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國有意識地運用現代心理學理論選拔軍事人員,奠定了軍事心理學在軍事學理論中的地位。近些年,建立軍事心理研究機構,加強軍事心理研究,服務于軍隊質量建設,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重要舉措。美國除繼續關注軍事人員心理選拔與培訓、特殊軍事環境與軍人適應研究、軍隊臨床心理實驗外,其軍事心理應用研究的內容和方法也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
一、美國軍事心理應用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軍事環境的社會心理學研究不斷深入
美國許多軍事心理學家認為,美軍在建設中由于輕視人、忽視人的作用,造成了軍隊的“非人化”傾向。軍事組織完全是按照單一模式和固定程序組合的,成員之間傳統的相互信任和團結友愛等精神在逐漸淡漠,結果使美國軍隊人員的流動率過高,影響了部隊士氣。近年來,軍事心理學家在軍事環境中開展了具有很大未知數的社會心理學研究與調查研究,陸軍確立了“戰斗研究小組中的人類維度”觀,士氣、集體榮譽感、領導行為、群體凝聚力與群體行為等被認為是影響作戰單位軍事活動績效的重要因素,也都成為軍事心理研究的重要內容。如軍事心理學家與海軍指揮與控制小組合作,觀察不同的海軍團隊在執行任務時的工作表現,致力于對“什么是團隊協作”這一問題的研究。軍事心理學家對團隊和個體的行為進行描述,確定測量的依據和績效的標準,診斷行為的原因,研制測量工具。心理學家確定團隊訓練的目的及內容,追蹤參與者的訓練過程,評估不同訓練策略的效果,并向受訓者提供反饋信息來指導團體訓練,如沃爾普等人所評估指導的交叉訓練團隊,陸軍研究所近期資助開展的項目“關于執行維和任務的后備役軍人的心理學研究”也都包括了這些內容。另外,作為一門應用社會科學的心理戰研究也在不斷發展。
(二)聯合研究不斷加強
首先是跨專業的聯合研究,軍事心理研究的方向大多是跨學科項目,心理學研究人員大多都是作為研究團隊中的成員從中發揮作用。進入21世紀,美軍軍事心理研究機構在不斷進行調整與合并,更多地進行跨軍種軍事心理聯合研究,空軍和陸軍之間,海軍陸戰隊和陸軍之間,以及三軍聯合資助研究項目。另外,軍地之間的合作研究也日益增多。美軍每個軍種都資助了大量的跨學科研究項目和獨立的研究計劃,一些項目與計劃通過外部資金和研究合同基金由大學與企業的研究者來實施。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雷達導航軍事終端站空中交通管制研究,哥倫比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也都承擔了具體的人—機工程項目,軍事心理學家把軍外的研究融合到他們的整體研究項目之中。此外,多國的聯合實驗與聯合研究項目有增多的趨勢。美軍長期向其他國家派出軍事人員執行任務,讓軍事心理學研究者與盟國的實驗室進行2~3年的科學聯絡工作,一起從事合作項目,分享資源、儀器與數據。如和北約聯合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合作性研究小組,并定期進行國際會議和學術論壇,共享研究成果。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也為研究機構消除空間阻隔、實施跨國聯合心理研究提供了可能。
(三)軍事實地心理研究不斷發展
一直以來,人類工程學和人類對極端環境反應的研究主要是處在實驗室實驗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領域的實地研究開始興起,了解不同條件對軍人工作績效的影響。陸軍的行為科學家們投入了大量的實地測試時間來研究在戰場上穿著防化服對軍人的影響,如笨重的防化服對觸覺與感覺運動的影響、防毒面具對視野的影響,以及防化服內悶熱的環境對工作績效的影響。
20世紀末,美軍頻頻發起多次局部戰爭并參與到各類維和行動中,由于實驗室研究不能揭示特定部署下的軍人壓力源,也不能揭示他們如何應對和適應這些壓力源。多手段的、自然條件下的研究,是收集特定部署中真實壓力源之科學數據的最科學的方法,這給軍事心理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軍事心理學家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到戰場進行實地實驗研究。從海灣戰爭開始,到索馬里“恢復希望”行動、克羅地亞的“提高承諾”維和行動,再到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心理學研究人員研究真實作戰部署壓力下的軍人心理健康和調節,實地研究小組置身于戰斗環境,運用訪談、觀察和測量的方法來提取數據,進行相關分析,來確定比如戰斗應激反應的壓力源、創傷后應激障礙等。雖然同時以數百人組成的群體為被試的大型實地研究在數據收集時會遇到許多問題,比如群體的規模、天氣、作戰裝備的保養狀況等許多無法控制的變量使實驗設計的信度受到挑戰,比如戰場實地研究時數據收集也會遇到問題,但軍事實地心理研究仍是美軍著重發展的方向。
二、對我軍心理應用研究的啟示
(一)加強組織管理,注重頂層設計
從美軍心理研究機構建設的經驗來看,一是我軍必須建立能駕馭全局的高層次權威組織管理機構,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強宏觀控制和階段審查,保證心理研究機構協調有序、積極穩妥、高效快速地發展;以軍事作戰需求為牽引,制定明確的建設目標,充分做好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和綜合論證等頂層設計工作。因此,我軍應在總部的統一管理下,調整軍隊內部心理研究機構的設置和運行機制,實現陸、海、空各軍種心理研究一體化,特別是要構建適合我軍情況的心理研究機構體系;整合研究資源,優化配置組合,消除研究機構之間的空間阻隔,促進多方協同合作。解決原有的在內部松散協調的條件下,諸軍種各自為陣,軍事心理研究機構重復建設、重復研究、資源成果保守、機構設置和運行情況與需求不相符的情況。二是軍方心理研究機構與地方心理研究機構進行聯合攻關。利用軍隊的項目、經費、體制的優勢吸引地方的心理學專家合作研究,組成軍事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專家隊伍群,平時長期穩定合作,戰時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另外,也可通過以國家或軍隊支持的方式,委托地方承擔某些研究課題。三是軍隊心理研究機構與軍工科研、生產機構連為一體,構建一體化的武器裝備與新技術研究機制。
(二)以軍事作戰需求為牽引,促進研究成果有效應用
把心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作戰,按照軍事作戰的需要來進行研究并支持作戰,把現實作戰的能量納入研究過程中。如美軍所指出,“實驗的驅動力應該是現實作戰的需要。如果沒有現實注入的能量和危機感……實驗就仍會像往常那樣?!泵儡姸嗄陙硪幌盗行睦響醚芯康慕Y果,對美軍制定和發展其新軍事戰略產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響。我軍應在各種不同層次的需求牽引下,通過開展心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裝備建設、部隊建設、作戰理論建設等領域,有效提高武器裝備性能,提升部隊作戰績效,提高戰略決策、作戰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一是對軍事人員進行選拔、分類、任用和保留等研究,最大程度地提高軍事人員的工作績效;二是改善武器裝備設計的人性化,試驗新設計的武器裝備性能,檢驗武器樣機的作戰能力,幫助確定裝備建設方向,提高掌握武器裝備的效率;三是訓練有關人員操縱、使用武器,訓練各級部隊在各種環境中作戰,幫助指揮官制定在各種情況下的作戰預案;四是提高部隊士氣、凝聚力、集體榮譽感,幫助提高作戰單位軍事活動績效;五是探索未來信息作戰的特點,加強心理戰在未來局部戰爭中的運用。
(三)仿真模擬和實地研究相結合,實現研究手段多樣化
為了將研究效果提高到最大,將投入降到最低,充分利用可能的條件,積極尋求可供利用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手段逐步向多樣化方向發展。首先,實兵檢驗與實地研究應成為我軍心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用實兵,才能看到一般戰士在戰場上的各種表現。實地研究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一是通過實兵演習進行實戰實驗,全面系統地檢驗武器裝備、參戰人員實驗成果的實現程度;二是通過抗洪搶險、抗擊冰雪災害、抗震救災、遠洋護航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等來檢驗人員的績效問題、應激反應等;三是以維和部隊的身份,通過實地環境進行專題檢驗。其次,計算機等仿真模擬是心理研究的另一基本手段。我們不能為了進行研究而制造戰爭,在一些不能進行戰場實地心理實驗和研究的情況下,利用仿真技術模擬戰場環境,來實現檢驗和提高部隊各項戰技術水平是現階段常用的方法。不論是武器平臺作戰模擬還是作戰指揮模擬都可以建立在建模與仿真的基礎之上,而且模擬實驗真實感強,實施方便,效果顯著,節省經費,對環境影響小,應成為我軍心理研究和教育訓練的重要補充環節。
參考文獻:
[1]ChristopherC.軍事心理學導論 [M].王京生 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2]ReuvenG,ManagelsdorffAD.軍事心理學手冊 [M].苗丹民 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