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高等醫學檢驗專業教育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由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基礎醫學,相關現代科學技術和臨床醫學等各學科相互滲透結合而逐漸形成的交叉的應用學科,涉及的內容多,技術更新快。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實驗教學配合理論教學,進一步鞏固學生在理論學習中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且注重對其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近幾年來,通過改革和創新臨床生 物化學檢驗教學,以臨床案例和綜合性實驗的應用與實踐,深化了教學改革的體系,系統性的優化了課程教學的內容,受到檢驗醫學生的歡迎[1].
1理論課教學改革和措施。
1.1 CBL教學模式的應用CBL的全稱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BL起源于20世紀初,首先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提出[2].而國內教育屆開始研究CBL教學法,則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普遍反應學習吃力,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熱情不高。試圖通過應用CBL教學模式于臨床生化檢驗課程中,課程講授圍繞案例分析為中心,讓學生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自學和獨立思考的能力[3].
1.2 CBL教學在臨床生化檢驗中的應用以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為例[4],在之前的課堂講解中,直接從書本上的知識點講起,介紹心肌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肌損傷標志物等知識。知識點較分散,學生往往為了應付考試而通過死記硬背來記住相關知識點,很難形成長期的記憶;其次,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少,較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學生聽課容易走神。針對此種情況,教研室的教師們查閱了許多資料,也去其他院校聽課學習,汲取授課經驗,總結出適合本專業的授課方式。仍以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為例,筆者在前一次課結束前將關于本章節的臨床案例告知學生,并請學生在課后先閱讀該臨床案例,通過案例中的檢查和檢驗的項目來預習本章節,同時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鞏固[5].在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中,筆者給出的臨床案例涉及內科學的體征學檢查、心電圖檢查和X線檢查等,生化檢測指標包括肌鈣蛋白、電解質、腎功能、B型利鈉肽等。據學生反饋給筆者的信息,一些學生根據教師前一次課所留下來的臨床案例翻閱了內科學,診斷學等相關醫學書籍,并預習了心血管疾病的生化檢測指標這一節。這樣,上課時學生們就可以帶著之前看書所存在的疑問來聽講,提高了學生們的聽課效率,并且在聽課過程中,教師條理清晰地講解該臨床案例,也激發學生對醫學檢驗課程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堂師生互動交流內容。
2實驗課教學改革和措施。
傳統實驗教學主要是在驗證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生往往不對實驗內容進行預習,不熟悉相關的背景知識,上課時通常也只是對著實驗指導,將教師講的幾個實驗步驟簡單的重復一次。學生的這種被動學習對于創新意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6].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將綜合性實驗和多種實驗教學方法應用于臨床生化檢驗實驗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2.1綜合性實驗的應用以前實驗課多以學生手工操作的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操作簡單,僅僅為單一的加樣本和試劑,之后進行比色;有多個實驗都采用化學法,檢驗方法也比較單一,已逐漸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對實驗操作的需求。為此,進行了實驗課的教學改革。在原先基本實驗技術的基礎上,增添了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綜合性實驗。以試劑盒的性能評價實驗為例[7],對于該知識點,在理論授課中講得并不多。將此實驗作為學生實驗,可以在實驗課上對該知識點進行復習、補充和鞏固。試劑盒的性能評價實驗不僅考查學生對本專業知識點的掌握,同時還考查了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主要是希望學生通過這種綜合性實驗,把大學里所學習的主要課程串聯起來。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學生們能夠運用這些課程中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
2.2多種實驗教學方法的應用[8]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和改革,綜合運用多種實驗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對于綜合性較強的實驗,運用了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模式,比如“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方法學評價實驗”;對于實驗原理較難理解的實驗內容采用以授課為基礎的(LBL)教學模式,比如“自動生化分析儀實際K值測定實驗”;對于相對簡單的實驗內容采用自主學習模式,比如“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的檢測”.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驗指導》的內容,進行相互討論、交流,完成實驗內容,撰寫實驗報告。由于靈活運用了多種實驗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實驗課變得生動有趣。
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教學改革體會。
3.1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們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能固步自封,要翻閱更多的資料,查找相關性較強的臨床案例進行分析,應用于理論課的教學中。同時還需要結合理論課特點,精心設計實驗課的多媒體課件。在講授綜合性實驗前,都需要進行預實驗,查找最佳實驗條件,應用于學生實驗中。教師自身也需要學習更多的新技術,新方法,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能力。
3.2鼓勵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課以臨床案例為基礎的教學鼓勵大學生們主動學習。臨床案例涉及多門專業知識課程,綜合運用多門專業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掌握與鞏固,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體系的連續性。課前學生們可以利用臨床案例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預習,課堂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采用小組討論和教師講解的方式來解決疑難問題。另外,在實驗教學中加入討論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針對實驗內容、實驗方法或實驗結果,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實驗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牢固地掌握并理解性地記憶某些關鍵知識點。
3.3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9-10]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總成績由70%理論課考試成績和30%實驗課考核成績組成。把實驗的考核成績納入總成績,令學生加大了對實驗課的重視,學生對于各種實驗器材的使用也更加熟悉,更加注重操作規范,減少人為性誤差,保證實驗的準確性。
總之,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教學改革分別在理論與實驗課中增加了臨床案例和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在理論課的學習中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實驗課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大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與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夏國華,蘆慧霞,薛萌,等。臨床基礎檢驗學綜合實驗考核模式探討[J].現代醫學,2011,39(6):683-685.
[2] 王宏,劉剛,符煒,等。CBL教學法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1):869-870.
[3] 李寒梅。案例教學在教師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觀察與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9(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