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應激所致損傷已被確定為部隊非戰斗減員和潛在戰斗力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战当歉邞さ奶厥馊后w,其裝備的技術含量高、訓練強度大,面臨的環境特殊、機動性強,易受空中風力、風向、噪聲、加速度、氣壓以及著陸場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跳傘訓練傷和事故傷。跳傘訓練是一種具有復雜性、高節奏性、危險性、應激強度極大的、特殊的飛行勞動,在跳傘之前的地面訓練和正式跳傘的過程中都伴有強烈的心理應激.現代戰爭條件下,對空降部隊開展信息戰和心理戰的教育訓練應該成為必備科目。
1、應激對空降兵心理健康的影響
1.1 應激源
跳傘損傷主要為四肢骨折脫位、脊柱骨折、神經損傷。以著陸傷最為多見,頭頸、下肢及脊柱是損傷的主要部位,新傘員更易受開傘沖擊力影響而失去對傘的控制能力。跳傘應激常導致空降兵心理高度緊張,容易引起一定的心理疾病甚至心理崩潰,導致傘降技術發揮失常,動作協調失衡,分析判斷和處理險情的能力下降,跳傘訓練傷增加.傘降訓練傷的發生原因中,心理因素占首位,特別是新兵,可能在空降訓練初期未熟練掌握傘降技術,對地形、地物的判斷力及適應力較差,遇到意外險情處理能力欠佳。
1.2 個性特征
人格特征是個體在對現實相對穩定的態度傾向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的心理特征,心理問題的發生與個性特征有關。Alloway認為良好的人格可以在生活事件對健康的沖擊中起到緩沖作用??战当娜烁裉卣鞯木褓|(P)、情緒性(N)、內外向(E)與SCL-90各因子分呈顯著正相關,掩飾性(L)與SCL-90各因子分呈負相關。說明性格孤僻、情緒不穩定、適應能力差、隱蔽性性格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多,而外向熱情、自信沉著者的心理健康問題較少.施旺紅等發現跳傘應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空降兵的心理健康,跳傘訓練顯著影響外向不穩定類型及內向不穩定類型的人格特征,而且高應激的訓練使其比入伍前情緒更易激動,焦慮、膽怯、認知等心理問題更加突出。適度且可控的焦慮可視為正常的應激反應,可以維持大腦的興奮性,促使個體以成熟的應對方式去面對。焦慮狀態可以通過有效的心理干預來消除,而特質焦慮是一種在不同時間、境遇中都保持相對穩定、具有個體差異的傾向或習慣,難以通過心理訓練及干預來改變.跳傘應激可明顯影響有關狀態和特質焦慮參數的變化.劉玉華等發現特質焦慮對飛行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影響最大,成熟型的應對方式較不成熟型的應對方式更能適應高強度的應激環境。
1.3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作為個體應對應激事件的一種重要社會特征資源,是心理健康的預測指標,可以影響個體對應激源的認知評價及緩沖社會、心理、軀體等刺激因素對心理的不良影響,在心理健康水平與正性、負性應激事件之間起到調節作用。積極的應對策略及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提高官兵心理應激適應能力,降低心理問題發生率.高社會支持個體在面對挫折時能調整自己的情緒與應對方式,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有效克服憂郁、焦慮、恐懼、敵對等不良心理反應,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緩解不良情緒,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從而維持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面臨跳傘應激及其他軍事應激事件時,空降兵個體通過接納和利用良好的社會支持以及實際可見的物質援助,緩沖應激事件產生的消極影響,提高對應激的認知評估能力,增強耐受和擺脫緊張處境的能力,保持和促進心身健康水平。
1.4 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與防御方式是心理應激過程的另一重要因素,可通過調節相應的軀體或情感反應等來影響應激的強度,從而改變對應激事件的認知評價能力。個體在高應激狀態下,若缺乏良好的應對與防御方式和穩定的個性支持,則心理損害的危險度是普通人群的兩倍。周軍研究結果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個體、干部以及老兵在應對應激時的中介方式上要更為成熟、積極,這與部隊多年的軍事訓練、軍營的磨煉、積極的應對密切相關。而新兵雖然以解決問題為第一應對方式,但其心理適應能力相對較差,仍多采用自責、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的心理應對方式。積極應對方式有助于空降兵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消極應對方式較多的空降兵伴有抑郁、焦慮、強迫、恐怖、敵對等癥狀的比率較高。
另外,空降兵的年齡、學歷、籍貫、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背景、入伍年限、也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2、應激時空降兵生理學指標的影響
2.1 與神經內分泌相關的生理學指標
2.1.1與交感神經相關的生理學指標:神經-內分泌軸系的改變是反應應激強度的重要指標。在應激狀態下,空降兵心理高度緊張,交感-腎上腺系統興奮性增高,血清兒茶酚胺分泌明顯增加,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肌的血液供應增加,引起體內多種激素和心肌酶的改變,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战当鴤闱皫滋煲呀洿嬖诮箲]、緊張等情緒反應,隨著時間的臨近,跳傘應激強度不斷升高。跳傘后血漿兒茶酚胺、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均較跳傘前明顯升高,但新兵較老兵升高更為明顯,提示跳傘應激對新兵來講是一種更強烈的應激源。
心率變異性(HRV)頻域和時域指標能夠準確反映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功能變化,是評價自主神經功能的重要指標。陳良恩等研究提示HRV可作為評價跳傘應激強度的重要指標,心理應激強度越大,HRV指標變化越大。也有人認為盡管高應激強度的跳傘存在交感神經的激活,但對心率和HRV指標的影響沒有預期的明顯.
2.1.2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系統相關的生理學指標:在應激反應中,HPA軸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應激反應最主要的表現之一為HPA軸功能亢進,導致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糖皮質激素(GCS)過度分泌。程傳苗等研究發現強烈的軍事應激引起反應機體內分泌變化的血清皮質醇和醛固酮均增加。應激反應后升高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通過CRF受體和自主神經系統抑制胃排空而引起胃腸道運動的改變.研究證實,應激可導致胃腸激素中的胃泌素顯著增高,促進胃酸分泌,損傷胃黏膜,引起胃潰瘍的發生。此外,應激還可導致神經內分泌激素和一些細胞因子升高,引起神經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2.1.3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相關的生理學指標:畢強等檢測到第3、4次跳傘后,由于恐懼、緊張心理加重,血清心肌酶中反映心肌受損的肌酸激酶及乳酸脫氫酶同工酶明顯升高,通過10次以上跳傘訓練后,抗應激反應能力增強,心肌酶類趨于平穩。跳傘應激狀態下心鈉素、血管緊張素Ⅱ(AngⅡ)的水平隨個體應激強度的增加和應激時間的延長而顯著增加,且AngⅡ在應激時增高的幅度遠超過皮質酮,可作為衡量地面傘訓效果的客觀指標,而且降低對反應較敏感者因心血管反應發展成高血壓病的風險。跳傘應激狀態下的內皮素增幅較小,且不隨應激時間和應激源強度增加而變化.
2.1.4與物質代謝相關的生理學指標:跳傘應激時機體能量和物質代謝的特點是分解增加,合成減少。
跳傘訓練中可出現應激性高血糖,血中甲狀腺激素FT3、FT4的分泌明顯增加,通過加速脂肪分解和對游離脂肪酸的應用來滿足對能量的需求,保證機體在更廣泛的程度上對抗應激源.休息15d后,跳傘員血清FT3、FT4水平明顯降低,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高應激狀態可引起血脂代謝紊亂,甘油三酯含量顯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則明顯降低.
2.2 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生理學指標
程傳苗等的研究發現強烈的軍事應激行為對機體免疫系統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軍事演習后官兵血清白介素(IL)-2明顯降低,IL-6、IL-8、腫瘤壞死因子(TNF)明顯升高。Jankord研究也顯示,機體在受應激刺激時,血漿IL-6水平顯著增高。Schedlowski發現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和淋巴細胞數量在跳傘后明顯增加,多次跳傘能減輕應激反應,新傘兵血中的IgA、IgG和老傘兵IgM濃度升高,說明跳傘應激對老傘兵免疫功能無影響,而新傘兵免疫能力有所下降。
2.3 與應激相關的神經肽
與應激有關的HPA軸系統以外的神經肽研究中,張莉等發現在跳傘應激狀態下空降兵新兵的血漿精氨酸血管加壓素(AVP)、神經降壓素(NT)、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神經肽Y(NPY)、血管活性腸肽(VIP)等神經肽均顯著增高,其中AVP增幅最大。故可認為AVP、NPY是一種應激激素,與其他相關激素協調發揮多種生物效應。
2.4 熱休克蛋白(HSP)
HSP是生命體中一個相對保守的蛋白質家族,依其分子量分為HSP90、HSP70、HSP60和sHSP(小HSP)4個亞族。幾乎所有的應激原均可活化HSP基因,導致HSP家族在細胞內不同位置的高表達??战当鴤銜rHSP合成增加,HSP70合成最多。HSP表達增強,作為細胞中膜蛋白、信號蛋白或功能蛋白等分子伴侶在體內促進蛋白質肽鏈的合成、折疊、伸展、裝配、運輸以及變性蛋白質的清除,可以有效地提高機體的應激適應能力.同時活化的HSP基因激活了巨噬細胞,其分泌的TNF對細胞產生了保護作用。
3、小結
綜上所述,跳傘應激可對空降兵的心理及生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應激相關心理健康問題和生理疾病。在現代戰爭和應付突發事件中,具有全方位快速機動能力和縱深突擊能力的空降兵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神經心理、免疫、內分泌機制等方面來探討空降兵跳傘應激評估及應激損傷的防護,對維護空降兵的心理健康,增強官兵的心理承受和適應能力,保證部隊的戰斗力,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