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作戰樣式。高寒山地具有特殊的地理、氣候特點,組織好戰時衛勤保障,減少非戰斗減員,及時有效救治傷員,維護部隊戰斗力,是擺在衛勤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結合本部在某海拔 4 430 米高原駐訓的體會,著眼于未來高寒地區可能發生的作戰行動,就衛勤保障的難點與對策作初步探討。
1 高寒山地高技術局部戰爭衛勤保障難點
高寒地區地理特點,可歸結為兩句話八個字,即“兩高一缺”“兩少一貧”。即高海拔、高寒、缺氧,道路少、人口少、資源貧乏。體現在衛勤保障上,主要有以下難點:
1. 1 組織指揮復雜 衛勤協同難
一是敵方發揮其高技術優勢,干擾破壞衛勤指揮系統。衛勤指揮和衛勤協同隨時都有癱瘓的可能。二是聯合衛勤保障,使衛生力量構成多元化,既有建制衛勤力量,還有加強的軍隊和地方支前的衛生力量。三是衛勤保障任務重,情況多變,衛勤決策及準備時間越來越短,客觀上使衛勤保障的從屬性和滯后性更加突出。四是傷員建制復雜,可來自不同軍兵種、地方武裝,傷員發生區域不規則、發生時段不確定,保障重心不穩定。
1. 2 高原反應嚴重 非戰斗減員多
高寒地區氣候復雜多變,素有“一年四季不分明,一日四季均可見”。
部隊進入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地區作戰時,含氧量不足平原 30%,高海拔、低氧壓、大風沙、溫差大、缺氧、高寒等特點,對參戰官兵身心帶來嚴峻的考驗,短時間內發生大量非戰斗減員,導致傷病員數量增大。
1. 3 損傷因素多 傷病情復雜
高技術武器不僅改變了戰場的形態,可能還伴有核、生、化武器的使用,使前所未有的傷類隨著新武器投入戰場而出現,傷員的傷類復雜、傷情嚴重,多發傷、復合傷會更多。武器致傷因素也從單因素、單途徑、單處殺傷向多因素、多途徑、多處傷發展,從硬殺傷向軟殺傷發展,不僅造成人員軀體損傷,還將造成大量心理創傷和生理的失能。
1. 4 衛勤保障能力相對下降
一是惡劣自然條件使初到高原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原適應不全癥發生,使醫務人員減員。二是在高寒山地衛生裝備的性能、效率低,損壞率高。三是人均攜行量相對較大,使衛勤力量的機動、展開、撤收等行動部署遲緩,衛勤保障的及時性、準確率大大降低。四是衛勤保障點多、線長、面廣,使衛勤保障復雜化。
1. 5 醫療物資籌措困難
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大量投入,藥材、血、氧、液消耗劇增,衛勤保障的消耗將呈數量級增長。高寒地區是我國經濟落后地區,人口稀少,資源貧乏,就地供給十分困難,戰時衛生裝備、器材、物資需從幾千公里外的內地籌措、運輸,衛生裝備、器材、物資的“籌、儲、運、補、修”等十分困難。
1. 6 衛勤分隊機動困難
一是衛勤分隊重裝備多,如手術車、X 線放射車,還有水、電、消毒滅菌等拖掛,加之路況差,使裝備故障率大大增加,機動能力下降。二是高原地區道路單一,無交通運輸支線,山高路險,峽谷林立,重裝備機動困難。
1. 7 醫療救治困難
一是高原環境失血、休克、肺水腫、腦昏迷等戰傷并發癥增多,增加重傷比例; 二是缺乏針對高新武器致傷和高寒山地常見疾病的特效藥,不能及時、準確地完成救治; 三是高原野戰條件下,器械消毒及滅菌制劑的配制難以保質完成,影響醫療救治質量。
1. 8 醫療后送困難
一是高寒山地夏季易發生山洪、泥石流,冬季易發生大雪封山、雪崩。二是衛勤分隊后送裝備配備不足,車型陳舊,性能落后,速度慢、運量小、機動能力差。三是傷病員后送防衛能力弱,易遭受空中精確打擊或敵特襲擊,使傷員后送安全系數降低。
1. 9 衛勤防衛困難
一是機動作戰,位置不恒定,難以構筑堅固的防護工事。二是衛勤分隊特種裝備多,目標比較大,處于高精度、高殺傷、高破壞的火力威脅之下。三是高原地區社情、民情復雜,敵特等采取打、砸、搶、炸、燒等手段對衛勤人員、裝備、物資進行襲擾破壞。
2 高寒山地高技術局部戰爭衛勤保障對策
2. 1 加強應急機動衛勤力量建設形成保障“拳頭”
一是加強應急機動衛勤力量勤務訓練。戰時衛勤保障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平時訓練養成。充分利用軍事演習、邊疆維穩、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瞄準未來作戰,設置可能遇到各種情況,嚴密組織實施。訓練中要堅持“八快”,即反應快、開進快、展開快、分類快、救治快、后送快、撤收快、轉移快,做到“動、治”同步,“治、送”一體。二是加強醫務人員體能訓練。
針對高寒山地特點,加強體能訓練和特殊環境下的生存訓練,練就過硬的身體素質和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三是重點突出應急機動衛勤力量建設。要充分認識到高寒山地發生戰爭的嚴峻性,在主要作戰方向,有重點地在軍隊醫院抽組若干個應急機動衛勤分隊,優先配備現代化的衛生裝備,進行重點建設,使之成為戰時醫療救治與后送的骨干力量。
2. 2 針對特殊性加強保障法研究
針對高寒山地局部戰爭衛勤保障特點,衛勤保障研究應把握好以下幾條: 一是統一指揮,整體保障。要從戰略全局統一運籌,以區域衛勤力量為基礎,在全軍乃至全國范圍內,形成強有力的衛勤戰略支援; 在組織指揮上,建立三軍一體、軍地一體的衛勤指揮系統。二是集中力量,重點保障。對主要戰役方向、重點作戰部隊,實施重點和優先保障,重點加強現場急救、早期治療和快速后送。三是機動靈活,快速保障。采取立體保障、模塊保障、伴隨保障、預置保障等靈活的保障手段,實施以“快”為主要特征的衛勤保障。在衛勤部署上,提前預置較強的機動衛勤保障力量,盡量靠近作戰部隊配置,??凭戎瘟α窟m當前伸,做到預有準備。四是分級救治,綜合保障。注重自救互救訓練,使參戰官兵人人掌握戰場急救基本技術。堅持分級救治原則,使醫療與后送緊密結合,做到“治、送”同步。
2. 3 建立快速高效的醫療后送體制
研究高寒山地高技術局部戰爭衛勤保障工作,必須要研究醫療后送問題。一是根據高原環境特點,野戰醫院應盡量靠近師團救護所,以縮短后送時間,增強救治能力。使傷員盡早接受確定性??浦委?,降低傷死率和傷殘率,提高輕傷員治愈歸隊率。二是減少后送環節。將營救治力量加強到連一級,盡可能使傷員在負傷后第一時間得到救治,提高火線搶救質量; 師團混編為二級,擴大團救護所救治范圍,盡快進行緊急救治和早期治療;將二線醫院加強至一線醫院做為三級,成為早期治療和??浦委熤行?。戰略后方醫院為四級,實施更確定性的??浦委熀涂祻椭委?。
2. 4 加強高原軍事醫學研究
一是要加大單兵衛生防護研發力度,努力為部隊研制出先進的高原病防治藥品,核、化、生武器防護裝備和單兵衛生防護器材。
加強對高寒山地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注重高原藥物的研制、開發與應用。二是重點突出戰傷救治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加強對高寒山地野戰外科研究,如吸入鎮痛藥、先進的單兵急救包等新材料研發,把輸血、輸液、供氧等輕便器材用于戰地搶救,努力推動戰傷救治水平的提高,加快軍事斗爭衛勤準備。
2. 5 加強戰場衛勤建設爭取主動權
一是在主要方向、主要地段,構筑公路網、直升機起降場,行成空中、地面交通運輸網。二是加強藥品器材儲管力度。針對可能的作戰樣式、投入兵力、作戰持續時間、敵方武器裝備等情況,運用系統工程方法,科學定量地制定藥品器材儲備規模。在布局上,適當分散、小目標,縮短補給距離; 在方法上,采取地下和半地下儲存; 在管理上,要采取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如計算機控制等。三是必須采用科學的“現地換件修理”方法。高寒山地局部戰爭,衛生裝備消耗大、損壞率高,戰時維修保養要圍繞一個“快”字。在設計和研制新衛生裝備時,就要把可維修性作為衡量裝備優劣的一個很重要參數,其根本目的就是使裝備一“降生”就具備快速換件修理的性能; 采用“先換后修”的戰時維修方法,使裝備戰斗力很快“再生”。
【參考文獻】
[1] 張國民. 高技術局部戰爭對衛勤保障的影響與要求[J]. 第四軍醫大學吉林軍醫學院學報,2003,25\\( 2\\) : 116 -117.
[2] 聶禮強,萬 莉. 高原高寒地區衛勤保障難點與對策[J]. 實用醫藥雜志,2008,25\\( 7\\) : 890.
[3] 曹永生,虞萬良,鐵 濤,等. 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對衛勤保障的要求[J]. 實用醫藥雜志,2002,19\\( 3\\) : 220 -221.
[4] 賈繼民,黨榮理,張士良,等. 淺議高原寒區作戰衛勤保障對策及方法[J]. 實用醫藥雜志,2007,24\\( 1\\) : 119 -120.
[5] 彭瑞明. 論高原寒區信息化聯合作戰衛勤保障的原則[J]. 后勤學術,2004,340\\( 8\\) : 71 - 72.
[6] 吳 峰,周世偉. 未來高原寒區作戰傷病員醫療后送問題之思考[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2,20\\( 6\\) : 391 -394.
[7] 戴甫春. 基層部隊衛生裝備管理與使用的調查思考[J]. 醫療衛生裝備,2003,24\\( 1\\) : 28.
[8] 施旭中. 高技術條件下機動作戰后勤保障研究[J]. 軍事經濟研究,2008,23\\( 1\\) : 6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