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摘要\\(詳見正文\\)
一、七年級語文學困生的成因
\\(一\\)動力不足
\\(二\\)行為缺乏
\\(二\\)行為缺乏
二、七年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明確轉化對象,做到因材施教
\\(二\\)傾注更多愛心,拉近師生距離
\\(三\\)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四\\)做好學法指導,養成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以下是論文正文
【摘要】:語文學困生的成因是復雜的,有學生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會的因素、學校的因素、語文課程的因素、教師自身的因素等等.語文教師要從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個視角來審視語文學困生的轉化,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困生",用深厚的師愛和信任去感化他們.轉變"學困生"的學習方式,引領他們走上語文學習的正確軌道,讓他們也嘗到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語文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語文課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用葉圣陶先生的話說就是人的立身工器,可見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語文學困生的出現,成了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一個新的難題.學困生的轉化情況,直接關系到我們的教學質量和育人目標,本人結合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進行了一些探索,以期通過語文世界這個五彩繽紛的舞臺,帶給學困生詩情畫意的享受.
一、七年級語文學困生的成因
一個初中語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復雜的,但總體上說有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事實上,在形成學困生的過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單獨起作用,也可以交互作用,而大多數學生之所以語文學業不良是由于各種不良因素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在這些因素中,學生個人的內部因素成分比較復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動力不足
進入七年級以后,隨著課程難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也開始逐漸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一些學生最初只是感覺語文學習有些吃力,慢慢對語文課產生厭學情緒,使其學習成績逐漸滑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問題,對于語文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學習動力逐漸下降.還有一些學生,由于最初學習目標訂的過高,使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困難加大,遇到挫折和失敗,必然降低其學習動力.
\\(二\\)行為缺乏
良好的言語習慣要經過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在此過程中要付出辛勤努力,有的學生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很容易導致心理上的沖突和焦慮,受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這些學生常常會熱衷于尋找"專門"的方法提高成績,看上去虛心求教,也接受老師或他人建議,但很少能真正轉化為實際行為,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會氣餒而停止努力.
\\(三\\)方法不當
由于尚未掌握中學語文學習的規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基礎不牢固,還沒有掌握詞語學習時認讀、拼寫等環節,急于去盲目記憶.也有的學生不認真學習拼讀和拼寫的規則,結果在字詞學習時把握不住基本要領.還有部分學生學習不肯吃苦,不能靈活使用,語文詞匯量不足,導致聽說讀寫能力下降.
二、七年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明確轉化對象,做到因材施教
上學期,我校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了四次月考,月考之后我們語文組老師對四次月考的語文成績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第三次月考之后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再結合平時教學中的觀察研究發現,從七\\(1\\)班到七\\(18\\)班,都不同程度地分布著語文學困生.各班語文老師對這一問題非常重視,都確定了轉化對象,并制定了詳細的轉化措施.我把我所負責的七\\(1\\)班和七\\(2\\)班的轉化對象放在了語文成績居中下等的學生身上.七\\(1\\)班8人,男生5人,女生3人;七\\(2\\)10人,男生6人,女生4人.我決定采用質的研究方法,從微觀的層面,來探究這些學生語文學習困難的成因,全面深入了解學困生的學習歷程,拓寬研究思路,挖掘問題本質.
\\(二\\)傾注更多愛心,拉近師生距離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為了拉近他們與我的心理距離,我總是微笑著面對他們,哪怕是面對他們"龍飛鳳舞"語文作業,我也是將我的意見和建議微笑著送給他們.在食堂吃飯,我也主動給他們打招呼,請他們給我推薦好吃的飯菜.我還經常有意地請他們幫忙:上課時,我特意不拿作業本,到教室之后,請他們當中的某一個幫我到辦公室去拿,順便表揚他的勤快;平時測試,請他們幫助分發試卷;有時與他們拉拉家常.有個同學在日記中寫道:"老師總是微笑著和我們交流,即便是面對課堂上聽課走神的我們.有一次,我居然在語文老師的課上發呆,老師竟然沒有發火,她輕輕地走到我面前,用眼睛余光盯著我繼續講課,語調和緩,面容和藹.在老師眼神的提醒下我很快注意到自己的心猿意馬,趕緊定定神,融入了語文課堂."
在我的默默期待中,這些學困生,上課有時也能認真聽課了,作業也愿意做了,有時還會主動向我請教一些問題.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我都及時鼓勵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和這些學困生建立了融洽的關系,為下一步的轉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言,態度,舉止,時時處處讓他們感到我們是寬容的,民主的,真誠的,是真心實意地相信他們,期待他們,贊賞他們.
\\(三\\)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實踐表明:語文學困生并非是智力低下、行為能力很差的學生,造成他們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們缺乏學習興趣,缺少推動他們努力學習的心理動力因素,他們一再經歷學習活動過程上的失敗,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和畏難情緒.對此,我對學困生寄以深厚的期望和無比的熱愛,并且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對其循循善誘,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使他們不斷增強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勇氣,變"我不行"為"我能行".
\\(四\\)做好學法指導,養成良好習慣
1、在對學習困難生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幾乎是所有困難生的通病.所以,對困難生的學法指導,首先必須從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就語文學科而言,應著重培養學困生的下列幾種習慣:第一、規范書寫的習慣.漢字書寫作為一項基本的語文素質,其重要性已在近年來的中小學語文畢業考試中逐步顯現出來.語文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指導其練字的責任,除了每天必須有量的規定之外,還必須有質的要求!要對他們進行具體的方法上的指導,加強督促,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習慣,進而轉變其學習的態度. 第二、積極思維的習慣.上課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而聽課效率低下則是學困生的又一通病!他們往往課堂主體意識淡薄,對于需要思考的問題總是置身事外,等吃"現成飯",對此,我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注意梯度,故意把一些相對簡易的任務留給困難生來完成,讓他們有機會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其思維的興趣,進而逐步養成其積極思維的習慣.第三、多讀書、勤寫作的習慣.多數學困生不愛讀書,怕寫作文,以致抄作文的現象相當普遍,長此以往會造成他們缺乏獨立意識、依賴別人等人格上的缺陷,為了避免此種現象的發生,我在布置作業及完成時間上采取靈活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多指導他們,多督促他們,經常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做好讀書筆記,摘抄精美語段,并養成記日記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