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馬鈴薯營養價值了解的不斷深入,馬鈴薯產品需求日益擴大, 馬鈴薯種植面積迅速增加。但同時,馬鈴薯生產的主要環節尤其是播種收獲環節作業用工量多、季節性強、勞動強度大,傳統的人畜力難以保證及時、精細、規范作業,因而嚴重制約著馬鈴薯種植規模的擴大和效益的提高。 為提高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科技含量,促進馬鈴薯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 山東省定陶縣農機部門結合全縣馬鈴薯生產現狀, 從解決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瓶頸和關鍵制約因素入手, 積極思考和探索適宜全縣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發展的對策。
1 定陶縣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發展現狀
定陶縣耕地面積 50 667 hm2, 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 800 hm2,單產 45 225 kg/hm2. 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的主要技術模式是: 機械整地 (機械深耕結合機械旋耕,并施底肥)-機械播種(施肥)-機械中耕-機械植保-機械收獲。 目前,全縣擁有馬鈴薯播種機械 6 臺,馬鈴薯收獲機械 4 臺。
推廣的主要機型有:
(1)播種機: 1QLFM~1 型馬鈴薯起壟覆膜播種機(如圖 1 所示),它起壟、覆膜、施肥、播種作業一次完成, 播種整齊規范、省工省時,在馬鈴薯種植生產主要環節實現了機械化作業, 降低了薯農的勞動強度, 并為實現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配套動力:10.29 kW 以上四輪拖拉機;株距:25~45 cm;行距:30~40 cm;播種深度:可調;起壟高度:25 cm.
(2) 馬鈴薯收獲機械:4UM~900 型馬鈴薯收獲機(如題圖所示),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福悅達農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 配套動力:29.4 kW 以上四輪拖拉機;作業效率:0.133~0.2 hm2/h;挖掘深度: 不小于 20 cm;收獲幅寬:90 cm;收凈率:不小于 98%;傷薯率:不大于 2%; 作業行距:90 cm.
2 馬鈴薯機械化生產帶來的效益
2.1 經濟效益
機械耕整地較人畜力效率要高 40 倍, 機械開溝、施肥(藥)、播種、扶壟、覆膜較人工提高效率 80倍,機械收獲較人工收獲可提高效率 60 倍。 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與人工作業相比平均每 667m2節約成本 200 元左右。 機械收凈率、損失率、破損率指標大大優于人工收獲,每 667 m2可減少漏收及破損約 25 kg,可增加收入約 50 元。
2.2 社會效益
馬鈴薯播種收獲機械化的推廣, 擴大了馬鈴薯種植面積,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人力,為促進農村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創造了條件,為農村科技人員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 為馬鈴薯生產提供專業化服務,提高了農業生產科技水平。
3 推廣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的關鍵點
3.1 領導責任到位
定陶縣農機局成立由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農機校、農機推廣站等股室具有中、高職稱且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員為成員的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組,技術組成員在局領導的帶領下分片區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技術難題。
3.2 宣傳發動到位
定陶縣農機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服務小組分赴陳集鎮、 杜堂鄉等馬鈴薯種植面積較大的鄉鎮,采取召開現場會、走村串戶、現場指導、印發宣傳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廣大農民應用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
3.3 鼓勵農機合作社購買,協調農機經銷商供貨
為保證全縣馬鈴薯機械化生產, 定陶縣農機局積極動員和鼓勵實力雄厚的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多購置馬鈴薯種植機具和收獲機具, 協調農機銷售企業備足備好馬鈴薯生產機械, 充分滿足全縣馬鈴薯生產所需。
3.4 措施落實到位
為推動馬鈴薯機械化生產, 定陶縣農機局專門制定了實施方案,制定了農機局黨委成員包片、農機技術人員駐點的目標責任制,成立幫扶隊,制定對貧困戶、缺勞戶的幫扶責任制。
3.5 抓重點
定陶縣農機局從本縣實際出發, 哪里種植面積大,哪里就爭取率先實施機械化;建設經濟作物機械化重點推進區,做好規劃,分步實施,集中力量進行突破。目前,定陶縣農機局把陳集鎮和杜堂鄉作為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重點區。
3.6 示范帶動
定陶縣農機局圍繞推進經濟作物機械化, 在經濟作物示范園召開機械化播種現場會, 既做給農民看,又帶著農民干,加速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的進村入戶步伐。
3.7 發揮農機合作社主力軍作用
定陶縣農機局積極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購買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機具, 充分發揮他們在推進經濟作物機械化中的主力軍作用,擴大機械化生產面積。
4 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 全縣馬鈴薯生產的耕整地環節已經實現機械化,收獲環節機械化程度隨著機具的逐漸成熟,已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 種植環節機械化程度還比較低,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機械的技術性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在示范推廣過程中,有些機型還存在著性能不穩定、質量欠佳的問題。
(2)機械播種與收獲發展不協調,存在重收輕播的現象。因收獲勞動強度大,機械作業效率遠遠高于人工作業,收獲機械推廣較快;但由于人工播種的馬鈴薯種植行距不統一,機械收獲時經常出現破薯、漏薯等現象,從而影響了收獲機具的使用和進一步推廣。
(3)規?;N植程度低。馬鈴薯種植多是一家一戶模式,種植地塊小,生產規模小,造成機械作業移動性大,影響了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從而影響了農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也影響了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效益。
5 發展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的建議
5.1 完善和提高機械技術性能
農機推廣部門要及時將應用推廣信息反饋給生產部門,促其及時改進機具,提高機具質量,完善機具性能,提高機具的適應性、穩定性,增強農民購機用機的信心。
5.2 農機農藝協調發展,播種收獲同步推進
農機推廣項目的推進依賴農機農藝配合, 在農藝標準等方面做到與機械化配套,播種、收獲機械化同步推廣,提高機械化生產整體水平。
5.3 落實購機補貼政策時,把馬鈴薯生產機械列入重點補貼機具
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在定陶縣推廣時間不長,要充分發揮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作用,用補貼資金激勵農戶購買馬鈴薯生產機械, 提高其購買積極性。
5.4 機械化生產與示范宣傳相結合
對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的優越性和特點, 應該結合試驗、示范基地的創建進行現場示范宣傳;同時,利用廣播、電視、技術手冊等對農民進行宣傳發動,使廣大農民直接看到機械化生產帶來的好處, 激發農民購買機具、實施機械化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