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其他論文 > > 信息系統下航天指揮控制的機制要求與體系建設
信息系統下航天指揮控制的機制要求與體系建設
>2024-04-20 09:00:00


所謂機制,是指一個系統的組織、功能以及各組織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1].

航天指揮控制機制,是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組織形式及其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則、流程和方式,主要包括指揮控制體系的構成、各級各類組織(要素、單元、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為保障指揮控制體系運行而制定的規則等。如何構建基于信息系統的航天指揮控制機制是關系到空間力量運用乃至聯合作戰能力形成、結構演化和效能涌現的重要環節。

1基于信息系統的航天指揮控制主要特點

基于信息系統的航天指揮控制是在聯合作戰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和保障下,依據信息系統中的天基綜合信息網和數據庫,指揮員及其指揮機關對各參戰航天力量運用的任務進行計劃、組織、決策、控制和協調的活動。航天作戰體系具有的結構復雜、節奏快捷、智能化水平高以及戰略性強等特性,決定了航天指揮控制必須具備集中性、時效性、靈活性和精確性等特點。而信息系統的加入,使得這些特點更加鮮明。

1)集中性。從航天力量本身及其運用的背景、環境看,航天指揮控制具有鮮明的戰略性,這就決定了航天指揮控制必須具有高度的集中性。此外,由于戰場環境復雜、任務繁重,僅憑單一作戰力量很難完成作戰任務。作戰任務的順利完成需要多支作戰力量之間的有效協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航天指揮控制實施統一指揮,保證各參戰力量實施有效的行動協同,避免內耗。

2)時效性。航天作戰是在一定的時間約束條件下進行的,其戰場流動性強、快速多變,作戰行動的非線性和連續性使得作戰節奏明顯加快,進而要求作戰指揮OODA(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環時長縮短,這就對指揮控制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指揮控制做到實時、準確。而信息系統使得航天作戰過程中所需的信息獲取渠道增多,信息系統通過對航天指揮控制的信息進行高效分析與處理,從而優化指揮控制信息流程,提高信息傳輸效率,進而增強指揮控制的時效性[2].

3)靈活性。航天指揮控制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條件下進行的,戰場環境的復雜性引起航天裝備運行狀態的不確定性,航天作戰力量的結構復雜致使其運用方式的多樣性,決策方案的標準不一致和作戰力量協同較困難等問題使得航天指揮控制過程中必須協同好各方關系,根據任務要求和執行任務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指揮。此外,航天指揮控制的靈活性要求指揮機構在進行任務規劃過程中,必須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制定的任務規劃方案具有一定的柔性,進而可以根據戰場的變化情況對方案進行修訂。

4)精確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武器系統的戰技指標也得到了極大提升,相應地加大對航天作戰任務的精確指揮控制,運用先進輔助決策系統或技術,制定出精確性高的作戰方案,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己方武器系統的作戰效能,減少作戰損失,將戰損降到最低。

2航天指揮控制機制的構建要求

2.1建立連通的指揮機構

指揮機構是諸多空間力量要素、單元、系統以一定的方式、手段構成的復雜體系,是為適應航天指揮控制需要,以指揮員及其指揮機關為主體建立起來的指揮實體。要有效地遂行作戰任務,必須遵循"縱向壓縮層次、橫向拓展跨度"的基本原則,建立一個橫向連通、縱向銜接、組織嚴密、結構合理、功能健全、運行順暢的指揮機構來遂行其作戰任務,即通過整合現有航天力量和資源,對航天力量諸要素、單元、系統進行集成融合,實現指揮信息系統結構網絡化、作戰指揮流程扁平化、指揮決策與作戰控制智能化、指揮保障精確化,涌現空間力量運用體系效能。

1)橫向連通。指揮機構各部門的職能相對獨立、編組和權力合理分配,橫向銜接協調,實現指揮機構內部各部門之間信息的快速流動、利用和轉化,從而減少指揮機構內部運行的內耗,提高指揮效率。

2)縱向銜接。各級指揮機關、部門按照指揮關系形成指揮控制體系,形成職責鮮明、縱向一體的指揮控制權職系統;整合作戰指揮控制體系和指揮權職鏈路上的各個環節、著眼上下協調,確保指揮信息由上而下地快速流動,自下而上地快速反饋[3].

3)組織嚴密。要求所構建的指揮機構及時準確地擬制、下達各種命令、指示和計劃,組織航天力量協同,管理航天作戰信息、人力資源。

4)結構合理。必須遵循必備、優選和協同的原則對信息結構、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進行合理組合。信息結構要按照信息流的運行要求進行構建,使指揮機構各要素、單元、系統在信息上實現最佳組合;空間結構要實現指揮機構各要素、單元、系統在作戰空間上的最優組合,保證作戰過程中的各種指揮信息高效快速流動;時間結構要求各指揮機構要素、單元、系統在時間分配上形成最優組合,進而縮短整個作戰指揮OODA環時長,提高工作時效。

5)功能健全。一個完善的指揮機構應該是集情報處理、指揮決策、控制協調和綜合保障于一體的有機整體,即具備收集、處理、分發戰場信息的情報處理部門,輔助首長決策的決策籌劃部門,控制、協調部隊行動和關系的控制協調部門以及保障指揮信息系統穩定運行的保障部門。

6)運行順暢。指揮機構各要素、單元、系統之間通過協作,保證信息傳輸處理、態勢感知判斷、指揮決策、控制協調、作戰評估和綜合保障等環節無縫銜接和循環連貫,從而提高空間力量運用指揮控制的集中性、時效性、靈活性、精確性。此外,指揮機構的構建過程和實施運作是一個動態過程。在作戰過程中,要根據戰場環境、敵情威脅和戰局變化對指揮機構進行實時地調整,以使指揮機構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2.2確定敏捷的指揮方式

基于信息系統的航天指揮機構應該以信息系統為依托。圍繞聯合作戰,準確把握戰場態勢,實時根據戰場態勢情況調整和變化指揮方式,發揮參戰各要素、單元、系統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形成較強的指揮應變能力,確保指揮的科學性、敏捷性和高效性[4].

作為實施高效指揮控制的重要環節,確定指揮方式必須堅持高層決策、集中指揮,確保作戰行動的高度一致。在未來信息化局部戰爭中,航天力量必須積極適應聯合作戰的需要,突破傳統的樹狀指揮體制,以提高聯合作戰體系效能為前提,充分利用新型指揮手段,根據擔負的使命任務、不同時節和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集中指揮、分散指揮,以及兩者相結合的指揮方式。其中,集中指揮方式主要運用于作戰目標明確、對各種參戰力量的控制協調上。在某些具體的戰術或次要方向的作戰行動上,為了使各方向指揮圍繞總體作戰意圖和各自的使命任務,針對不同的戰場情況,靈活果斷處置,確保指揮控制的正確、時效、可靠和連續,可運用必要的分散指揮方式;而在指揮的時機上,對重大問題及行動,由戰役指揮機構集中統一指揮,對一般時節、次要方向及對全局影響較小的具體作戰行動,則由各軍兵種指揮員在不違背總體作戰意圖的前提下,依據當時的情況,不失時機地臨機果斷決策,實施分散指揮[5].考慮到航天指揮控制的主要特點,聯合作戰中空間力量運用的指揮控制方式應努力突出集中性,規避分散性。

2.3實施高效的指揮控制

在傳統的決策過程中,指揮員得到的情報種類多、數量大、變化快,甚至是一些尚未處理的不確定性信息,這就為指揮員的分析和判斷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和困擾。指揮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篩選,從而導致指揮控制時效性較差、工作效率低下。而空間力量運用指揮控制對敏捷性的要求非常高,這便要求指揮機構強化信息收集處理、分析判斷、籌劃決策、快速作業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在信息收集處理方面,要加強對情報信息的收集、篩選、分析、上報、分發等環節的效率把控;在分析判斷方面,提高對敵情、我情和戰場環境等的計算、分析精度,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在籌劃決策方面,應該立足全局,強化協同籌劃,上級指揮機構在指導下級指揮機構執行行動任務時也需給予下級指揮機構以監控和指導;在快速作業方面,各指揮機構之間及指揮機構內部各席位之間應充分利用新型指揮控制手段,進行協同作業,必要時,下級指揮機構可根據預先的職責任務和指揮關系進行作業[6].

3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的構建

指揮控制體系是指揮控制活動有序展開的基礎,是指揮控制機制的核心內容。"科學、敏捷、高效"的航天指揮控制體系可對作戰行動任務中各類信息進行實時偵測、準確處理、有效傳輸和控制協調,是航天作戰乃至聯合作戰能力生成、結構演化、效能涌現的重要環節。構建多能、連通、快響、彈性、靈敏、適應、創新的航天指揮控制體系是分析航天指揮控制機制的關鍵。

根據航天作戰戰場的特點以及空間力量運用的使命任務,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的主要功能是對航天力量或與其他軍兵種聯合遂行各種作戰行動的指揮控制。從目前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的使命任務和主要功能來看,航天指揮控制體系主要由指揮決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作戰管理系統、信息處理與服務系統、通信保障系統、指揮監控系統和數據支持系統等組成。按照職責任務劃分,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的指揮機構可由空間監視中心、導彈預警中心、空間信息中心、反導作戰中心、航天發射中心、航天測控中心和規劃協調中心等組成[7],如圖1所示。

根據航天力量作戰類型(獨立作戰、聯合作戰)和指揮方式的要求,可將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的結構劃分為三級、二級和一級3種形式,如圖2所示。其中:三級指揮結構形式主要應用于多軍兵種聯合作戰,其優點是指揮控制層次清楚,各要素關系清晰,有利于對其作戰行動任務進行運籌和控制協調,缺點是指揮控制層次較多,指揮控制效率較低;二級指揮結構形式是較為理想的一種指揮結構形式,主要包括國家戰略空間力量運用指揮機構、航天作戰基本戰役軍團指揮機構,優點是指揮控制層次、跨度比較合理,指揮控制關系明晰;一級指揮結構形式是由國家戰略航天指揮機構直接對所屬部隊實施指揮和控制,優點是指揮控制層次少,指揮控制效率高,且便于集中統一,缺點是指揮控制的跨度很大,難以控制且對指揮控制的手段要求很高。

此外,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的構建還需要從本國空間力量運用體系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空間武器系統、空間力量規模和編成、軍事航天技術發展、軍事訓練水平、軍事航天理論研究及人才培養等因素的影響。

4航天指揮控制關系的確立

指揮關系是指揮主體與指揮客體之間以及相關指揮機構之間在指揮控制活動中所構成的指揮與被指揮關系,是指揮職責任務劃分的基本外在表現形式??茖W合理的指揮關系,是指揮員充分行使指揮權和指揮機 構 緊密 配合 的重要保證之一。

指揮控制體系在有效提升航天作戰乃至聯合作戰體系效能的同時,也為構建新型指揮關系提供了技術支撐。航天力量基于全域的偵察預警、精準的導航定位、實時的信息傳輸、遠程的指揮控制、快速的戰略打擊等優勢,能夠有效減少指揮層次、優化指揮程序,提升作戰響應時間,有利于組織敏捷的指揮和控制活動等。

按照"結構合理、體系優化、層次適當、職權分明、關系順暢"的總體要求,在組織形式上和運行機制上確保作戰信息流的流動有序、穩健,進而充分發揮作戰體系指揮效能;航天指揮機構需要明確空間力量諸要素、單元、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即明確規定指揮機構設置和職責任務,建立崗位責任制。對作戰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相互關系,要以作戰部門為核心,其他部門圍繞作戰部門展開各項工作。

經過不斷地探索和發展,美軍建立了以職責為中心的航天指揮控制關系。在國防部長統一領導下,美軍建立了航天指揮控制體系對有關單位和指揮人員的地位作用和職責任務進行了明確區分,如圖3所示。從航天力量運用區域上講,美軍主要按照全球性、戰區性以及戰區內、全球性與戰區性間的協調對指揮機構或指揮人員明確職責任務。指揮關系一般由上往下逐級規定[8].

在三級指揮結構形式下,需要明確航天指揮機構與其他軍兵種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的關系。兩者不是指揮與被指揮的關系,前者只要對行動任務進行運籌和控制協調,而后者是作戰應用部門,隸屬于各自的軍兵種。

在二級指揮結構形式下,需要明確各基本戰役軍團指揮機構之間的關系。兩者是相互依托的關系,各相關指揮機構需要加強合作溝通,才能在正確性、時效性、可靠性、連續性等方面提高指揮控制效率。

在一級指揮結構下,需要明確各所屬部隊行動之間的關系,即各行動任務間的順序關系、支撐和協同作用等,從而保證各項行動任務有序展開,提高完成各作戰行動的科學性、敏捷性和高效性。

5航天指揮控制的規則要求

基于信息系統的航天指揮控制機制是以信息系統為基礎構建指揮控制體系和指揮關系的,其能力形成、結構演化、效能涌現依賴于信息系統的賦能和主導作用。因此,指揮手段、指揮方式、指揮職責、指揮關系以及信息的采集、處理、分析、存儲、管理、使用和分發等都將直接影響指揮控制體系效能的發揮。如何保障各種指揮關系的有效運行,充分發揮航天指揮控制體系效能,需要從以下4個層面構建一系列的航天指揮控制規則。

1)完善現有的航天指揮控制體制法規體系?,F有的法規在相關條令條例和一些規范性文件中有零散地體現,還不夠系統。其中有些內容和要求已經不適應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的航天指揮控制需求,需要及時改進、調整。

2)構建對航天指揮控制使用管理體系。主要圍繞航天指揮控制體系的設計、建設、使用、管理、維護、安全等制定相應的規范標準。

3)規范航天指揮控制活動。航天力量涉及的技術含量多、參戰力量復雜,對作戰行動任務的控制協調比較困難,僅僅依靠指揮員和指揮機構的指揮控制是不夠的,必須依賴航天指揮控制各項規定的總體協調,規范各類指揮控制活動的程序、方法、步驟,保證指揮控制活動的有條不紊和指揮控制機制的順暢。

4)規范指揮人員、指揮機構與指揮對象之間的指揮關系。航天力量構成是按照作戰任務需求進行有機組合的,指揮人員與指揮對象之間的指揮關系必須按照相關的法規條令進行維系。同時,還應該圍繞指揮員與指揮對象各自的工作性質和職責任務,制定實施指揮和操作使用指揮信息系統的教程或手冊,保證指揮人員能夠按職責任務實施指揮,指揮對象能夠按規定和要求各司其職。此外各指揮機構也應該根據戰前確定的行動方式和行為關系準則嚴格執行行動任務,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為友鄰及作戰體系的運行提供支援和保障[9].

通過完備的航天指揮控制規則,可使各級航天指揮機構的職責得以有效行使,增強航天指揮控制體系效能,確保航天指揮控制體系及其指揮關系的順暢運行。

6結 束 語

指揮控制體系是作戰的核心和神經中樞,構建基于信息系統的航天指揮控制機制是提高航天作戰體系效能的重要舉措。因此,應該從理論上深化對航天指揮控制機制的研究和探討,不斷創新和發展航天指揮控制理論,充分發揮航天指揮控制理論在未來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的先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剛毅,張志良,陸曉東.作戰控制機制新探[J].電子工程學院學報,2011,30(3):85-87.
[2]張巖,馮書興,盧紅兵,等.指揮機構規范優化與指揮實效性分析[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8,19(1):39-42.
[3]盧利華.軍隊指揮學基礎[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79-80.
[4]楊垚,修寶新,楊婷婷,等.敏捷C2組織魯棒性研究[J].指揮控制與仿真,2014(4):1-6.
[5]何耀,曹澤陽,任慧斌.空天作戰指揮一體化問題研究[J].飛航導彈,2011(7):25-28.
[6]尤增錄,周紹榮,徐躍軍,等.指揮控制系統[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0:23-25.
[7]馮書興,崔洋.空間作戰指揮體制問題研究[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4,15(1):51-54.
[8]陳捷,艾眾.美軍空間作戰理論淺析[J].外國軍事學術,2006(6):59-62.
[9]常顯奇,李云芝,羅小明,等.軍事航天學[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335-336.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