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軍事指揮員的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對戰爭的態勢與勝負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選拔、任用機制,使心理素質優秀的軍事指揮員脫穎而出,是適應戰爭需要的必然選擇.心理選拔的核心在于其測評的心理素質要素.因此,應建立科學的軍事指揮員心理選拔標準,以體現軍事指揮員的基本心理素質、崗位匹配與發展潛力為準則,將標準細化到每一種具體的崗位,從而增強選拔任用工作的操作性,提高選拔任用工作的準確性.
一、良好的心理品質
1. 認知品質.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人們的認知活動是對現實世界的信息反映、加工和再加工的過程.軍事指揮員的認知品質應著重從信息反映、信息加工和方案制定三個方面進行考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及時、細致、敏銳的觀察力.軍事指揮員要能迅速發現問題,善于探幽索微,見微知著,視野廣闊.二是快速、精準、寬泛的記憶力.能快速地提取和運用記憶庫中的有關信息,能在瞬間識記變化無常的情報與材料,在有限的時間內能記住更多的信息,特別是敵、友、我等復雜情況.三是超前、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能按照任務,根據言詞的描述和圖形的示意進行自由聯想和組合,結合戰爭實際去設想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測可能出現的結果.四是縝密、靈活、創新的思維力.分析情況和處理問題高瞻遠矚,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在思維的轉換中找出最優化的手段,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觀念,突破思維定勢解決問題.
2. 情感品質.情感作為軍事指揮員對客觀事物和現象所持有的態度體驗和心理活動的外部表現,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危急關頭,軍事指揮員沉著、冷靜、鎮定的情緒,能起到積極"暗示"和"強心劑"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軍心穩定.軍事指揮員的社會特質和獨特的政治地位決定了其情感品質特征.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忠貞.把愛黨愛國愛民愛軍愛本職作為第一要素,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以及民族自豪感.二是穩定.靜不露機,動不露形,從容不迫,善于控制和保持積極的激情,沉著應付戰爭中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和突然變故,身臨困境能迅速激活機體的應急狀態,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三是積極.對待軍事工作熱情洋溢,開展軍事活動昂揚振奮; 與上級、同級和部屬交流坦率熱忱,在心境上經常保持愉悅開朗的心情狀態.
3. 意志品質.軍事指揮員的意志力對于穩定軍心、鼓舞士氣、激發官兵想方設法戰勝困難和提高堅持戰斗、爭取勝利的信心,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所以,軍事指揮員在具備普通軍人應有意志品質的基礎之上,有著更高的要求: 一是自覺.遂行任務時具有明確的行動目的,能全面正確的領會上級意圖,不講條件地貫徹執行,并能使自己的一切行動主動服從于目的,戰爭中能爭取和掌握主動權,積極搞好友鄰協同配合.二是果斷.復雜情境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迅速合理地處置矛盾; 險惡環境中,能鎮定自若,果斷確定應急對策; 多變情況前,能隨機應變,及時修正決心或定下新的決心.三是堅持.目標專一、始終不渝,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巨大的熱情,全神貫注地投入行動; 自始至終堅持不懈,在較長時間內為實現目的百折不撓地把行動進行到底.四是頑強.有意識地同心理上的厭倦、灰心、畏懼、恐慌等消極情緒作頑強斗爭,防止意志防線崩潰; 有目的地用理智去支配自己的感情、欲望和注意力,使之符合軍事活動的需要; 能自覺的警惕和抵制易引起行動偏離軌道的干擾因素的出現,抑制消極情緒和沖動行為.
4. 性格品質.性格決定著指揮員的戰場形勢判斷和戰略戰術決策,是軍事指揮員最重要的品質.軍事指揮員除了具有軍人的性格共性特征之外,還應具有崗位所需的特性: 一是納言用人.發揚軍事民主,走群眾路線,秉公納諫,集中群眾的智慧形成正確的決心; 尊重人才,信任部屬、尊重部屬并支持部屬的工作.二是勇敢機智.遇強不懼,具有敢打敢拼、不怕犧牲的決心和勇氣; 遇險不驚,能夠沉著應對,自覺調整心態和行為; 遇挫不餒,能及時化解恐懼、憤怒、悲哀、失望等消極心理; 剛柔相濟,在復雜多變的情況面前,敢于決斷作為、合理冒險和承擔責任.三是鎮定專注.精力充沛,充滿信心,情緒飽滿而穩定; 研究情況、謀劃對策專心致志,準備工作緊張而有條理,掌握情況和判斷情況全神貫注; 對意外突發事件能保持心理穩定,從容鎮定處置,指揮效率不會因此而引起不良變化.四是豁達大度.集體意識和整體觀念強烈,表達意見直截了當,不擔心觀點不成熟而被批評; 主動聽取他人的意見,坦然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樂于向別人求教,吸取他人的長處;取得成績不貪功,遭遇挫折不推過,胸懷廣闊,贊賞他人,接受他人存在的重要性.
二、持續的心理動力
1. 內在動力.內在動力主要來自迫切的需要、有效的興趣、堅定的理想信念.其中,需要是內在動力的直接因素,興趣是內在動力的間接因素,理想信念是最高標準,決定動力水平.作為軍事指揮員,其內在動力主要體現三個方面: 一是需要合理.將軍隊建設的需要、黨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個人需要的合理性與現實性的矛盾,追求在為國家和軍隊建設做出更大貢獻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二是興趣健康.自覺抵制低級興趣的影響,從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的需要出發,培養與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相適應的興趣,發展崇高興趣.三是理想信念堅定.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同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決做到"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忠于社會主義".
2. 外在動力.軍事指揮員的外在動力由外在事物的刺激作用決定,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目標引力.渴望把事情做得更有效而不冀希工作背后的獎賞和榮譽,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喜歡接受困難的挑戰,追求自我提高和升華; 二是外界壓力.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能正確對待領導和親朋的期望、上級的督促檢查和組織的批評懲罰,勇于為自己決策的失誤及不良后果負責,注重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
三、過硬的心理能力
1. 心理耐受力.實踐證明,人的心理耐力是有一定極限的,特別是在作戰過程中,任何一個人的心理耐受力極限被突破,就會患上戰斗疲勞癥.對于軍事指揮員而言,由于其崗位職責的特殊性,責任大于普通戰斗員,其心理負重力直接關系到戰爭的勝敗,因此,軍事指揮員必須能夠承受重壓、耐挫耐險、耐煩耐疲,能長期經受持續不間斷的高專注度的軍事指揮活動考驗.
2. 心理適應力.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未來震蕩》一書中指出,當一個人處于迅速和反常的變化之中,或者處于極為新奇的環境中時,他推測事物的準確性當然要驟然下降.在信息化戰爭中,軍事指揮員必須能夠適應戰況的瞬息萬變、戰場的嚴酷環境和態勢的頻繁轉換,始終保持心理的穩定性.
3. 心理應激力.未來戰爭前、后方失去明顯界線,心理穩定所依賴的地域屏障作用日漸弱化,這種作戰更容易達成行動的突然性,給軍事指揮員帶來意想不到的心理震撼,影響決策的制定和執行.軍事指揮員必須做到反應適度,在接受外界強刺激的情況下,能夠控制自己情緒,面對險境能當機立斷,及時形成正確判斷和決策,做到危而不亂,險而不怯,勞而不倦,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能保持良好的心理與精神狀態.
4. 心理調控力.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人們一般會出現反常的心理,領導者也不例外.軍事指揮員必須善于控制沖動,在情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強烈刺激時,特別是當敵方用激將法時,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防止急躁冒進,保持心理平衡,及時消除各種突發情況下產生異常心理反應,盡快恢復和保持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的協調統一.
5. 心理防護力.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強調: "戰爭中真正的目標是敵方決策者的思想,而不是敵方軍隊身體."心理戰已成為貫穿戰爭始終的重要作戰手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于兵戰,先于兵戰,"其實質是以特定的信息引起敵方的預期心理反應."[1]53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雙方的較量就是雙方決策層的心理較量.因此,軍事指揮員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品格,面對敵人的蠱惑、策反、離間,能夠牢固筑起心理防線,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名利所惑,不為美色所誘,在任何情況下永不變質,永葆本色.懂得心戰基本知識,善于接受、分析、統合信息,精于利用、制造和散布信息,能適時采取心理反干擾措施和組織心理進攻.
參考文獻:
[1]郝唯學. 汪小伍. 心理戰效果評估理論與實踐[M]. 北京: 軍事誼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