和除草劑試驗篩選及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研究方法。
1.1雜草調查方法。
在夏玉米播種至大喇叭口期,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選擇有代表性的10個鄉鎮,每個鄉鎮選3個代表性的村莊,每個村莊選3個地塊,開展2次雜草發生種類、密度普查。采用倒置野W冶9點取樣法,樣方面積為0.25 m^2(0.5 m*0.5 m),記載樣方內的雜草種類、株數。
選擇煙莊東開河頭村貼茬播種的3塊玉米田,每塊隨機選3個點,在夏玉米播種后每5 d調查1次雜草出苗情況,觀察雜草出苗規律。
1.2除草劑篩選試驗示范。
選用50%乙草胺乳油、55%硝磺。莠去津懸浮劑(耕杰)、40%乙。阿合劑、42%異丙草。莠懸浮劑、4%煙嘧磺隆、23%煙嘧。莠去津、38%莠去津懸浮劑等除草劑進行小區試驗,篩選出防效好的除草劑進行了大田示范和推廣。
2結果與分析。
2.1夏玉米田雜草種類。
由表1可知,目前冠縣夏玉米田雜草有41種,隸屬18個科。一年生雜草占73.2%,多年生雜草占26.8%.禾本科、菊科、莧科、藜科4個科占全部雜草種類的53.7%,其中以禾本科雜草種類最多,占全部雜草種類的21.9%.由表2可知,馬唐、牛筋草、馬齒莧、藜為冠縣夏玉米田優勢雜草種群,相對多度分別為54.08%、44.56%、40.04%、37.85%.狗尾草、反枝莧、畫眉草、田旋花、香附子為次優勢種群。
2.2主要雜草發生規律。
在夏玉米播種后,每5 d觀察1次雜草出土的株數,直至7月中下旬大喇叭口期為止。經定點系統調查,冠縣夏玉米田78.1%的雜草為種子繁殖,21.9%的為根莖和種子繁殖。冠縣夏玉米播種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氣溫高、雨水充足對雜草的發生十分有利。播種后4~5 d開始出苗,墑情較好時雜草發生集中,一般播種10 d左右達到出苗高峰,播種20 d左右有90%以上的出土。禾本科雜草出苗快,闊葉雜草出苗慢,一般禾本科雜草比闊葉雜草提早5 d左右出苗。6月底至7月初雜草達出苗高峰。玉米田雜草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在灌水或降雨后,可加快雜草發生,易形成草荒;而干旱時出苗慢、不整齊。降雨對雜草的出苗有很大影響,一般降雨后3~6 d出現1次出苗高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