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是一種綜合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仿真技術,以及人機交互技術等發展而來的新技術。通過傳感器裝置與虛擬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使人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的感受與體驗。20世紀70年代,美軍開始投入大量經費開展VR技術在軍事領域的研究[1],近年來逐步將VR技術與醫學心理結合,為部隊心理衛生工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回顧近年來美軍在VR技術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為我軍戰爭心理應激防治提供參考。
1、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軍應激防治中的應用
1.1 軍人心理評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軍在人員選拔、人員再部署等方面,均有系統而又嚴格的心理評估標準。隨著VR技術的融入,不僅改善了傳統紙筆、計算機測試在方法和功能上的局限性,同時極大地提升了心理測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直觀、豐富、生態效度更高等特點[2].(1)軍人心理選拔方面。目前,美軍將最初研發用于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心理治療的“虛擬伊拉克(Virtual Iraq)”和“虛擬阿富汗(Virtual Afghanistan)”VR系統,逐漸延伸拓展到傳統的心理評估領域,形成虛擬現實認知能力評估測試系統(virtual reality cogni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est,VRCPAT1.0)[3].該系統通過復雜的數據集成,結合軍人在虛擬戰斗場景所表現出來的認知行為改變和生理變化,實現對復雜認知功能和作業績效的綜合評估,預測個體是否容易發生PTSD或者其他心理疾病,由此建議不予應征,或安置在非戰斗崗位,或接受應激心理訓練,以最大程度降低發生創傷后心理障礙的風險。(2)戰后人員再部署的心理篩查。阿富汗戰爭以來,美軍服役人員頻繁參與多項戰斗任務,有的甚至已經多達5~6次。研究發現,多次執行任務的軍人PTSD篩查陽性率,與第一次參與作戰任務的相比,是他們的1.5倍之多[4].以往采用簡易健康自評量表進行疾病風險評估,但是專家們認為評估效果并不完全可靠?!疤摂M伊拉克/阿富汗”系統創建模擬戰爭創傷事件的數據庫,在部署戰斗任務前,將士兵置身于虛擬戰斗場景中,監測官兵免疫、心血管系統等生理機能的影響,評估機體的應激適應負荷(allostatic load,AL),尋求能夠預測過度應激反應的敏感指標,是否具有PTSD的可疑癥狀等,以此決定誰可重返戰場,或需要休整,或者需要接受治療,甚至退役等。
1.2 軍人心理彈性訓練
美軍基于VR技術的模擬作戰訓練已逐步開展[5],尤其重視對軍人應激心理彈性的訓練[6].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美國陸軍準將Rhonda Cornum所下達的全維戰士健身計劃(CSF,2010),要求軍人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旨在提升軍人情緒應對能力及良好的回彈應變能力[7].CSF訓練依據認知行為療法的原則,教會士兵認識到認知在情緒情感中的重要作用,指導戰士了解自己對戰爭事件的內心想法或評價,引導他們以更健康、積極、更具彈性的方式來應對戰爭應激。虛擬現實軍人心理彈性訓練計劃(the stress resilience in virtual reality project,STRIVE)則是“虛擬伊拉克/阿富汗”VR系統另一個新的發展方向[3].
該計劃由30集交互式的虛擬故事組成,士兵如同沉浸在戰爭環境,虛擬場景被分為若干個等級,每個分級場景持續5~10min,隨后情緒沖突事件出現,緊接著場景定格,虛擬輔導員出現,指導士兵理性調整此時的情緒狀態,重建對虛擬事件的評價,增強他們在戰場應激條件下的情緒管理能力和應對能力,降低過度應激反應的發生。通過認知行為技巧方面的學習,旨在幫助士兵能夠積極面對創傷事件,從戰斗經歷中實現創傷后的積極成長。
1.3 軍人創傷心理干預
戰爭給參戰人員帶來巨大的心理沖擊,伊拉克戰后心理篩查發現,抑郁癥、焦慮癥和PTSD的檢出率為15.6%~17.1%,阿富汗戰后的比例為11.2%,迫切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傳統的暴露療法要求創傷患者進行想象暴露,但許多PTSD患者表現出無法或不愿進行想象暴露,甚至出現回避、情感麻木等問題,治療效果不理想[8].虛擬技術與暴露療法相結合,提供多感官線索來喚醒并激活相應的情緒加工,無需強迫患者回憶創傷經歷,并且還可根據患者的意愿精確調控暴露的強度,減少回避現象的發生。迄今為止,美軍已開發出越戰叢林[9],9·11事件雙子塔被撞擊時的虛擬場景[10],以及“虛擬伊拉克”和“虛擬阿富汗”系統[3、11-12]等,將虛擬現實暴露療法(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VRET)越來越多地運用到PTSD的治療中。治療師根據患者所提供的創傷事件逐次呈現不同的VR場景,幫助患者對創傷事件脫敏,最終達到治療目的。同時監測心率、皮膚電反應、呼吸等生理指標,幫助調節VRET的治療進度。
VRET遵循延長暴露療法的原則,通常需要9~12次會談,每次90min,每周1~2次[13].已有一系列臨床試驗證明了VR系統對PTSD、相關情緒障礙治療的確切有效性[14-15],VRET已逐漸成為一種非常有治療前景的、新的治療手段。
1.4 軍隊心理治療師培訓
運用VR技術建立虛擬病人(virtual patients,VPs)系統,主要針對初級臨床醫生的臨床技能培訓。目前VPs系統已設計了2個虛擬病人[16]:一個是男性,16歲,品行障礙問題,用以訓練臨床初級醫生如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另一個是女性PTSD患者,曾受過性侵犯,主要用來訓練臨床醫生與創傷患者的情感交流能力。
在此項計劃中,2名VP將以士兵的身份出現,訓練臨床醫生及軍事人員識別情緒低落或有自殺企圖的人群。未來還將VP系統用于訓練治療師在暴露療法中如何積極參與并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
2、目前研究的局限和未來展望
美軍將VR技術拓展應用于軍事應激防治領域,已逐漸形成運用VR技術全方位服務于軍隊,切實提升軍人作戰心理素質和防治戰后應激障礙的能力。然而目前研究仍存有一定的局限:(1)虛擬系統的沉浸感完全依賴于高品質的硬件設施和高性能的軟件系統,研發成本高,并且要求指導者與使用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交互設備操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VR技術的普及使用。(2)VR技術可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對象、任務來體現實時交互性,需要有強大的數據集成系統,能及時反饋,靈活調整參數,及時對硬件設施及軟件程序更新升級。一旦硬件或軟件系統出錯,就會干擾用戶的體驗,甚至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雖然現階段VR技術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已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在軍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研究將基于VR工具的靈活性與創造性使用而不斷創新,研究藥物與VR技術對情緒障礙治療的協同效應,已有人將一種名為D-環絲氨酸(D-ser-ine,DCS)的認知增強劑與VRET聯合應用治療情緒障礙[17];與fMRI、PET技術聯合使用,開展更廣泛深入的腦神經科學研究[13].
3、對我軍軍事應激防治的啟示
軍事領域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是現代軍隊信息化發展的重要體現。我軍當前可以借鑒美軍前期研究的成功經驗,將VR技術同戰爭需求緊密相聯,著力研發適合我軍軍事心理訓練的VR系統,在特殊崗位人員選拔、作戰心理訓練、應激障礙防治等方面有所作為。不僅可以增強軍隊作戰能力、提高軍人訓練水平,還能夠節省訓練經費、避免人員傷亡,加快我軍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相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神經科學、心理學、醫學等多學科的協同合作,必將為新軍事戰爭條件下的心理應激,如PTSD、各種情緒障礙等提供更貼切、更經濟高效的治療方案與措施;并能全程有效監控任務執行期間軍人的作戰績效和身心健康,為科學帶兵、合理用兵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