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職業倦怠水平會直接影響黨委、政府職能的正常行使。近年來,公務員的心理健康與職業倦怠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并且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但研究結論并不一致。為進一步了解當前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職業倦怠水平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對吉林省部分副科級及以上公務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并為了解公務員與相關職業群體的差異,選取了同樣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作為對照,為改善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降低職業倦怠水平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 1 對象
選取吉林省部分副科級及以上公務員進行問卷調查,方 便 抽 樣,共 發 放 問 卷 218 份,有 效 問 卷 192 份\\( 88. 07%\\) 。選取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作對照,共發放問卷 63 份,有效問卷 56 份\\( 88. 89%\\) 。192 名公務員中,年齡最小 28 歲,最大 60 歲,平均年齡\\( 45. 35 ±7. 22\\) 歲; 男性 145人\\( 75. 5%\\) ,女性 47 人\\( 24. 5%\\) ; 漢族 181 人\\( 94. 3%\\) ,滿族 6 人\\( 3. 1%\\) ,蒙古族 3 人\\( 1. 6%\\) ,朝鮮族 1 人\\( 0. 5%\\) ,土家 族 1 人 \\( 0. 5%\\) ; 未 婚 4 人 \\( 2. 1%\\) ,已 婚 185 人\\( 96. 4%\\) ,再婚 1 人\\( 0. 5%\\) ,離異 2 人\\( 1%\\) ; 大專 13 人\\( 6. 8%\\) ,本科 117 人\\( 60. 9%\\) ,碩士 56 人\\( 29. 2%\\) ,博士 6人\\( 3. 1%\\) ; 綜合管理類 110 人\\( 57. 3%\\) ,專業技術類 39 人\\( 20. 3%\\) ,行政執法類 43 人\\( 22. 4%\\) ; 工齡最短 4 年,最長44 年,平均工齡 \\( 24. 06 ± 8. 61 \\) 年; 副司級 / 副廳級 14 人\\( 7. 3%\\) ,正處級/正縣級 49 人\\( 25. 5%\\) ,副處級/副縣級 83人\\( 43. 2%\\) ,正科級/正鄉級 37 人\\( 19. 3%\\) ,副科級/副鄉級9 人\\( 4. 7% \\) 。
56 名高校行管人員中,年齡最小 27 歲,最大 60 歲,平均\\( 44. 18 ± 6. 43\\) 歲; 男 性 32 人 \\( 57. 1%\\) ,女 性 24 人\\( 42. 9%\\) ; 漢族 46 人\\( 82. 1%\\) ,滿族 5 人\\( 8. 9%\\) ,朝鮮族 5人\\( 8. 9%\\) ,; 未婚 2 人\\( 3. 6%\\) ,已婚 52 人\\( 92. 9%\\) ,再婚 1人\\( 1. 8%\\) ,離異 1 人\\( 1. 8%\\) ; 本科 22 人\\( 39. 3%\\) ,碩士 27人\\( 48. 2%\\) ,博士 7 人\\( 12. 5%\\) ; 工齡為最短 1 年,最長 39年,平均工齡\\( 21. 66 ±8. 01\\) 年。
1. 2 方法
1. 2. 1 自編一般人口學變量調查表 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教育程度、工齡、職位類型、行政級別等。
1. 2. 2 12 項一般健康問卷\\( GHQ - 12\\)共 12 個題項,是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條目,是一個反映一般心理健康問題的問卷,了解被試近幾周內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評分方法采用 0- 0 - 1 - 1 記分,即被試選擇前兩項均記為 0 分,選擇后兩項均記為 1 分??偡衷?0 ~12 分之間。GHQ -12 的重測信度 r= 0. 182,一致性為 93. 15% ,Kappa 值 = 0. 185。GHQ - 12 有較高的同質性和內部一致性,穩定性較好。GHQ -12 最佳分界值為 3/4。根據被試總得分,把被試分為高危人群、中危人群、低危人群三類,并確定三段危險人群的分界分數: 高危人群\\( GHQ 總分為 4 及以上者\\) ; 中危人群\\( GHQ 總分為 2 或3 者\\) ; 低危人群\\( GHQ 總分為 0 或 1 者\\) 。
1. 2. 3 Maslach 職業倦怠調查普適量表\\( MBI - GS\\) 中文修訂版采用李超平、時勘修訂的 MBQ - GS 中文版,信效度較好。共 15 個題目,包括情緒耗竭、去個性化和職業效能 3 個維度。量表采用7 點自評方式,計分方式為0 ~6 分,從不為0分,1 年中有幾次或更少為 1 分,1 個月 1 次或更少為 2 分,1個月中有幾次為 3 分,1 個星期 1 次為 4 分,1 個星期中有幾次為 5 分,每天為 6 分,總分最高為 90 分,分值越高則倦怠越強。
1. 2. 4 公務員工作壓力來源問卷采用仲曉芳、藺豐奇編制的公務員工作壓力來源問卷,問卷的信效度較好,共 17 個題項,采用 5 點計分,包括工作任務本身的壓力、組織的運行機制和環境壓力、角色壓力、職業發展壓力、人際關系壓力。
1. 3 統計處理
采用 SPSS 19. 0 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
其中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考察心理健康、職業倦怠分別與一般人口學變量及工作壓力的關系,ɑ =0. 05。
2 結 果
2. 1 一般健康狀況、職業倦怠及工作壓力結果
見表 1。其中一般健康狀況公務員低危組 112 人\\( 58. 3%\\) ,中危組 35 人\\( 18. 2%\\) ,高危組 45 人\\( 23. 4%\\) 。高校行管人員低危組 22人\\( 39. 3%\\) ,中危組 16 人\\( 28. 6%\\) ,高危組 18 人\\( 32. 1%\\) ?!颈?】
對公務員和高校行管人員的一般健康狀況總分和職業倦怠、工作壓力來源問卷總分與各維度分進行方差分析,GHQ - 12的總分之間無顯著差異\\( P > 0. 05\\) ,MBI - GS 總分以及各維度之間也無顯著差異\\( P >0. 05\\) 。公務員和高校行管人員的得分僅在工作壓力總分和工作任務、職業發展維度存在顯著差異\\( P <0. 05\\) ,公務員體驗到的工作壓力以及工作任務壓力、職業發展壓力顯著高于高校行管人員。
2. 2 單因素方差分析
2. 2. 1 公務員的一般健康狀況與一般人口學變量的方差分析 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位類型、工齡對一般健康狀況的影響差別無統計學意義,行政級別對公務員一般健康狀況的影響差別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 2。進一步對行政級別做LSD 檢驗,結果顯示,副科級 / 副鄉級的得分顯著高于其他行政級別\\( P <0. 05\\) ,差別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其余兩兩之間無顯著差異?!颈?】
2. 2. 2 公務員的職業倦怠與一般人口學變量的方差分析僅教育程度對職業倦怠的低個人成就感維度、職業倦怠總分的影響差別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其余對職業倦怠各維度的影響差別無統計學意義,見表 3。進一步對教育程度做 LSD 檢驗,結果顯示,研究生的低個人成就感顯著低于大專和本科生\\( P <0. 05\\) ,而大專與本科生的低個人成就感無顯著差異\\( P> 0. 05\\) 。大專生的職業倦怠總分顯著高于本科和研究生\\( P< 0. 05\\) ,而本科與研究生無顯著差異\\( P > 0. 05\\) ?!颈?】
2. 2. 3 公務員的工作壓力與一般人口學變量的方差分析性別對工作壓力的工作任務和組織運行維度、教育程度對工作壓力的工作任務維度的影響差別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其余對工作壓力各維度的影響差別無統計學意義,見表 4、5?!颈?-5】
其中,男性在工作任務和組織運行中體驗到的工作壓力顯著高于女性\\( P <0. 05\\) 。進一步對教育程度做 LSD 檢驗,結果顯示,研究生在工作任務中體驗到的壓力顯著高于本科生和大專生\\( P <0. 05\\) ,而本科生則顯著高于大專生\\( P <0. 05\\) 。
2. 3 多元回歸分析
公務員及高校行管人員的一般健康總分與一般人口學變量和工作壓力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無變量進入方程。
2. 3. 1 公務員的職業倦怠多元回歸分析 以公務員的職業倦怠總分為因變量,一般人口學變量、工作壓力總分為自變量,做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 6,職業倦怠 = 18. 860 +0. 266 × 工作壓力-3. 107 × 教育程度,其余各變量均未進入方程?!颈?】
2. 3. 2 高校行管人員的職業倦怠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以高校行管人員的職業倦怠總分為因變量,一般人口學變量、工作壓力總分為自變量,做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見表 7,職業倦怠= -3. 821 + 0. 746 × 工作壓力,其余各變量均未進入方程?!颈?】
3 討 論
GHQ - 12 是一個常用的心理健康篩查工具,中高危水平提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結果顯示,192 名副科級及以上公務員中有 23. 4%的一般健康狀況處于高危水平,18. 2% 的處于中危水平。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均未發現明顯差異。提示副科級及以上職務的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問題,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這與潘莉等用 SCL - 90 對武漢市公務員的調查結果不一致,可能不同公務員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對于公務員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行政級別對心理健康狀況有影響,副科級/副鄉級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其他行政級別,這與梁海萍的研究結果一致。副科級在公務員行政級別中相對較低,通常都是各項工作的實際操辦者,既有上級領導施加的壓力,也有在實際工作中面臨各種問題的壓力,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現問題。
本研究發現,副科級及以上公務員無明顯職業倦怠,且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倦怠水平無明顯差異。結果也顯示,教育程度對職業倦怠水平有顯著影響,大專生的職業倦怠總分顯著高于研究生和本科生,表明低學歷者職業倦怠程度比高學歷者嚴重。學歷高的個體具備更完善全面的知識結構和技能,使其在工作中能夠自如地應對壓力,而且晉升空間更大,因此可以在工作中體驗到更高的成就感。教育程度對職業倦怠的影響還體現在大專學歷的公務員職業倦怠水平更高,這部分公務員由于學歷受限,晉升空間不大,相應的待遇也會比更高學歷的同齡人低等原因,職業倦怠也就更嚴重。
公務員在工作任務和組織運行中體驗到的工作壓力具有性別差異,男性顯著高于女性,與禹玉蘭、焦璨等人對于公務員的研究結果一致。在工作中,男性往往被希望和要求有出色的表現,對女性則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女性體驗到的壓力低于男性。此外男性公務員自身對于職業發展的要求也比女性要更高,因此主觀壓力也會更大。教育程度對于工作壓力也有影響,研究生體驗到的工作任務的壓力顯著高于本科生和大專生,與陳劍等人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這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驗證。公務員體驗到的工作任務壓力和職業發展壓力顯著高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公務員的工作性質決定其服務對象往往要面對更廣泛的社會大眾群體,工作性質更復雜,任務更繁重,并且有一定領導職務的公務員工作應酬多,加之復雜的人際關系和職場環境,決定其面臨更多的壓力。
而高校行管人員工作對象主要是學校師生,相對單純,工作任務壓力較輕。對于職業發展而言,公務員對于晉升的需求更強烈,而崗位晉升也更困難,因此職業發展壓力也會更大。這些也是公務員工作壓力總體高于高校行管人員的原因。
綜上所述,副科級及以上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問題,但無明顯職業倦怠。因此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職業倦怠和工作壓力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要更加關注基層公務員的心理健康問題; 加強公務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素質增強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以預防嚴重心理問題和職業倦怠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楊. 增補后的一般健康問卷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的應用[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 03\\) :189-192
[2]Bell 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eing a false positive on the GeneralHealth Questionnaire[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5,40\\( 5\\) : 402-407
[3]李超平,時勘. 分配公平與程序公平對工作倦怠的影響[J]. 心理學報,2003,35\\( 5\\) :677-684
[4]仲曉芳. 基層公務員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 石家莊: 河北經貿大學,2011
[5]潘莉,佘雙好,李懷軍,等. 武漢市青山區公務員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 10\\) : 917-920
[6]梁海萍. 對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 - - 以上海市公務員為例[J]. 領導科學,2009,25\\( 35\\) :23-25
[7]魏嫻,李富業,劉繼文. 烏魯木齊市公務員職業倦怠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2,35\\( 05\\) : . 667-670
[8]禹玉蘭. 澳門公務員工作壓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 05\\) :451-453
[9]焦璨. 澳門公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 人類工效學,2010,16\\( 03\\) :41-44,74
[10]陳劍,周瑞莉,劉彥英. 廣東省省直機關公務員工作壓力現狀分析[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16\\( 07\\) :99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