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查新制度與一國的科技政策是一脈相承[1].我國的科技查新工作自上世紀 80 年代開展以來,至今已有 20 多年的發展歷史,科技查新逐漸成為一種制度規范。 科技查新對提高我國科技管理水平和科研課題的專家評審質量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
科技查新作為科技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 為科研立項、科技項目評估、成果鑒定與報獎、專利申請等提供客觀評價依據,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快速、準確的信息服務,科技查新不僅僅用于科技管理,還被廣泛用于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等諸多環節[3]. 多年以來,有關科技查新工作的學術研究不斷深入。本文采用文獻計量的分析方法, 對歷年來科技查新相關論文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研究。
1 數據采集
本次研究的數據來源是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 檢索日期為 2014 年 9 月 1 日。 檢索詞為“查新 ”,檢索字段為 “篇名 ”,由此保證檢索的查準率。共檢索出 2949 篇論文,剔除不相關的論文,最終本次研究的科技查新相關文獻量為 2913 篇。
2 數據分析
2.1 論文年代分布
對某一學科、 專題論文發表年代的統計分析可以從時間的概念上了解該專題研究的發展歷程[4].從 1986-2013 年科技查新論文的逐年發表情況圖(圖 1) 可以看出,1986-1994 年科技查新論文的發表量逐年遞增, 發表量由 1986 年的 3 篇增加至1994 年的 71 篇,年平均增長率為 48.5%.90 年代中后期,我國的科技查新已經成為科技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逐漸走向成熟。 同時,專家學者對科技查新的論文研究也趨向成熟, 具體表現在1995-1999 年 科技查新論文的發表量繼續平穩增長,1999 年論文發表量高達 107 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2001-2009 年科技查新的研究論文數量呈逐年遞增態勢,2009 年論文發表量達 232 篇, 為歷年來最高值。
1986-2013 年期間,科技查新的研究論文總量為 2799 篇, 年平均量為 100 篇。 2009-2013 年期間,科技查新的研究論文呈穩定發展態勢,論文總量為 1108 篇,年平均量為 222 篇。 可見近五年來,我國對科技查新的關注度超過了過去任何時期, 科技查新工作越來越重要。 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拓荒期,如今的科技查新已經進入了成熟期。
2.2 論文期刊分布
據統計,1986-2014 年 29 年間,我國科技查新領域研究論文共 2913 篇,除去會議論文,期刊論文共 2902 篇。 發表的期刊總數有 665 種,平均每種期刊的載文量為 4.4 篇, 論文的分布比較分散。 醫學類期刊有 131 種,占期刊總數的 19.7%;醫學類期刊的載文量為 685 篇,占載文量總數的 23.6%. 圖書情報類期刊有 67 種,占期刊總數的 10.1%;圖書情報類期刊的載文量為 1485 篇, 占載文量總數的51.2%.從表 1 可以看出,1986-2014 年, 發表論文 30篇以上的期刊僅有 15 種,占期刊總數的 2.3%;但這15 種期刊的載文量占所有期刊載文量總數的 42%;可見科技查新研究的論文主要發表在這 15 種期刊中。載文量 100 篇以上的期刊有 6 種,均為圖書情報類期刊,分別是《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醫學情報工作》《情報探索》《現代情報》《農業圖書情報學刊》和《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 可見科技查新的研究論文相對集中發表于圖書情報類期刊。
通過期刊的載文量能反映出論文的集中程度,但是只有通過期刊所載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被引用次數/論文篇數) 才能反映出期刊所刊論文的受關注度,甚至是質量情況;平均被引用次數越高,受關注度越高,質量越高。 所有期刊論文的總被引用次數為 7281 次, 平均每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為 2.5 次。
從表 2 可以看出,總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期刊是《現代情報》,共被引 703 次;其次是《醫學情報工作》,共被引 425 次;再次是《情報探索》,共被引 402 次。 但在科技查新研究論文的載文量 30 篇以上的期刊中,平均被引用次數排名第一的期刊是《情報科學》,為 8.4 次;排名第二的期刊是《圖書館學研究》,為 5.2 次;排名第三的期刊是《現代情報》,為 5.1 次。
但在所有期刊中平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是 《中國高等教育》,為 29 次。 該期刊只在 2002 年刊登了1 篇科技查新方面的研究論文 《發揮高校在科技查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被引用了 29 次。 由于該論文的作者來自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 所發表的論文對其他高校的科技查新人員具有指導意義, 因此受到的關注較高, 平均被引用次數較多。
2.3 論文被引用情況
一篇論文的總被引用次數越高說明該篇論文的主題內容受 到 其 他 作 者 的 關 注 越 多 .1986-2014 年科技查新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是 《科技查新 中的問題與 發展對策研究》,共被引 41 次;其次是《科技查新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及思考》,共被引 35 次。
因此,間接說明隨著科技查新制度的逐步完善,科技查新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受到研究者們的日益關注, 并且科技查新在科研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受到重視。一篇論文的年平均被引用次數越高說明該篇論文的受關注度越高,質量也較高,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表 2 列出了 1986-2014 年科技查新研究論文年平均被引用次數前 10 的論文,年平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是 《高校圖書館科技查新人員專業素質培養探索》,說明該篇論文具有一定研究價值。 單個查新員不可能掌握所有學科的專業知識, 科技查新要求查新員必須具有某個學科的專業知識, 這樣才能準確理解查新項目的技術要點,保證科技查新的質量[5].一篇論文研究主題的受關注度越高, 說明其主題是該研究領域的重點研究對象。從排名前 10 的研究質量較高的論文主題也可以看出, 我國科技查新領域的重點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查新員的專業素養、關鍵詞的選擇、科技查新助推科研工作、查新點的分析、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
2.4 論文作者機構分布
1986-2014 年科技查新研究論文的作者中,有45%來自科研院所,有 44%來自高校,其他 11%來自企業等其他機構 (見圖 2)。 高校占比較高的原因:(1)高校人才較多,從事科技查新研究的專家學者較多;(2)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都在高校,因此科技查新人員較多,發表的論文也較多。由于各省市的科技查新中心都在各省市的省屬或市屬科技情報研究所, 因此來自科技情報所的作者所占比例較高,達25%.在所有發文機構中, 遼寧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發表的科技查新研究論文數量最多, 達 42 篇;其次是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和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分別為 40 篇和 35 篇。
通過統計發文機構的作者人數, 可以看出該機構的科技查新人員隊伍情況。從表 3 可以看出,作者人數最多的機構是山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人數達32 人,可見山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從事科技查新工作的隊伍最為龐大; 其次是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和陜西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作者人數分別為 29 人,隊伍規模次之?!?】
2.5 論文主題分布
高頻關鍵詞可以很好的反映某一領域的關注熱點[6],標題、關鍵詞與摘要的結合能體現出一篇論文的主題特征。 為了獲得近年來科技查新研究論文的主題特征, 故選取 2009-2014 年近 6 年間 1220 篇科技查新研究論文作為分析對象, 通過對這些論文主題的分析與整理, 得出近年來科技查新研究論文的主題特征及研究熱點。
(1)科技查新服務。 通過統計得出有關科技查新服務的論文有 107 篇,內容涉及科技查新服務模式、科技查新服務質量和科技查新服務發展及對策等。隨著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逐步建立, 科技查新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著重要的信息支撐[7]. 客戶對科技查新的服務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技查新應能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提供有力支撐。
(2)質量控制。 有關科技查新質量控制的論文有101 篇,內容涉及科技查新質量評價、科技查新質量控制因素及控制策略等。 影響科技查新工作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委托合同的確立、查新點的明確、查新關鍵詞的選取、檢索策略的制定優化、查新員的專業素養、查新流程的規范控制等。
(3)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有關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論文有 77 篇,內容涉及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和查新委托中存在的問題等。由于查新實踐越來越多,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集中體現在查新機構的數據庫等資源不足、科技查新報告的分析深度不夠、查新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受限等。
(4)實踐與探索。 有關科技查新實踐與探索的論文有 69 篇,內容涉及科技查新創新服務實踐和業務拓展如開展專利檢索與分析、定題咨詢服務等。未來的工作中應不斷提高科技查新的服務質量, 增加科技查新的服務廣度和深度, 提升科技查新對企業科技信息服務的作用,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優化企業的專利管理工作。
3 結論
通過對我國科技查新研究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986 年至今我國科技查新研究論文的發表總量呈總體上升的趨勢。 隨著我國相關規章制度把科技查新作為科研立項、 成果鑒定和報獎等的必要材料之一, 我國的科技查新受到了更多專家學者的研究,尤其是自 2009 年以來,相關的研究論文每年都超過 200 篇。
(2) 載文量 100 篇以上的期刊均為圖書情報類期刊, 且圖書情報類期刊的載文量占論文總數的51.2%; 并且總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期刊是 《現代情報》, 平均被引用次數排名最高的期刊是 《情報科學》;說明圖書情報類期刊是科技查新研究者們主要的投刊總類,聚集了研究質量較高的相關論文。
(3) 科技查新相關研究論文的作者所屬機構有44%來自高校,25%來自科技情報研究所;論文的發表數量排名前 10 位的機構中,有 6 家是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有 4 家是高校;說明高校和科技情報所發表了大部分的科技查新類的研究論文。
(4) 平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研究論文主要是關于科技查新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 檢索關鍵詞的選擇、查新點的提煉等方面;科技查新論文的研究主題主要包括查新服務、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實踐與探索等方面; 說明目前科技查新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通過培養專業的科技查新人員、制定嚴密的檢索關鍵詞及檢索策略、 精煉查新點等方式提高科技查新的服務質量,并尋求突破,探索新時期科技查新的服務模式及服務內容。
參考文獻
[1] 史慧丹,譚黎娟。 1985-2006 年我國科技查新領域研究論文文獻計量分析[J]. 現代情報,2007(5):179-181.
[2] 馬 景娣。 我國科技查新研究論文 文獻計量學分析[J]. 現代情報,2005(6):9-13.
[3] 謝新洲,騰躍。 科 技查新手冊 [M]. 北 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4] 周金元,楊國立。 我國科技查新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J]. 情報雜志,2009(3):35-38.
[5] 董曉夏。 制約科技查新質量的因素 [J]. 圖書與情報,2009(4):125-129.
[6] 周玉芳。 知識圖譜視野下科技查新研究的發展分析[J]. 現代情報,2012(6):25-32.
[7] 余平靜,肖茜。 近五年我國科技查新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 情報探索,2013(1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