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導工作起源于心理的可變性,它既是一種工作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種生活理念和態度。當前,各級組織和領導都很重視官兵心理疏導工作,尤其是在敏感和關鍵時期以及重大任務時都會有意識地跟進心理疏導,確保所涉官兵心理處于健康狀態,為順利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創造良好的人為因素。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組成部分,心理疏導雖然占有較小的比重,但卻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做好基層部隊官兵的心理疏導工作既是適應社會發展和軍隊建設的實際需要,也對進一步加強基層部隊的訓練、教育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實際工作中,要將心理疏導工作價值最大化,就要堅持心理疏導工作的三個核心原則。
一、以開展常態工作為依托,將心理疏導意識內化到官兵思想中
基層官兵在呈現出某些典型特征的同時又具有軍人群體所帶有的普遍性。因此,基層部隊在開展心理疏導工作時,既要有相對時段的針對性,也要有覆蓋整體的全面性,將重點輔導與日常輔導結合起來,這樣在時間維度上就會表現出常態化的特征。心理疏導一旦常態化,意味著它將成為官兵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常菜”,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由于普遍比較缺乏能做心理輔導的專業人員,基層部隊心理疏導目前還帶有“淺”、“粗”和“說教”性,具有“應急戰”、“臨時戰”和“事后戰”的傾向,疏導效果明顯受到影響,導致部分官兵對心理疏導并不十分信服。在現有條件下,將心理疏導常態化,首先使之成為一種教育理念和人生態度,內化到官兵思想中,使官兵以平常心對待和接受心理疏導,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理疏導的效果,也容易幫助官兵養成在遇到困難、挫折和沖突時主動尋求心理輔導的習慣。在專業視角上,是否主動尋求心理幫助是影響心理疏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前“被輔導”現象比較常見的情況下,培養基層官兵的心理疏導意識,仍然是心理疏導工作首先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二、以解決疑難問題為目標,將心理疏導方法運用到官兵生活中
人人都有心理沖突,心理沖突有大有小,而且不具有可預見性。心理沖突令個體產生痛苦的感受,不同程度地影響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在心理沖突的產生原因上,任務、訓練和生活中的任一事件和個人都可能會對官兵造成壓力,導致心理沖突。雖然心理沖突伴隨官兵整個人生成長過程,但由于它的內隱性,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外顯行為上呈現出來。一般情況下,心理沖突往往以某一具體事件為媒介表現出來。
毫無疑問,基層官兵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有解決與處理上的難易之分。慣常的思想教育和一般的認知引導可以有效解決和處理官兵常見心理問題,而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則需要心理疏導工作來處理。不難發現,難解決、難處理的嚴重心理問題經常和危機事件、偶發事故、個別重點人聯系在一起。在這些事件中,心理疏導能否及時介入,有效發揮效能,促使問題得以順利、圓滿地解決和處理,使官兵切身看到、體驗到心理疏導的效果,對官兵在心理上能否真正接受心理疏導這種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影響。心理疏導來源于生活,也必將服務于生活。象牙塔里虛無縹緲的心理疏導很難被官兵接受和認可,讓官兵獲得愉快而有意義的工作和生活是心理疏導的鮮活目標。因此,真實、貼近生活、能解決問題、開發心理潛能是心理疏導的顯著特性。換句話說,心理疏導和官兵生活是融為一體的,具有不可分割性。
三、以增強自我調適為準則,將心理疏導成效融入到官兵發展中
社會規則與倫理要求個體必須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每個正常個體在相貌、生理心理上都將經歷從嬰兒到成人的過程,最終都會以成人個體身份去適應社會,追求人生理想的實現。因而,“授人以漁”而非“給人以魚”是基層部隊心理疏導的工作準繩。形象地說,心理疏導是官兵走上坡路的“拐棍”、解決困難的“他者”和行進路上的“加油站”,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他人去生活。增強自我調適能力,快速適應社會和軍營的發展與變化是每名官兵的人生“必需品”.
另一方面,一個人心理的成熟不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它是無限的、貫穿個體一生發展,同時也沒有絕對的成熟標準?;鶎庸俦粌H常常面臨任務和外界環境的變化,也要面對本人職業生涯的變化。認知、情感、個性這些心理組成部分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在現實生活中是以整體的形式反映在官兵的思想和行為上。從現實某一點介入的心理疏導,在提高官兵某一方面心理能力的同時,也必會促進心理組成系統中其它因子的發展與成熟。良好的內在心理基礎有助于官兵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有效應對外界環境變化和各種負性生活事件,成為人生發展道路上的有力助手。從這種意義上而言,自我調適能力是一種生存和生活的技能,可以通過后天的心理疏導而獲得提高。
當前,基層官兵心理需求越來越多,對心理疏導的需要越來越強烈,這決定了基層部隊心理疏導工作任重道遠。實踐表明,健康的心理是基層官兵成長和成才的必要素質,也是提高基層部隊戰斗力的有效途徑。結合基層部隊實際,做好官兵的心理疏導工作,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心理防御能力和抗挫能力,有利于官兵在訓練和日常生活中顯示最佳的精神風貌,展現最好的自我形象,收獲最多的人生成果,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而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