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安全生產與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會穩定和諧直接關聯。 農機安全管理部門必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的管理, 對農機事故預防絲毫不得麻痹。 農機安全工作要始終圍繞關口和過程抓預防,重在“堵”源頭,嚴在“控”過程。 “堵”之所以重要, 在于它是前提和基礎性工作;“控” 之所以要嚴,在于它是對最容易發生事故的動態過程的管控。
預防農機事故沒有捷徑可走, 只有在實踐中針對特點、突出重點抓預防,關口前移、層層把關、防微杜漸, 才能有效遏制各種農機事故的發生。 預防農機事故發生的根本措施是設法斷絕導致農機事故形成的事件鏈,使其因果的連鎖作用中斷。
1 農機事故的預防原理
1.1 農機具安全防護原理
拖拉機設安全駕駛棚、保險杠,主機與拖車之間設防護網,傳動鏈、傳動帶外邊設防護罩等,都是本原理的運用。
1.2 隔離危險因素原理
將容易發生事故的因素與其他因素隔離, 來防止事故的發生。 如山區臨溝路段在路外側設置安全防護樁,城區路設防護欄或防護樁,其作用首先是引導車輛沿正常路線行駛, 同時也是防止運動軌跡失常造成事故; 還有如場上作業的拖拉機排氣管端裝防火罩,可隔離火源、防止火災。
1.3 標志刺激和警示原理
利用某些顏色、文字、標記、信號燈、指示燈、反光標志、指示儀表等信號裝置和危險標示牌等,刺激駕駛操作人員、行人、騎車人的視覺,用各種聲音信號刺激人的聽覺,以便提醒人們注意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交通規則。
1.4 機具預防維護原理
農機安全監理工作中對農業機械檢驗, 特別是對制動性能、燈光、信號燈、轉向性能的檢驗,對預防事故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農忙作業前對作業機具狀態進行檢查,對保證安全生產也必不可少。事故預防還不應僅僅局限于機具檢驗,在機務管理工作中,搞好機具的維護保養,保持機具良好的技術狀態,也是事故預防的基礎工作。
1.5 教育與激勵原理
對駕駛操作人員及廣大群眾進行安全教育、交通法規教育,對駕駛操作人員進行操作規程、保養知識培訓,對好人好事進行表揚、獎勵等,這些工作都對事故預防有積極作用。
2 農機事故的預防措施
農機事故的發生是一個社會問題,預防工作是牽涉人、機、路、環境等因素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必須有社會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并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 考慮到目前我國的實際條件和當前對農機事故的預防措施,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2.1 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加強農機安全宣傳
農機事故 90%以上是由于操作人員、 行人、非機動車等不遵守農機法規、 交通規則和有關安全操作規程造成的, 因此要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機安全宣傳活動,利用報刊、電視、廣播、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機法規和交通規則,增強全民安全意識, 把廣大人民群眾遵守農機法規的自覺性調動起來, 使人們知道農機事故的危害性和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為預防農機事故打下牢固的群眾基礎。
除了經常性的安全宣傳教育外, 還可采取一些比較集中的宣傳形式,如“安全宣傳周”、“安全宣傳月”、農機安全大檢查、 專項整治等, 以加大宣傳整治力度,加深全社會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
2.2 加強聯合執法檢查,完善警農協作機制
組織專業人員認真分析、 統計和查找農機事故發生的各種原因,制定切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強化管理,杜絕漏洞。農機警務站執法人員要加大路面違法查糾力度,采取不定期上路巡查方式開展檢查,重點加強對 “黑車非駕”、非法拼裝與載客、外籍拖拉機超載超速等違法違章現象較嚴重的邊遠山區、事故多發路段進行現場監管, 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道路巡查中, 一旦發現違法違章行為, 要依法進行教育和處罰, 消除各類事故隱患,杜絕重特大農機事故的發生。
2.3 強化農機源頭管理,提高農機安全性能
為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1)嚴把農機牌證辦理審核關。農機牌證的核發必須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安全技術標準進行,做到不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農機不予辦證上牌。 每辦一證,要保證是一名合格的駕駛員;每上戶一臺機車,要保證是一臺合格的機車;每檢驗一臺農機,要保證逐機逐項進行檢驗。
(2)提高農機監理人員素質。農機監理人員素質的高低、執法行為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守法意識。 要加強對農機監理人員的執法培訓,可采用軍事化訓練,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從而提高監理人員素質,規范監理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
(3)加強農機安全隱患排查。 農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農機安全隱患的排查,消除農機存在的安全隱患,從而防止事故的發生。 要督促機主經常對農機做好維護保養,保持農機良好的技術狀態,不開帶“病”車。
2.4 把好培訓考核質量關,提高駕駛操作技能
農機安全監理部門要與拖拉機駕駛培訓單位互相配合,嚴格執行農業部頒發的《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辦法》,確保駕駛員培訓質量。 農機監考人員要持證上崗,嚴格考場紀律,堅持原則,對未經培訓、考試不合格人員,堅決不發駕駛證。要嚴格按照培訓教學大綱要求的培訓內容、培訓科目、培訓時間組織機手培訓,嚴格按照駕駛員考試辦法的要求進行考核,確保培訓質量。
2.5 加強操作人員培訓,保障農機安全生產
現在有不少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安全法制觀念差。對有關法律法規不學習,對安全生產知識一知半解。 二是操作技術差, 安全隱患大。有些農機手不主動參加技術培訓,不懂安全操作技術。 三是利益驅動、忽視安全。 有些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只顧多作業、多賺錢,忽視安全。
我國現有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文化素質大多偏低,加上培訓時間較短,許多農民存在輕視培訓急于賺錢的心理;因此,做好對駕駛操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不斷提高駕駛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是預防和減少事故的有效舉措。 主要通過組織復訓、駕駛員協會和安全片組活動進行,教育內容包括機車構造原理、駕駛操作經驗、故障案例分析、維護保養、農機法規、事故現場保護、急救知識、職業道德等。
2.6 杜絕違法違章駕駛操作,營造良好安全生產環境
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違反農機安全法規、 道路交通法規、 農機安全操作規程及其他安全生產規定的行為,無論造成事故與否,均屬農機違法違章行為。
盡管違法違章不一定造成事故, 但大部分事故卻是由違法違章引起的。 統計資料表明,70%以上的農機交通事故是由駕駛員違法違章操作引起的。因此,違法違章不僅是事故的重大隱患, 也是引發事故最直接的原因, 杜絕違法違章駕駛操作是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保證農機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搞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中心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