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入伍后面對新的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和軍事訓練,極易導致心理應激反應,影響其心身健康[1 -2].應付方式[3]是個體為了處理被自己評價為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特定內外環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斷變化的認知和行為努力,或個體在應激環境或事件中,對該環境或事件做出認知評價以及繼認知評價之后為平衡自身精神狀態所采取的措施[4].有研究[5 -7]顯示個體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對心理健康有直接預測作用。自尊是人們對自己的價值、長處、重要性總體的情感上的評價,有研究認為[8]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高自尊者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性和社會適應性。自尊與應付方式之間并不是一種簡單的關聯,而是一種互為因果、相互促進的復雜關系。高自尊水平的人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反之,經常采取積極應對方式同樣可以提升個體的自尊水平[9].
有研究報道顯示,中職生的自尊、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對心理健康具有相對獨立的預測作用[10].但少有對新兵的應付方式、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報道,因此,本研究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它們的路徑模型,以期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訓練提供客觀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 1 對象 以陸軍某部隊 2013 夏秋入伍 2 ~ 3 周的 421 名新兵為研究對象,均為漢族男性; 年齡 18~ 22 歲,平均年齡( 18. 67 ± 1. 43) 歲; 居住地: 城市89 人( 21. 1% ) ,農村 332 人( 78. 9% ) ; 學歷: 高中379 人( 90. 0% ) ,大專及以上 42 人( 10. 0% ) ; 獨生子 女 142 人 ( 33. 7%) ,非 獨 生 子 女 279 人( 66. 3%) .
1. 2 方法
1. 2. 1 研究工具 ①癥狀自評量表( Self - repor-ting Inventory,SCL - 90 )[11]: 包含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各因子的效度系數為 0. 77 ~0. 99,各因子重測相關系數為0. 52 ~0. 76,采用5 級評分法,SCL -90 總評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②應對方式問卷(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12]: 共 62 個條目,分為 6 個分量表: 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的相關系數分別為解決問題 = 0. 72、自責 =0. 62、求助 =0. 69、幻想 =0. 72、退避 =0. 67、合理化 =0.72.③自尊量表( The Self - Esteem Scale,SES) : 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是國內外常用的自尊自評量表[11],共 10 個項目,采用 4 點計分法,其中 4 代表非常不符合,1 代表非常符合??偡譃?10~ 40 分,評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1. 2. 2 測評方法 調查者使用統一的指導語在安靜的室內白天進行團體測量,由新兵獨立填寫調查問卷。為保護患者隱私,對被測者提供的信息嚴格保密。共發放問卷 430 份,收回問卷 425 份,剔除不合格問卷 4 份,有效問卷 421 份( 97. 9%) .
1. 3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17. 0 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 檢驗、Pearson 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Amos17. 0 構建路徑模型。檢驗水準為α = 0. 05.
2 結 果
2. 1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新兵 SES、SCL - 90 與CSQ 評分比較 獨生子女的自尊水平低于非獨生子女( t = -2. 497,P <0. 05) ; 獨生子女 SCL -90 總評分高于非獨生子女( t =3. 353,P <0. 05) ; 獨生子女CSQ 中解決問題因子評分低于非獨生子女,自責與退避因子評分高于非獨生子女( t = -2. 445,2. 603,2. 229,P < 0. 05) .見表 1.
2. 2 城市與農村新兵 SES、SCL - 90 與 CSQ 評分比較 城市新兵 SCL - 90 總評分高于農村新兵( t =2. 291,P < 0. 05) ; 兩者 SES、CSQ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見表 2.
2. 3 相關分析 新兵 SCL - 90 總評分與解決問題、求助、自尊呈負相關( r = -0. 630 ~ -0. 451,P <0. 01) ,與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關 ( r =0. 556 ~ 0. 669,P < 0. 01) .見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