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國的戰爭,從 1219 年 6 月開始,至1225 年 2 月為止,包括前后在多個戰場進行了十幾場戰爭,總指揮是成吉思汗,分戰場指揮就有察合臺、窩闊臺、術赤、阿剌黑、不花、哲別、拖雷失吉忽禿忽等成吉思汗大將。在這些戰爭中展現了成吉思汗豐富的軍事策略,這些策略對于西征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一、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國戰爭中的軍事宣傳策略
在西征花剌子模國戰爭中成吉思汗先后多次、用各種手段成功地進行了軍事宣傳?;ㄘ葑幽跖砷g諜、屠商隊、蓄意軍事挑釁,侵占突厥斯坦等等,尤其是成吉思汗得知他殺死商人,沒收財產,于是“憤怒地登上山頭,將腰帶搭在脖子上,光著頭,將臉貼到地上,他祈禱、哭泣了三天三夜,對主說道:偉大的主??!大食人和突厥人的創造者??!我不是挑起這次戰亂的肇禍者!請佑助我,賜我以復仇的力量吧!然后他感到了吉祥的征兆,便精神抖擻、愉快地從那里走下來,堅定地決定將作戰所需的一切部署起來?!倍覍ㄘ葑幽男钜馓翎?,成吉思汗是一忍再忍,無奈之下做出開戰的決定??梢姶藨饚煶鲇忻?。古代蒙古民族忠實的長生天信仰,時刻提醒他,做任何重要決策之前都要先經過長生天允許。祈禱三天三夜,感到了吉祥的征兆,意味著得到了長生天的許可,也就意味著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和支持,得到了民心,也就有了堅強的后盾。
在 1220 年的不花剌之戰中,成吉思汗同樣巧妙而成功地運用了心理宣傳,他把不花剌城全體居民叫到舉行節日祈禱的城外廣場講了摩訶末國王的抗拒和背信棄義行為后說:“大家該知道,你們犯下了大罪,你們的大臣都是罪魁。你們顫抖吧。我憑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是代表上帝來懲罰你們的!”
中國人古來講信義,而得知摩訶末國王背信棄義,百姓就已經對他的領導打了折扣。而且,此次心理宣傳地點選在舉行節日公共祈禱的廣場,這是不花剌人認可的場所,在這里講話顯得更加隆重。而且在這里數落不花剌的大臣,稱其為“罪魁”,而自己代表的是上帝。這樣就使百姓的心理防線一步一步走向崩潰的邊緣。這樣,蒙古軍一步步爭取了敵方民心。在接下來的激烈戰斗中,不花剌市民不但放下武器投降,而且支援蒙古軍,讓蒙古軍順利沖進內堡,俘虜了殘兵敗將,勝利結束了戰斗。這正是因為前面的軍事宣傳發揮了作用。
二、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國戰爭中體現的軍事威懾策略
1218 年,成吉思汗派使節團團長麻哈茂德到達河中往見摩訶末并至成吉思汗之辭曰:“知君勢之強,君國之大。我知君統治大地之一廣土,我深愿與君修好。我之視君,猶愛子也。君當知我已征服中國,服屬此國北方之諸突厥民族。君當知我國戰士如蟻之眾,財富如銀礦之豐,實無須覬覦他人領土。所冀彼此臣民之間,得以互市,則為利想正同也?!?/p>
這段話中前兩句話是寒暄之語,是恭維,要通過這兩句話拉近彼此的關系,為后面的主要思想做鋪墊。關鍵是下面的話:“君當知我已征服中國,服屬此國北方之諸突厥民族。君當知我國戰士如蟻之眾,財富如銀礦之豐,實無須覬覦他人領土?!蓖ㄟ^這段話告訴敵人,蒙古軍兵多將廣,財富豐富,并且征服了強大的金國,以此威懾敵軍,動搖敵軍的心理防線。而摩訶末因懾于成吉思汗的威力,所以雖然對成吉思汗稱其為愛子不滿,但他還是答應了成吉思汗的要求。
1219 夏年,蒙古軍西征出發前,成吉思汗在也兒的石河畔,舉行了盛大的征討花剌子模的出征誓師大會,顯示了軍威。丞相耶律楚材作詩贊嘆曰:車帳如云,將士如雨,牛馬被野,兵甲輝天,遠望煙火,連營萬里。這種軍威既鼓舞了己方的士氣,又壓制了敵方的威風。還沒有開始戰爭,就對敵人心理造成巨大的威懾。成吉思汗赴不花剌,1220 年 3 月初,他扎營于該城門前。這時,他們把國王的營盤扎在城池前的郊野。他的軍隊多如螞蟻、蝗蟲,數都數不清。人馬一支接一支抵達,就像大海起伏,繞城扎營.在這種氣勢的威懾下,第二天,當原野因反射日光,猶如一張盛滿鮮血的盤子時,不花剌人打開他們的城門,關上抵抗和戰斗之門。
雖然心理較量是在看不見的領域較量,但是心理戰也是以實力為基礎的。成吉思汗軍隊體現出的這種巨大的威懾力,也正體現了蒙古軍隊的雄厚的實力。這也告誡人們,戰場上智慧的較量固然重要,但是智慧需要實力的支撐,智慧也需要以實力為后盾。沒有實力做后盾,心理戰術再高明也于事無補。
三、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國戰爭中體現的軍事誘導策略
1221 年 10 月,蒙古軍進軍谷兒只國首都第比利斯的戰斗,兩軍相遇在第比利斯東方,哲別以 5000 兵設伏,速不臺出戰佯敗,將3 萬谷兒只軍引入設伏圈內,殲其 3 萬人,結果其統兵大將伊萬涅不敢再戰,退守第比利斯。這里蒙古軍用了心理誘導,不敗而敗,為了引誘敵人入伏上當,所以假裝敗退。結果敵人果然中計。如果不用軍事誘導,而是蒙古軍自以為力量強大,與敵人正面針鋒相對,必然會引起太大的犧牲,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損失。
1223 年在蒙古軍與羅斯聯軍的戰爭中,蒙古軍一部分兵力與敵人保持接觸,掩護主力東退。對手哈里克斯公爵自信可以勝蒙古軍,獨自率領所部萬騎先擊退蒙古軍先鋒。哲別、速不臺二位大將也率領蒙古軍東退,羅斯聯軍以為蒙古軍不敢戰斗而撤退,于是哈里斯公爵更加傲視蒙古軍,統帥羅斯聯軍 8 萬,跟蹤追擊 12 天。哲別、速不臺二位大將為了進一步驕縱敵人,派少數輕騎引誘羅斯聯軍,且戰且退,佯裝不堪一擊,羅斯聯軍果然中計,誤以為蒙古軍真的沒有戰斗力,急于一舉消滅。到了 1223 年 5 月 24 日,哈里克斯公爵率領羅斯聯軍主力向蒙古軍發動進攻,蒙古軍先鋒繼續佯退,并且俘虜了一位蒙古受傷的將軍。從此,羅斯聯軍更加傲慢起來,根本不把蒙古軍放在眼里,毫無警惕地向蒙古軍縱深深入。蒙古軍進一步裝成驚慌失措的樣子退去引誘羅斯聯軍。羅斯聯軍進至迦勒迦河岸,哲別大將繼續佯退最后在迦勒迦河岸經過一場激戰蒙古軍全殲了敵人。這就是著名的蒙古軍佯退、佯敗最后徹底擊敗敵軍的迦勒迦之戰.蒙古軍在作戰中經常利用心理誘導的手段,偽裝出一種不堪一擊的姿態,讓敵人以為對手懦弱無需重視使敵人一步步驕傲起來,一步步輕舉妄動。這正如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講的詭道十二法中的卑而驕之,不同的是,孫武講的更多的是理論,而成吉思汗及其麾下戰將則用實戰闡釋了“卑而驕之”的道理。
四、成吉思汗軍隊管理中體現的心理戰策
在戰爭中,成吉思汗用各種方法激勵部隊的戰斗士氣,殺敵人威風。決定戰爭勝利的諸多因素中,軍隊的士氣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成吉思汗激勵士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此次戰爭從性質上講是正義的戰爭。軍事心理學研究表明:士氣的形成和發展,受到軍人需要、理想信念、戰爭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此次戰爭的性質決定了打這一仗滿足了軍人的心理需求,激勵了士氣。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之戰的爆發是因為花剌子模挑起沖突,無理進攻使蒙古軍不得已而應戰,此戰為正義的戰爭。戰前成吉思汗問罪三天三夜而后決定討伐花剌子模國。這就決定了這一仗師出有名,每一個有民族感情的人都會奮勇參戰,激勵了士氣。第二,教育自己的軍隊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念。在追殲摩訶末之前,成吉思汗降旨道:朕命令你們追趕花剌子模沙算端,直到將他們追上為止,……我們不斷接到消息說,他怯懦、害怕、心驚膽戰,他一定敵不過你們……我以偉大的主的力量宣誓,我們定能成功,如期歸來.以此,激勵自己的士氣。第三,成吉思汗的暗示法誘導敵人投降。蒙古軍每到一地,凡是出降迎接大軍者,都獲得了赦免,這種暗示就誘導敵人對“投降”和“抗拒”的結果進行聯想,從而影響他們的選擇,因為他們聯想到“投降就會被赦免”、“抗拒就會被縱火焚燒、矢石相攻”等等場面,進而做出滿足自己生存需要的選擇。第四,激勵士氣還體現在殺敵人威風:蒙古軍在攻克了花剌子模國王三個主要城市-不花剌、撒麻耳干、玉龍杰赤。而后擒敵先擒王,追捕禿兒罕,追殲摩訶末。此外,蒙古軍還認為“不嚴懲叛首,不足以鎮壓叛亂?!钡谖?,成吉思汗身先士卒做表率,激勵士氣。成吉思汗本人有時率領其精選的千名常勝近衛軍,時而隨這一圖民縱隊,時而到另一圖民縱隊一起行軍。用指揮員的模范行為激勵戰斗士氣,那么士兵看到指揮員吃苦在先,沖鋒在前,哪里艱苦、哪里危險都能見到指揮員的身影,就會受到很大的激勵,并且在行動上效法。
心理戰場自古就已經引起一些軍事家的關注。在已有的成吉思汗思想的相關文獻中,沒有專題研究成吉思汗軍事心理,然而成吉思汗在歷次戰爭中都體現了心理戰的智慧,而且從各個角度展開了心理戰,并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受到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局限,成吉思汗的心理戰從內容、形式、方法上看都無法與今天的心理戰法相提并論,心理戰的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的心理戰實踐值得我們不斷研究、探索和開發。
參考文獻
[1]拉施特。史集[M]第一卷第二分冊。商務印書館,1983.
[2]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上冊)[M].上海書店出版社,1934.
[3]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4]胡泊。蒙古族古代軍事史[M].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
[5]王振興。軍事心理學教程[M].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