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其他論文 > > 深層次分析美俄攻防武器及策略的不同特點
深層次分析美俄攻防武器及策略的不同特點
>2024-04-14 09:00:00


一、前言

現代武器裝備的發展史,也可以說是一部“矛”

與“盾”的斗爭史。矛與盾雙方相依相克,相互促進而又此消彼長,不斷交替向前發展。所以矛與盾斗爭史是研究武器裝備的永恒課題。例如,反艦導彈和艦載反導武器這一對“矛”與“盾”,在20世紀中雙方都有過出色的表演和慘敗的教訓。1967年10月第三次中東戰役,埃及用蘇制“冥河”式反艦導彈擊沉了以色列“埃特拉”號馭逐艦,首創反艦導彈擊沉敵艦的戰例。但后來以色列迅速找到了破解的辦法,在1974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役中,埃及連發射50余枚“冥河”式導彈,因以色列施放干擾箔條而無一命中。該次戰役中,以色列還用伽伯列反艦導彈連續擊沉9艘阿拉伯國家導彈快艇,使戰役迅速轉向有利于以色列方而發展。1982年6月12日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用機載的飛魚反艦導彈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導彈馭逐艦,使飛魚反艦導彈大出風頭。并開創了導彈超低空掠海飛行的突防方式,這種方式已普遍運用到現今的各種反艦導彈。但英國艦隊迅速吸收了“謝菲爾德”被擊沉的教訓,頻頻施放干擾箔條,使“飛魚”導彈屢屢偏離目標,保護了艦隊其它艦只。再接著是1987年5月17日兩伊戰爭期間,一架伊拉克戰機發射了兩枚“飛魚”導彈擊中美國海軍史塔克號巡防艦,造成該艦嚴重損害。但美國艦隊迅速回以顏色,用多種反導手段多次擊落伊拉克后來發射的各種戰術導彈。

通過這些實戰的經驗教訓,一些軍事強國認識到,現代海戰的格局已經改變?,F代海戰不僅是制空權和制海權的爭奪,而且要時刻防備反艦導彈對自己艦隊的襲擊。一些軍事相對較弱國家也認識到,反艦導彈是他們抗衡軍事強國軍艦的有效武器。但還必須化大力氣提高突防技術,以突破敵方的攔擊。雖說未來的戰爭是海陸空一體化的戰爭,但反艦導彈和艦載防空反導武器之間的博弈,也即海上矛與盾的博弈,無疑是現代海戰一個重要格局。也是雙方軍事專家、科技人員永恒的研究課題。

當今世界上,無論是反艦導彈還是反導武器的研發、生產,都是由少數幾個軍事大國壟斷。雖然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但俄羅斯經歷十年經濟體克后已迅速恢復,并憑借其雄厚工業基礎已研發出一系列新一代軍事裝備。并已成為當今世界敢于在軍事上向美國叫板的軍事大國。軍事大國間武器裝備的競爭往往是美俄二國之爭。美國龐大的海軍艦隊,包括11艘航母,以及84艘裝備“宙斯盾”的軍艦\\(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2艘,伯克級導彈馭逐艦62艘\\)耀武揚威地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一旦“有事”,它的艦隊就開到人家的家門口進行叫板和恐嚇。由于歷史和政治等原因,這些處于弱勢的國家大都還需依賴俄羅斯供應武器。而俄羅斯為自身安全,也為了擴大政治影響和武器貿易,不斷推出新武器來與美國的武器相抗衡:譬如俄研發的“矛”\\(典型的如‘舊灸”3M-80E和KM31反艦導彈等\\)如何突破美國的“盾”\\(典型的如拉姆和宙斯盾艦空導彈\\);以及俄的“盾”\\(典型的如嘎什坦和施基利艦空導彈\\)如何攔擊美國的“矛”\\(典型的如鯨魚叉,飛魚等\\)。例如在多次國際航展會上,俄羅斯宣傳其KH31反輻射/反艦二用導彈時,特別說明它有三個高頻頭:I'CH工型覆蓋1.2-1.4及2.7-3.SGHz,專打美國的奈基導彈;II型覆蓋3.5-4.SGHz,專打美國的愛國者導彈;III型覆蓋8.4-10.6GHz,專打美國的霍克導彈。
當然美國也不示弱,在20世紀90年代,居然通過非法貿易手段引進多臺KH31P,作為靶彈,以摸清它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并且還進行仿制,型號改稱MA31。實際上美國一直處處瞄準俄羅斯的武器。

這不但不是秘密,而且互相公開標榜要以對方為假想敵。例如美軍吹噓他的阿帕奇直升機空地導彈能摧毀俄羅斯的道爾一M地空導彈;而俄軍也夸耀他的道爾一M地空導彈能擊落阿帕奇直升機。局外人弄不清誰是贏家。但據外刊報道[5],2011年4月,一批西方記者應邀參觀美軍阿拉斯加空軍靶場演習時,他們驚奇地發現,大上一架阿帕奇直升機正在與地而不知哪兒弄來的一臺道兒防空導彈車真刀真槍在那里惡戰。至于勝敗如何,外人當然無從知曉。

二、軍事大國矛\\(反艦\\)與盾\\(反導\\)概況以及他們的攻防策略

綜上所述,可見現代海戰中矛\\(反艦\\)與盾\\(反導\\)的博弈,誰能勝出,不僅要看武器木身的性能指標,更要取決于其攻防措施是否先進,運用是否得當。因此各國的軍事專家和軍火制造商們無不絞盡腦汁,既要研制出“于物無不陷也”的矛,又要研制出“物莫能陷也”的盾。

在矛的方而,導彈高速\\(亞音速或超音速\\)飛行,以及超低空掠海飛行,都是經實戰驗證為行之有效的突防措施。所謂超低空,一般指離海而20-100米,掠海則為5-20米;甚至可達2米。目前還沒有任何防空導彈能攔擊飛行高度在2米以卜的目標,因為到了這個高度,防空導彈的近炸引信早就把導彈自身引爆了。除此之外,機動飛行\\(如蛇形機動,螺旋式機動,躍升一機動俯沖等\\)和變速飛行\\(如亞音速一超音速,超低空一超音速,變高度一超音速等\\)這二種技術不僅是近一二十年來各國研究發展的重點,而且有的已被國外一些服役的反艦導彈所采用;實驗室仿真,打靶試驗或實戰結果都表明,效果很好。例如國外實驗室仿真表明,如反艦導彈的彈道不作機動變化,則敵方如用歐美采用的標準2型艦空導彈來攔擊,反艦導彈突防概率僅為0.08。如反艦導彈在末段的飛行彈道作蛇形機動,則突防概率馬上升為0.82,如彈道作螺旋式機動,則效果更佳,突防概率可達0.99。至于變速飛行,目前雖無具體數據,但普遍認為其效果不低于變軌飛行。

在盾的方而,一種是以艦空導彈結合艦炮的攔擊手段,稱之為硬抗擊。它一般分成三個層次來攔擊:即近防速射炮,低空近中程艦空導彈,中遠程艦空導彈。這樣就能做到在反應時間、空域和射程上三者無縫銜接。另一種是以施放各種無源、有源干擾和射頻誘餌的攔擊手段,也稱之為軟抗擊。無源干擾中最有效的應數箔條干擾和紅外干擾。由于箔條在空中飄行速度和軍艦航行速度為同一量級,目前靠多普勒效應來區分目標和雜波的各種雷達體制對它完全無能為力。單發箔條彈爆散后能在3-5秒內形成1000-3000平方米的雷達散射而,留空時間超過十分鐘。頻段范圍是2-20GHz由于箔條制造簡單、使用方便、研制周期短、價格低廉,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一直得到不斷發展,而且至今還沒有找到能立竿見影的防范手段。
所以,它和紅外干擾煙幕一起,得到無論是軍事大國還是弱國的的歡迎和廣泛應用。它的缺點是算不上全大候武器。相比之卜有源干擾和射頻誘餌更具有優越性。

當前,世界各軍事大國,包括美、俄和北約的英、法諸國研發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反導武器不僅技術先進,數量眾多,而且還根據攻擊對象\\(軍艦噸位、類型等\\)和任務的不同設計有不同的型號。

例如以色列的巴拉克反艦導彈,專用于對付阿拉伯國家噸位只有數百噸的艦艇。木文卜而以中、大軍艦\\(護衛艦,馬扭逐艦和更大軍艦\\)為例,以美國和北約為一方.俄羅斯為另一方.看看他們相關的武器裝備和采取的攻防策略。表1,2簡要列出他們幾種有代表性典型裝備及其主要攻防措施。21世紀以來,由于軍事對抗以及發展軍貿的需要,美俄等軍事大國每隔幾年就要推出一批反艦和反導武器的新產品。但木文著重于探討他們發展這些武器裝備的指導思想和設計準則,所以表1,2列出的裝備已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俄羅斯的反艦導彈以超音速取勝,但除此外還采用機動飛行和變速飛行等突防手段。圖1和2分別是著名的日灸和俱樂部反艦導彈的飛行軌道圖.由圖可清晰地看出他們在飛行中的突防技術。

從表1表2還可看出,美國和北約的導彈都為亞音速,突防技術較之俄羅斯似乎沒有更多新意。但捕鯨叉導彈至少有二個亮點,一是當接近敵艦時,導彈突然躍升,然后向目標俯沖;這樣可有效抗擊艦上密集炮火的攔擊;二是其改進型B1ockIII型,能在飛行中變更打擊目標;可程序設定數枚捕鯨叉從一個發射平臺連續發射后,可從不同角度打擊同一個目標;可以飽和攻擊的方式突破對方的反導防線??傊?,美國的導彈,講求以機動、靈活,智能取勝;這將在卜一節進一步討論。

圖3和4分別是捕鯨叉和飛魚的飛行軌道圖。

三、美俄發展反艦導彈的設計思想及突防技術的發展.

在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國外的專家學者和軍火商們曾就反艦導彈是亞音速好還是超音速好的問題多次展開熱烈討論。多數西方學者不贊成花大力氣去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所持理由首先是要研制出能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導彈,技術上難度太大,甚至不可能。因為導彈超音速飛行時會發生音爆反射等問題,導彈體積越大時就越嚴重。實驗表明,5米以上的導彈在20米以卜高度掠海飛行,彈體就會產生震動;時間稍長就會導致導彈失控墜?;驅б^失效。據說歐洲聯合研制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實驗中曾多次導彈丟失目標或中途墜海,至今沒有完全解決。

所以他們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而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但飛行高度偏高后自然很容易被雷達捕獲。例如印度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被很多專家認為是這方而不太成功的例子。

俄羅斯于20世紀80年代中,憑借其在發動機、材料等技術領域的強大實力,研發成功世界上第一個全程超音速飛行的日灸反艦導彈,并已裝備部隊。緊接著又推出超音速和亞音速結合的俱樂部導彈。超音速導彈無法實現的論調自然不攻自破。但亞音速好還是超音速好的爭論并未見減少。在文獻上和歷次國際導彈會議上,主要是西方的專家學者,包括美國的麥道等一些大公司的工程人員,屢次提出不同的觀點。在SPIE 1998年的會議錄中,就有文章歸納了超音速的幾個缺陷:

\\(1\\)多普勒效應問題;導彈飛行速度越快,多普勒效應越明顯;即使是掠海飛行仍會被發現\\(現代雷達大都靠多普勒效應取得目標速度信息和抑制雜波\\)。

\\(2\\)隱身問題:導彈要高速飛行,彈體就不能采用亞音速導彈的棱錐型或截錐型隱身設計,因此難以實現隱身。而且即使彈體做到隱身,但超音速目標壓縮的一團空氣仍然能被精密雷達探測出來。美國的F22戰機只要進入超音速就沒有隱身能力,原因即在此。所以F22進入戰場后就要轉為亞音速,以發揮它的隱身能力。

\\(3\\)熱效應問題。超音速目標必須有強大的推力;目前的技術,就是使用火箭、渦噴或沖壓發動機等推力大且發熱明顯的發動機;此時超音速目標的尾焰非常明顯。加上空氣摩擦的熱效應,很容易被光學探測儀器發現。因此在紅外隱身方而,目前超音速導彈很難實現和改進。

\\(4\\)限制了末段機動能力:反艦導彈躲避攔截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末段機動飛行。但超音速導彈速度太快,不可能做大幅度的機動;因為即使變化很小角度,彈體過載就很大。此外速度太快,再在近距離作機動飛行,很可能會錯過目標;而亞音速導彈沒有這個問題,它即使進行半徑很小的轉彎或盤旋也沒有多大過載,所以它們末段的機動可以設定得非常復雜。而超音速導彈的末段機動能力有限,基木是條比較直的曲線,對反攔截效果不大。

\\(5\\)超音速導彈的體積過大,限制了它適用于各種發射平臺。尤其是潛射平臺,只有安裝專門的垂直或傾斜發射管的核潛艇,才能發射像日灸這樣大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而西方的亞音速導彈可以從一般潛艇魚雷管就可發射。

不過,俄羅斯的學者堅持認為,超音速飛行利大于弊。盡管超音速導彈的重量、體積和耗能都要比亞音速大得多,但超音速可使對方預警系統反應時間減少2/5,大大有利于反艦導彈的突防[6]。它可以減小中段誤差,命中概率受目標運動的影響也較小\\(這兩項與導彈的飛行時間成正比\\),可提高遠距離目標捕獲概率,縮短目標的反應時間。另外,俄海軍一個重要戰略思想,就是必須有一、二件“殺手銅”,來抗衡美軍航母的威懾力量。設想一發3,4噸左右的導彈,光是戰斗部就有重320千克可穿甲爆破的高能炸藥,據估算1-2枚可使1艘馭逐艦失去戰斗力;3 -4枚可使萬噸級的巡洋艦甚至航母癱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這種重型導彈雖作超音速飛行,仍能有一定的和較好的機動性:在它的飛行末段掠海高度可低至7米;并可作過載達10的S形蛇形機動飛行;可見它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所以自日灸推出后,美國的軍界和一些政客一度將其視為航母和大型艦船的克星。美國聯邦眾議院幾年前甚至專門通過一項決議案,要求美國政府動用則政手段阻止俄羅斯擴散先進的“白嶺”反艦導彈。因此俄羅斯這種殺手銅的思想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這里還得特別提一卜俄羅斯的KH31反艦導彈L7-A。這是俄羅斯戰術導彈公司于1982年研制成功的機載反艦導彈。它參考了日灸的經驗,在起始段用固態助推火箭使速度達1.8馬赫;然后再啟動四臺沖壓發動機點火,使飛行速度達4馬赫。此種導彈推出后,俄設計人員又設想,反艦不如直接攻擊艦上的雷達,能更好起到摧毀敵艦的效果。于是在KH31基礎上推出反輻射導彈KH31P,可攻擊任何固定或半固定的雷達設施。同時推出專用于攻擊艦艇上雷達的KH31A。上述二者均采用被動尋的體制,并均用飛機發射。

由于KH31是空射反輻射導彈體制,它的飛行軌跡和突防技術與上述四者有所不同;見圖5

當載機在中低空飛行的過程中發現目標,飛行員首先接通導彈的火控系統,并使導彈進入準備階段。準備完成后就用導彈來掃描和搜索目標,并向載機發送有關目標的信息。根據信息,載機開始轉彎,以對準目標,但仍保持水平飛行。當發射條件滿足后,導彈就被彈離載機,飛向目標。圖5中A段為穩定飛行階段,B為爬高階段,此時助推火箭工作結束,沖壓發動點火。導彈按預置的角度爬高。到達頂點后C段,導彈又按預置的過載量俯沖。D段為比例導引階段。最后導彈以4馬赫高速沖向目標。導彈的爬高和俯沖都是為了增加導彈的進入角,達到最佳攻擊效果。據資料報道,KH31具有較強突防能力:能截獲頻率捷變甚至脈沖參數捷變雷達的信號;能抗雷達短時間關機;能抗敵方誘餌欺騙等。因此被美國視為其雷達的一大克星。

再回過頭來看看美國\\(包括北約\\)反艦導彈的設計思想。實際上美國在技術上也完全有水平研發出超音速導彈。而上述幾條超音速的“弊端”也確實是存在的。這就是說大卜事物沒有萬能的。有利必有弊。就看你如何從整體來衡量,從需求來衡量,以決定取舍。武器裝備的研制從來脫離不了政治需要。亞音速的長處就是重量、耗能都較小,因而機動靈活性較好,這對美軍很有利。它之所以堅持反艦導彈以亞音速為主\\(巡航導彈除外\\),作者認為主要從以卜二點考慮:

\\(1\\)戰爭的對象。美軍自恃有強大的航母編隊和核潛艇的戰斗力,因此不論世界何處有風吹草動,它的強大艦隊就會很快開到人家門口去叫板。

它的首要任務就是掃清人家門口的那些近海防御性艦艇,好讓它放手在視距外近海發射各種巡航、戰術導彈,向對方實施狂轟亂炸。而要掃清近海艦艇,用“捕鯨叉”之類就綽綽有余;不必擔心敵方有能力會突破防線攻擊自己的艦隊和航母。在20世紀90年代,麥道公司的一份報告中就有這樣一段話,一語道破大機:

“近來,西方國家的反艦導彈研制方向有所變化。作戰目標轉向對付距海岸極近的艦船,在性能方而注重發展和提高目標分辨能力、敵我識別能力、作戰破壞評估能力以及使用多枚導彈同時攻擊目標的飽和防御和再次攻擊能力等?!?br>另一公司報告則稱:
“美國海軍已投資生產了約3000枚亞音速的捕鯨叉導彈后,最近已將興趣轉向了該彈的改進型上,主要目的是將其用于近海作戰”,“美國海軍…對提高捕鯨叉導彈近海攻擊能力進行評估的多項研究正在進行之中”。

\\(2\\)美海軍在研究俄羅斯反導武器實力后可能認為:俄武器對反艦導彈的硬抗擊能力較強,而軟抗擊能力,特別是電子干擾方而較弱,是它一大“軟肋”。而這些方而恰恰是美國的強項。因此與其用重型彈頭,超音速來拼硬實力,不如使導彈機動化、智能化,并在強有力的電子干擾掩護卜采用飽和攻擊、迂回攻擊等戰術更能奏效。這些技術和戰術是近年來在一些國際學術會議上和國外一些刊物上經常提到的。例如美國捕鯨叉的改進型,就準備引用其GPS的導航技術,不但提高導航精度,而且可以“高度同時”地將數枚導彈發射向一個目標,做到飽和攻擊。又如在2008年第8屆亞太測控會議\\(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ntrol&Measurement,2008 \\)上,國外代表介紹了美國的一種智能反艦導彈系統技術[[9]n圖5為其原理框圖。

圖6說明這種智能反艦導彈的迂回攻擊戰術。這也充分反映,美軍歷來就特別重視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據說該次會議上還有人認為,俄羅斯的艦空導彈系統中相控陣雷達大都是單而陣\\(需靠機械轉動達到360度方位\\),不像宙斯盾具有四而陣能同時在四個方向具有反導防御能力,因此針對這個軟肋,如用迂回攻擊來突防可能對俄羅斯艦隊威脅很大。

在新體制導引頭的開發方而,總的趨向是制導方式的多樣化,采用復合制導方式。具體方而有三個動向很值得我們注意:\\(1\\)用相控陣體制或合成孔徑\\(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體制代替傳統的拋物而大線體制,能顯著提高導引頭的多功能性、靈活性和抗干擾能力;\\(2\\)用多波段\\(多色\\)高光譜成像體制代替傳統的單色紅外成像體制;新體件適應時段更寬,適應地段更廣,抗干擾性能更強\\(3\\)考慮到使用方便,經濟而又有效的錫箔條干士仍在廣泛使用,而目前靠導引頭提取回波時間彭度和多普勒帶寬信息來區分目標和錫箔條的辦乳\\(即所謂“箔條鑒別邏輯識別電路”\\),效果不甚}i想,所以國外利用極化特性研究區分目標和干士物極化特性的研究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在一些雇要國際學術會議上\\(如IEEE , AIAA,以及國內的程波學術會議年會\\)屢見有論文發表.

可激光指令制導。因此可以對付歐美的反艦導彈,并在距離、高度等空域和時間方而與施基利或其他中近程艦空導彈相銜接.

美國歷來重視實現艦隊的艦空反導一體化y美國要充當世界憲兵,必須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并經常把艦隊開到人家家門口武力恐嚇。

他自恃有絕對制空權,不懼人家會對艦隊轟炸,但很懼怕別人的彈道導彈\\(包括短程彈道導彈,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等\\)不知從哪個角落突襲它的軍艦。好在美軍武器庫中有各種先進導彈。21世紀初,美國就采用標準一3導彈取代原來的標準一2彈,與宙斯盾系統結合后構成所謂“宙斯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也稱之為“第二代宙斯盾系統”。這不僅使宙斯盾的制導體制從半主動尋的改進到主動尋的,而且標準一3彈是專用于攔擊彈道導彈\\(包括近、中、遠程\\)的新型導彈。它采用最先進的直接碰撞殺傷的動能戰斗部。美海軍多次宣布,新系統靶場攔擊試驗獲得很大成功。例如文獻[l4〕報道:自2001年后,這種系統共進行79次攔擊實驗,其中63次成功,且均為“一擊致命“。美海軍后來又高調宣傳要將SPY-1升級換代成X,S雙波段的新型雷達[[9];具體方案就是將已有的S波段SPY-4廣域搜索用相控陣雷達和X波段SPY-3制導跟蹤用相控陣雷達集成在一起,以大幅度提高反導精度。他并宣傳已在和航母福特號上實驗成功。首部雙波段雷達已經正式在DD\\(X\\) 3p\\(逐艦上試用,并準備裝備新一代導彈馭逐艦DDG1000.

美軍艦抗擊反艦等導彈有三個層次川,其典型配置是:宙斯盾艦空反導導彈,海麻雀中近程艦空導彈和“密集陣”速射炮系統。后者是一種專用于近程防空問題的六管20毫米口徑自動旋轉式火炮系統,代號MK15“火神”系統。反應時間不大于4秒。其搜索跟蹤雷達既能跟蹤來襲的目標,也能跟蹤發射的炮彈\\(有的讀者誤解為類似于用激光制導,半主動尋的,能攻擊坦克的“制導炮彈”。實際上火神系統的雷達只是來回測量目標和炮彈的彈道,并以此來修正火炮的射角誤差\\)。但是,“密集陣”系統內的“火神”高炮射程只有1500米,對付末端俯沖速度可達1000米/秒以上的俄制反艦導彈顯然力不從心。因此21世紀后,美軍仍利用“密集陣”先進的雷達火控系統,配以11聯裝“拉姆”\\( RAM\\)導彈發射器,構成“海拉姆”導彈系統,作為美海軍新型的近程防空武器。它的最大射程9260米,遠優于“火神”高炮。導彈采用被動雷達/紅外或全程被動雷達制導方式,具有“發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可以對付多個來襲目標。改進型“拉姆”BLOCK1改用當前最先進的凝視焦平而熱成像導引頭。美海軍宣稱,經過嚴格的作戰測試,認為“拉姆”BLOCK1基木上已經能夠對付俄羅斯的超音速飛行且具備末端機動規避能力的反艦導彈.在軟殺傷方而,尤其是有源干擾,美歐的實力明顯高于俄羅斯。在歷次局部戰爭中它的作用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其效果甚至超過硬設備。所以美國軍方寧愿在軟殺傷方而化大力氣,而不愿在硬殺傷方而和俄羅斯拼實力。美軍艦的有源干擾設備,無論是艦載的還是舷外拖放\\(如電子浮標等\\)式的,品種齊全,可覆蓋0.1至20GHz寬頻段;而且大多是智能型的。如著名的AN/SLQ-32系列電子戰系統,它先根據偵察和告警分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識別、判斷分類,以確定來襲雷達導引頭的信號特征,確定最佳的干擾方式。有源干擾可做到全大候,比無源干擾優越。據說美海艦只要一發現目標,就首先施放有源干擾,然后再分層次用硬殺傷武器來抗擊。不過有源干擾技術要求嚴,開發費用高,所以除美國外,實際上裝備數量和作用范圍遠小于無源干擾。無源干擾除傳統的箔條外,還有以角反射器等做成的雷達誘餌??勺龀赏戏牌∈?,或定時用火炮發射到海而一定距離。

另外,從理論上講,速射炮是整個反導系統的最后一道防線。由于反艦導彈的攻擊隱蔽性和突發性,速射炮也一直被軍方視為關鍵性的一道防線。但有趣的是,至今還沒有一次速射炮擊落反艦導彈的實戰記錄。倒是價格便宜,使用方便而又不起眼的箔條干擾,卻在幾次戰役中屢屢得手,有效地保護了艦隊。所以各國軍方不敢對防御武器輕易取舍。而以生產干擾箔條久負盛名的英國切姆倫公司,在每屆珠海國際航展都來華推銷產品。新一代的箔條產品,在其反而還涂覆一層易燃物質,散開時能燃燒從而起到干擾紅外作用,是一種復合干擾手段。據說在利比亞戰爭中被證實有效。

四、幾點啟示

1,美俄二國的研發的反艦導彈和反導武器裝備,都是以對方武器為“假想敵”,盡力找到對方的軟肋,盡量擴大自己的技術優勢,以此作為自己武器裝備改造升級、更新換代的依據。同時雙方又非常重視實戰的經驗?!坝忻赜卸堋?,反艦導彈和反導武器裝備就在這種博弈中不斷交替向前發展
。
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戰無不勝”的武器裝備。因此密切注意國外動向,不斷把木國的矛與盾以及攻防技術提高到新水平,是研究武器裝備的軍事專家和科技人員的永恒課題。

2,美俄二國的研發的反艦導彈和反導武器裝備,以及他們采取的突防、攔擊技術措施,具有明顯的不同風格。大體說來,俄羅斯憑借在大動力發動機、金屬材料、超音速等方而技術優勢,著重于研發硬殺傷武器裝備;而美國發揮其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以及軟實力的優勢,著重于軟抗擊。這些都是他們從木國國情和軍情出發,為木國政治和戰略需要服務的。

3、當前我國的國情和海情,既要阻擋超級大國的航母到家門口來叫板,又要防止一些鄰國的偷襲。因此我認為,既要有“殺手銅”,又要不放松對一些機動靈活,包括軟殺傷的武器裝備的研發。對國外的經驗,只要對我們有利,就應不拘一格借鑒、學習,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l]北京航人情報與信息研究所編.世界防空反導導彈手冊[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0.

[2]劉同林.世界導彈大全[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

[3]顧照揚.俄羅斯海軍武器裝備手冊[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4]蓋玉華等.反艦導彈主要突防技術及其效能[J].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學報2008\\(2\\).

[5]參考消息[N],2011-7-14.

[6]黃瑞松.飛航導彈工程[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2.

[7]戰術導彈公司的反艦及反輻射導彈概述[J].飛行導彈,2013\\(4\\):1.

[8] 雙面煞星:俄羅斯Kh31空射超音速導彈[N].lU:界新聞報,2013-8-11.

[9]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ntrol &Mea-auremern,2008\\(2\\):121一123.

[10]創袁健全.飛航導彈[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11]李湘平.箔條假目標十擾極化識別和抑制技術[J].制導和引信,2002 \\(3 \\).

[12] О Истории КТРВ . 2012-11-30.

[13] Proceeding of SPIE 2003,5078:28-39.

[14]孟震.2011年美國海軍的??杖苏故緯J].兵器,2012\\(2\\)[15]艦載末端防御導彈及其發展趨勢[J].水面兵器2013\\(3\\):1.

[16]徐秦艦載軟殺傷技術對抗反艦導彈評述[J].國防科技,2012\\(6\\):3.

[17]孟凡科.反輻射導彈及防空雷達采取的對抗措施[J],航人電子對抗,2002\\(3\\).

[18]高桂清.導彈致勝論[M]酉安:酉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