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因此,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的編寫者還應當收錄一些災難題材的文章,或者在單元活動與練習,課后閱讀中適當地補充一些有關中學生面對災難時的自救和急救知識,從而充實教科書中的生命觀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災難,直面災難中的死亡。 5.2反思教科書生命觀內容的具體實施 教材編寫常滯后于時代的發展,新近發生的重大事件和優秀文章很難及時被編進教材中,學生往往看到的都是一些相對陳舊的早有歷史定評的文章。根據時代精神的走向,適當對語文教科書中的內容做些刪減,更能夠增強教科書文本的時代感。 5.2.1提倡教科書使用者的多元解讀 生命觀內容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呈現與傳遞,一方面需要借助教科書中的文字內容,另一方面還需要借助教科書當中的插圖。插圖不僅僅是對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的補充與說明,同時還是單元設計、練習設計和綜合性學習設計理念與目的的側面體現。雖然人教版三套初中語文教科書中都包含插圖,但是相對而言,人教10-11版教科書對插圖的編排和裝幀的設計更為重視。在當前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的課堂教學的需求下,教科書的編寫應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優化教科書插圖的設計,真正實現圖文一體、圖文并茂,從而使教科書彰顯出更強的現代感。 生命觀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通過教科書文本的解讀體認到。因此,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生命觀內容的傳遞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對教科書文本的多元解讀。 首先,教師應當結合當前的社會主流文化,在認識和理解傳統的生命觀內容的同時對于現在新時期的生命觀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生命觀中積極的方面提煉出來,使之與教科書中的生命觀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對生命觀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談一談自己對生命觀的認識和思考,有利于學生更準確的了解生命觀的內涵和確立正確的生命觀導向。 最后,教師在講授教科書中的生命觀內容的時候,除了圍繞教科書中涉及生死問題的文本進行闡釋和解讀之外,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有關生死的社會現象、熱點或者具體的文學作品來了解生的價值,正視死亡的存在和意義。語文教師要不斷優化自身關于生命觀的知識體系,對教科書中的生命觀內容進行多元解讀,并將這些內容正確、全面地傳遞給學生。 總之,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要求語文教科書不能以科學性取代人文性,以技術性考慮其思想性。教科書的使用者在具體使用語文教科書時,應當充分考慮如何通過對教科書文本的多元解讀來實現語文教科書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統一,促進科學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共生。 5.2.2實施生命觀校本教材的開發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可以結合本校的傳統與優勢、學生的興趣與需要,開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涉及到以校為本的課程開發和國家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兩個方面。我國中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擁有較為豐富的生命觀內容資源。 然而,現實的困境是在國家課程規定的有限的教學時間和課程內容的安排上,這些生命觀教育價值資源無法得到充分的挖掘與利用。因此,必須實施生命觀校本課程內容的開發,尤其注重開發校本教材來彌補現行國家教材和地方教材所造成的生命觀教育價值內容的缺陷與不足。 在實施生命觀校本課程開發,在進行生命觀校本教材的開發時應當充分考慮各個學校的辦學特色,借助當地已有的生命觀課程資源,結合社會與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地構建生命觀校本課程開發體系以及生命觀校本教材的編寫體例??茖W合理地編制校本教材,不斷補充和完善國家教材內容的滯后與不足。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國家教材與校本教材所蘊含的生命觀內容有機地相結合,逐步滿足學生個體生命德性成長和精神成長的需要,不斷促進生命觀教育事業健康地向前發展。 5.2.3強化教科書編寫者的前瞻意識 教材發展的實質性內核是教材編制。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中央集權型課程管理體制的制約,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編寫主要由專業教材出版社來完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教育行政部門研究機構也參與教科書的編寫。教科書的編寫不僅受到教科書外部社會、學生和知識等因素的制約,還受到教科書內部諸要素之間的制約。目前,我國教科書編制的基本理論主要包含一下四個方面:第一,體現學科體系,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的統一;第二,體現知識傳遞,能力訓練與思想教育的結合;第三,更新教材內容與篩選傳統內容相結合;第四,按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組織教材內容。1其中,更新教材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科書本質上所具有的滯后性和穩定性的特質要求教科書的研制者和編寫者具備較強的前瞻意識,能夠在把握未來時代發展變化的基本走向和課程改革的理念趨勢的基礎上,在教科書的內容設計當為教科書使用者留有充分的解讀空間和研習余地,從而使教科書使用者能夠及時納新吐故。
【題目】生命觀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應用探究
【第一章】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生命觀內容探析引言
【第二章】教科書的生命觀界說
【3.1 3.2】課文主題與課文插圖的生命韻味
【3.3 3.4】人物形象的生命依托與練習中的生命追問
【4.1】生命觀的發展演變
【4.2】生命觀的軌跡探源
【第五章】教科書的生命觀反思
【結論/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