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教好文言文知識,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其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適當地向學生補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識,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把握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诖?,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淺析: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課堂活躍起來
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主要遵循的是教師一直在教,學生被動地聽,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施展空間,這也是導致學生對文言文興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就不高。因此,文言文教學時,需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創一些新的教學方式,讓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例如,在探究《口技》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口技方面的視頻,讓學生近距離去感受口技的魅力,然后,引導學生去感受文章中對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寫,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把自己認為美的文字以及對文章的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讓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所以說,盡管文言文剛學時比較苦澀,只要教師能夠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高效率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也就近在遲遲了。
二、配以背景開展朗誦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有助于學好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學中,配以背景開展朗誦需要根據文章內容的特點,然后再找出與其相關的背景音樂或者是圖片引導學生展開朗誦。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又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還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
例如,在組織學生朗讀沈復的《童趣》這篇文章時,為了響應文章的內容,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就配以蟲鳴鳥叫的聲音背景以及富有色彩感的鄉村圖片為學生的朗讀伴奏。朗誦教學的開展在師生們的用心下也會取得不錯的效果。此外,在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的時候,結合相關的工具輔助教學也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起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這些措施最終目的都是為有效開展文言文教學提供服務的。
三、講述分析,加深理解
講析法,主要指的是“用講述分析來加深對課文內容和寫法理解的教學方法?!狈治鲂枰獜慕虒W的既定目的出發,而且還要抓住課文的特點與重點內容,緊扣課文的字詞句開展教學。教學時,可以側重于課文中的某一方面,比如說,對人物的分析、故事情節的分析、文章結構的分析、語言的分析以及文章的邏輯分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等,具體側重于哪一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用面面俱到,有側重點,學習效率也會更高。例如,分析文言文的表現手法,需要因為體裁的不同而重點有所不同。議論文的著重點在篇章的結構上以及論點論據上。此外,人物傳記的分析重點則需要放在選材上面、剪裁和人物的描寫上面;寫景抒情的散文,需要把側重點放在對景物的描寫與意境的分析上。
對同一體裁的課文,分析的重點也是有所不同的。舉個例子,以《桃花源記》和《小石潭記》這兩篇文章為例,這兩篇文章同是游記,但是《桃花源記》的著重記所見所聞,主要寫的是人、事和活動的經歷;而《小石潭記》則側重描寫所見景物,寫的是景物的特征,因此,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的側重點也要有所區別。掌握了這些要素,在開展文言文教學時,也就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積極性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學好文言文,直接關系到傳統文化是否能得到有效傳承,學好文言文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但是在文言文教學中,過去傳統的錄音機、小黑板以及投影儀輔助教學已經很難滿足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實際需求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文言文教學也不在局限于過去簡單的聲音與圖象的輔助。語文教師要在教案設計中,充分利用遠程網絡教育、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既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源,也能拓寬學生們的視野范圍。例如,在探究《大道之行也》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彩色圖片、錄音或者是影像等結合到實際教學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課件。讓學生在這些資源的熏陶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豐富的教學資源也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眼、耳、腦、手、口等都能充分地調動起來,課堂的氣氛也不再沉悶,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起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隨著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得到提升。
文言文在語文教學當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要把學生的主動性以及自主學習意識充分調動出來,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文言文知識,在學習中積累更多與文言文相關的資料,筆者相信,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侯朝銀。淺析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質量如何提高[J].文學界:理論版,2010(04)。
[2]李莉莉。 培養參與意識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文言文教學的思考[J].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00(06)。
[3]張良田。初中語文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4]翟朔穎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策略探討[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4,10:10-11.
[5]郭成軍。關于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2(01)
[6]韋義平,沃建中。教學策略研究的趨勢:主體教學策略發展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