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心理應激是指參戰或參訓軍人由于應激壓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導致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發生改變。過度的心理應激會造成認知混亂、敵我不分,意志坍塌、精神萎靡,直接影響部隊戰斗力和士氣。參訓新兵因心理壓力大,極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應充分認清其危害,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有效預防新兵心理應激反應的發生。
一是結合新兵心理成長變化規律,系統開展心理服務新兵群體大多處于 17 歲到 19 歲之間,其生理和心理發育都處于青春過渡期,缺乏較好的情緒掌控和心理適應能力,心理彈性、特質焦慮抵抗和心境穩定性普遍較差。針對此特點,部隊應突出培養健全人格和優良心理品質這一重點,加大心理服務力度。一要搞好心理監控。新兵下連后,要及時組織心理服務人員對新兵人格、智力和心理素質等進行心理測評,建立心理檔案,便于各級帶兵骨干和心理服務人員準確把握新兵心理變化。二要做到常識普及。組織新兵進行“入伍訓練階段常見心理問題及調適方法”“如何應對壓力和挫折”等內容的主題教育,配發相關心理學書籍,邀請軍內外專家舉辦有關心理預防問題的系列講座活動,加深新兵自我認知程度,逐步形成成熟應對壓力的方法。三要提供咨詢服務。充分發揮新訓單位心理咨詢室作用,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和心理信箱,充分利用軍隊局域網開設在線心理咨詢,通過心理咨詢及時幫助新兵解決一些常見心理問題,注重啟發新兵自我教育、自我疏導,不斷提高自我調適能力,有效緩解新訓軍事活動或考核中的緊張焦慮情緒。
二是針對新兵心理意志脆弱的實際,強化心理適應性訓練實驗證明,相同的危險情況刺激經過 2 到 3 次重復后,可以使 96%的軍人大大減輕消極心理反應。因此,可以通過針對性訓練,有效提高新兵心理適應性。一是創設情境開展訓練。通過實際場地模擬、戰場情境模擬、心理困難模擬、計算機仿真模擬等方法,有目的地創設與平時工作、訓練及作戰相類似的環境,使新兵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對新兵的心理施加刺激,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開展實地心理行為訓練。
針對新兵的心理特征,設定野戰生存、野營綜合演練、實彈戰術演習、坦克碾壓等體驗情境和訓練科目,引導新兵自主完成一系列外顯行為動作,調節和改善心理狀態,建立起積極穩定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應對模式,進而提高心理素質和心理適應水平。三是做好引導自我調控訓練??梢杂幸庾R地引導新兵進行自我的心理暗示、心理激勵、心理放松、情緒脫敏等訓練,使之掌握心理減壓的技巧,養成自我減壓的習慣,固化在日常思維和行為習慣中,有效增強心理應激的應對和調控能力。
三是針對新兵具有較重情感依賴的特點,提供有效社會支持訓練生活中,新兵難免會遇到一些負面事件,產生的心理沖突往往得不到及時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一要注重人文關懷。針對新兵剛剛離家、渴望關愛的心理,帶兵干部和心理骨干要從他們的現實需要出發,主動掌握訓練、學習、成長、成才方面的需求,多聊聊心事、問問冷暖,使其切實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要做好與新兵家庭的溝通工作,讓新兵能感受到家人和親屬對他的全力支持,增加心理穩定性。二要培養軍人團隊意識。精誠團結的團隊意識和相互協同、相互配合的心理協同力是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結合部隊的各項軍政訓練,突出培養新兵的整體意識、紀律意識以及適應戰斗集體進行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團隊成員間的心理包容性增強,集體凝聚力和集體心理防御能力得到提升。三要營造良好氛圍環境。做到尊重新兵的人格,科學民主管理,營造尊干愛兵、互相關心、彼此幫助的集體氛圍;經常組織戰場文化活動,讓新兵當主角打頭陣,努力培養獨立意識和協作精神,鍛煉堅韌自信的意志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