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武器被喻為是新時期海上作戰最高效的武器,它相對于其它海上作戰武器具有殺傷力大、造價低、投放便捷等眾多優點,一直受到各國海軍的青睞。在 1991 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在波斯灣水域布置了大量水雷,造成美國海軍兩艘戰艦受到重創,物資運輸嚴重滯后,登陸作戰無法展開,后期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掃除這些水雷的威脅.正因為水雷武器具有無可替代的巨大優勢,所以各國海軍都非常重視發展水雷戰能力。
有矛必有盾,各國海軍在發展水雷武器的同時,也極為重視反水雷作戰裝備和能力的建設。事實上,對于各國海軍來說,反水雷作戰能力的建設相比于水雷戰能力建設顯得更為緊迫和關鍵,因為新研制水雷在海水中的復雜性、隱蔽性和智能性,使其成為對各國海軍艦艇的重大威脅,對其掃除存在相當大的困難。
1 反水雷作戰發展趨勢及特點
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海軍強國高度重視反水雷作戰能力的建設,這些國家都將反水雷作戰能力視為是海軍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在反水雷艦艇和獵掃雷裝備的研制發展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目前,從各國的反水雷裝備建設上可以發現,反水雷作戰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和趨勢:
1.1 反水雷裝備大型化、多樣化、模塊化。反水雷的主要作戰模式是通過獵掃雷艦艇對可能存在水雷的水域進行探測,然后通過掃雷具掃除水雷或者利用模擬信號引爆水雷,實現清掃目的。但是,獵掃雷艦艇受限于自身噸位,一般只能在沿岸港灣進行活動,很難到遠洋執行掃雷任務,這無疑對于有全球利益的國家是極為不利的。
目前,反水雷作戰平臺已經不再局限于反水雷艦艇一種,像利用飛機、水面其它作戰艦艇進行反水雷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而且,專門進行獵掃雷任務的獵掃雷艦艇噸位顯著提高,像日本的"浦賀"級掃雷支援艦"、八重山"級遠洋掃雷艦噸位都達到了千噸甚至數千噸[2],可以赴遠海海域執行獵掃雷任務。美國為"伯克"級驅逐艦和 LCS瀕海戰斗艦研制了反水雷任務模塊,使水面戰斗艦艇具備了專業獵掃雷艦艇的反水雷能力,為遠洋執行任務提供保障。
1.2 無人技術大規模運用。反水雷作業是一項危險性極高的工作,所以利用無人技術進行反水雷是反水雷作戰的一大特點,其中USV(無人水面航行器)、UUV(無人水下航行器)、UAV(無人飛行器)等無人航行器已被廣泛運用于反水雷作業。海軍強國還在不斷研究、改進無人技術,提高無人航行器在反水雷作戰中的效率,這其中無人航行器的集成化、多功能化是各國研究人員不斷努力攻克的難題。
傳統的反水雷無人航行器是由母艦吊放入水,然后由母艦上發射控制信號對無人航行器控制進行獵掃雷任務。而現在的一種發展潮流是使無人航行器具備多種能力,如探測、識別、定位、獵掃,使其無須在人的控制下可以自主地完成反水雷任務。同時,對無人航行器的通信裝置進行改進,使其具備更遠距離的通信能力,具備信息共享、態勢融合的能力也是各國研究人員不斷致力研究的目標。
1.3 網絡化、信息化趨勢顯著。21 世紀是網絡的世紀,各種信息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快速傳遞。網絡技術在新時期海軍作戰能力建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網絡技術使海上的各個作戰平臺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打破了傳統的以平臺為中心的作戰模式,將作戰模式從平臺中心戰升級為網絡中心戰,艦艇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大為提升,這其中協同反導、協同防空等研究發展迅速。
相比于其他作戰平臺協同作戰能力巨大的進步,反水雷作戰平臺的協同作戰能力發展顯得相對滯后,協同反水雷作戰還處于摸索階段。而與之相對的是,網絡化概念水雷已經出現。美國 2010 型網絡化自導水雷就是一種網絡化水雷,它能夠以一枚水雷為核心,控制雷陣中所有水雷,可令距離目標最近的水雷主動攻擊水雷。聯網后的水雷具備聯合探測、協同進攻、靈活指揮、信息共享的能力,成為美軍水下網絡中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3].可以預見,在不久的未來,為了有效應對網絡化水雷的威脅,提高反水雷裝備的網絡化、信息化程度,提高協同反水雷作戰能力也是各國反水雷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2 對我國反水雷作戰能力建設的思考及建議
我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許多重要的港口,還有數量眾多的內河河道,掃雷部隊從人民海軍成立之日起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國海軍的掃雷部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包括 20 世紀 50 年代掃除長江口水雷疏通航道、20 世紀 70年代抗美援越為越南掃除水雷等輝煌戰績[4].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海軍反水雷作戰力量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在人民海軍的反水雷力量主要由獵掃雷艦艇組成,作戰性能較為先進,具備港灣、沿海掃除各種水雷的能力。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海軍的反水雷力量與其它作戰力量比起來,還顯得較為單薄,相比于發展日新月異的其它作戰艦艇、潛艇,更新換代的速度明顯較慢,清除水雷的方式、平臺還較為單一,協同掃除水雷的能力還有所欠缺。我們應該在如下幾方面對反水雷能力進行提高:
一是豐富反水雷的作戰平臺,提高獵掃雷艦艇噸位。我國海軍的反水雷力量主要就是獵掃雷艦艇,利用其它平臺如飛機進行反水雷作業很少見諸報道。另外,我國的獵掃雷艦艇與一些國家相比起來,噸位較小,只適合在港灣和沿海近岸地區進行獵掃雷作業,導致我國的遠海掃雷能力不足。未來應繼續發展多種平臺的獵掃雷能力,并提高獵掃雷艦艇的噸位,使其具備遠海掃雷的能力。
二是繼續擴大和深入無人技術運用范圍。由于反水雷作業是危險度極高的作業,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軍事強國都將無人技術作為反水雷發展的優先方向。我國現在在反水雷力量中已有無人遙控艇可以進行反水雷作業,但相比于國外多種無人平臺的應用,例如USV、UUV、UAV、ROV,我國可供選擇的無人平臺較少,一般還是集中于水面的無人平臺,選擇性較小。未來應更加注重發展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無人反水雷平臺,提高反水雷的效率,減少因反水雷作業造成的人員傷亡。
三是提高聯合反水雷的協同能力。未來如果要進行大規模的掃雷,靠單一的平臺或工具是低效的,要提高破除水雷威脅的效率,必須依靠不同類型平臺之間的協同來進行。我國在這一方面還有所欠缺,對于協同獵掃雷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針對我國海外利益的不斷拓展,來自海上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特別是我國沿岸港口眾多,未來一旦有戰事,港口如果被敵軍采取攻勢布雷進行封鎖,后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國應進一步重視反水雷能力的建設,加緊研發新一代反水雷作戰裝備,提高作戰人員素質,有效應對未來威脅。
要緊緊抓住新世紀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契機,將這些技術用于反水雷作戰力量的建設,運用網絡技術連接岸基、海上、水下的作戰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將岸基、海上、水下作戰力量組成一個反水雷綜合系統網,實時共享信息,實現快速反應,迅速掃除水雷障礙。
不打無準備之仗,部隊存在的意義是大多數時間都在準備戰爭,準備得越充分戰爭才越不可能發生,這是軍事斗爭中永恒不變的辯證關系。對于反水雷作戰來說也是如此,日常的準備比戰時的掃除顯得更為關鍵和重要。我國應建立高效的日常監視系統[5],對沿岸港口的空中、水面、水下實施重點監控,搜集各種智能水雷的信息資料,將監控系統納入到反水雷綜合系統網中,為反水雷作業提供有效的情報支撐。
結束語
綜合分析反水雷作戰的發展趨勢及對我國反水雷作戰能力的思考,我國反水雷作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應牢牢把握住反水雷作戰能力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提高我國反水雷作戰能力,有效應對未來海上戰場的水雷威脅。
參考文獻:
[1]傅金祝。美海軍的水雷戰能力評析[J].現代艦船:38-42.
[2]陳光文。海上開路先鋒---中國掃雷艦艇及其戰斗力的發展[J].艦載武器,2009,11:29-38.
[3]倪華,佘湖清。國外潛布水雷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水雷戰與艦船防護,2013,21(2):1-8.
[4]天鷹。中國海軍反水雷作戰能力的發展[J].現代兵器,2010,1:20-25.
[5]帥高山,陳煥杰,柳占新。信息化戰爭下反水雷技術發展趨勢與對策[J].水雷戰與艦船防護,2014,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