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文獻,針對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人員選拔以及官兵智力測評工具,具代表性的如王進禮于2006 年期間開發武警用智力工作特征測驗量表、知人能力測驗,許愛萍等2011 年間對基層官兵心理健康影響因素探索分析,孫旭2010 年采用模糊決策綜合評價法對士官選取效果進行評估。但這些方面不足以揭示出該領域研究的全貌,有鑒于此,課題組于 2013 年 9 月 13 日—15 日,利用校內圖書館電子資源,歷時3 天搜集和整理所有文獻。
1 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
武警為我國所特有稱謂,僅以國內文獻為限。在 “中國知網 \\( CNKI\\) ”中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和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4 個板塊中,輸入“武警”、“心理”、“武警心理學”、“軍警”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共有 452 篇相似論文。篩選研究對象非武警 \\( 包含公安現役部隊\\) 、非心理學的文獻,再對重復發表的文獻進行剔除,共有 255 篇從1989—2012 年的文獻入圍。
1. 2 方法
文獻計量法采用數學、統計學等的計量方法,研究某研究領域的分布結構、數量關系、變化規律和定量管理,并進而探討科學技術的某些結構、特征和規律 \\( 邱均平\\) ,已經廣泛運用于文獻信息計量、情報檢索、科學評價、詞表控制等方面。本文據此方法,并且立足權威性較強,具有文獻類型全、容量大、檢索途徑多等特點的CNKI 數據庫平臺,對所有文獻的期刊來源、作者群、研究方法、熱點趨勢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 1 文獻年代分布統計
從圖 1 中可以看出,從2006 年起,該領域研究逐漸興起,之前僅 1998 年有一定篇數,近幾年是關注熱點。通過逐年文獻量觀察,2004 年 \\( 占總文獻量 3. 92%\\) 后,該領域研究文獻大幅度穩步增長,2006 年為 10. 2%,此后一直是增長階段,2012 年為 12. 2%。
2. 2 期刊來源統計數據
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國著名文獻學家 Bradford 于 20 世紀 30 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文獻分散規律的經驗定律。其文字表述為:
如果將科技期刊按其刊載某學科專業論文的數量多少,以遞減順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為專門面對這個學科的核心區、相關區和非相關區。各個區的文章數量相等,此時核心區、相關區,非相關區期刊數量成 1∶ n∶ n2\\( n 的平方\\) 的關系。武警心理研究文章發表在 76 種雜志上,平均發文量為 3. 36篇。據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區所載文獻量占文獻總量的 1/3。通過對期刊發文量在 8 篇及 8 篇以上的期刊進行統計,共有 6 種,論文數為 92 篇,占文獻總量的 36. 08%。本文將這幾種期刊作為該領域核心期刊,這些期刊分別為: 《武警醫學》\\( 39篇\\) 、《武警醫學院學報》 \\( 11 篇\\) 、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 16 篇\\) 、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 \\( 10篇\\)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 8 篇\\) 、 《人民軍醫》\\( 8 篇\\) 。在這 6 種期刊中,只有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一種期刊屬于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 2013 年版\\) 中的核心期刊。4 種為醫學類期刊,2 種為學報,且 《武警醫學》、《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上發文量較多?!緢D1】
2. 3 研究熱點和趨勢以及內容分析
2. 3. 1 研究熱點和趨勢
2. 3. 1. 1 高頻次關鍵詞分析 CSSCI 中提供的關鍵詞高頻次分布、逐年變化、文章被引頻次可以揭示出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和趨勢。鑒于本研究領域文獻資料較少,關鍵詞逐年變化的反映力不強,同時,部分文獻關鍵詞不足 3 個或者多于 6 個,不符合關鍵詞要求規范,因此僅將關鍵詞高頻次顯示出。通過對 255 篇文獻資料的統計,共有 972 個關鍵詞,如表 1 所示,關鍵詞比例占 2% 以上的關鍵詞有心理健康、武警、武警官兵、新兵、武警部隊、癥狀自評量表、訓練。其中,武警官兵等又屬于武警范疇。因此,心身健康、武警的關鍵詞頻次最高?!颈?】
2. 3. 1. 2 文獻年代特征 從文獻標題檢索來看,1998 年前后主要是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2003—2005 年是與非典型肺炎相關的研究,2008—2010年是與地震、救援官兵。通過對關鍵詞的檢索統計,發現該領域的關注度有一定的規律,主要表現在 2003 年前后 SARS 的心理應對文獻較多,2005年后幾乎消失; 2008 年前后,汶川大地震救援官兵心理研究文獻較多,2010 年后幾乎消失; 20 世紀90 年代與當今大幅度使用 “SCL-90” 問卷情況相比,更多的使用的是其他問卷。
2. 3. 1. 3 核心作者群 查閱武警心理研究文獻,共有作者 225 人 \\( 第一作者\\) 。根據普賴斯公式:N = 0. 749 \\( nmax\\) 1 /2,其中 nmax 為最多作者文獻量,本文 N =1. 83,四舍五入取 2 篇 \\( 含 2 篇以上\\) 。我們將發文在 2 篇和 2 篇以上的作者稱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共 12 人,發文 37 篇,占作者總數的 5. 3%,論文總數的 14. 5%,少于核心作者應發文占總數的 20%。同時,發文數 1 篇的作者占90% ,核心作者發文大多為 3 篇左右。核心作者 10人來自于軍事部門,2 人來自地方研究單位,說明軍內,尤其是武警內研究人員是該領域最大貢獻者,譚百慶、王進禮、蔡麗萍 3 人論文被引頻次、發文量較多,為該領域的專家和權威。但是,該領域核心作者發文均在 3 篇左右,說明科研成果少,研究拓展度不夠高,后繼研究興趣不大。
2. 3. 1. 4 文獻被引頻次 通過對文獻搜索,文獻被引頻次在 6 次以上的共有 19 篇,作為高頻次引用文獻。這些文獻主要是官兵心理健康、壓力應對、生活質量方面,發表時間均在 2000 年以后;近年來的熱點是官兵心理健康、職業倦怠和壓力、獨生子女新兵適應度、武警用能力測驗編制,官兵心理健康一直是穩步提升的焦點; 研究人員開始將官兵對象拓展到高原官兵、獨生子女、住院官兵等易忽略群體。這表明,武警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和趨勢基本以官兵心理健康為主,擴展相關的人格以及應對方式、生活質量的研究,同時注重將焦點轉移到近年來出現的獨生子女官兵、高原官兵、住院官兵心理護理上。
2. 3. 1. 5 關鍵詞主題詞分布 近年來,該領域開始研究網絡游戲成癮對武警學員影響的文獻,局域網的心理咨詢問題,表明網絡對官兵心理工作影響得到重視。還有學者致力于武警官兵的多項能力測驗的研究,以及官兵職業壓力、應激障礙相關研究。通過關鍵詞分布可以看出,武警心理研究呈現不斷向上的趨勢,朝著全面、多樣的方向發展。
2. 3. 2 內容分析
2. 3. 2. 1 不同維度的關注度 表 2 中,通過對文獻逐篇統計分析,武警心理學研究領域中關注度較高的主要是武警官兵、心身健康、應激障礙、武警學員、訓練、人格、干預。武警軍人群體分類的維度中,武警士兵受關注度最高,尤其是士官群體和新兵群體; 機構層次維度上,基層官兵群體受關注度高于機關和非作戰部門; 任務分類維度中,救援官兵受關注最高,并且逐年穩定或有提升。表明基層官兵的生活質量、職業壓力、心理健康狀況、人際關系等問題逐漸成為焦點問題,而救援官兵較之于執勤崗位官兵應激方面障礙、心理健康問題更大。但是,罕見研究領導干部與文職干部的相關文獻。
2. 3. 2. 2 研究方法分析 限于篇幅,本文僅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走向進行論述。如表 3 所示,本文僅參照莫雷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分類系統以及王樹茂的心理學方法分類,將莫雷的 “理論思辨”與王樹茂的 “社會科學方法”進行合并成為 “理論思辨”,再根據文獻實際,增加 “計算機模擬、成果評估、流行病學方法、統計分析技術”4 種方法形成對該領域文獻研究方法的歸類條件。結果顯示,“問卷調查”和 “理論思辨”是該研究領域中使用較多的研究方法,新興方法如 “流行病學方法” “計算機模擬技術”也有涉及。所有文獻當中,問卷調查使用頻率占絕對優勢,表明最受研究人員親睞?!颈?-3】
2. 3. 2. 3 研究工具分析 武警心理研究中,問卷工具使用較頻繁的是 “癥狀自評量表 \\( SCL-90\\) ”、SAS、SDS、艾森克人格問卷。問卷綜合與單獨問卷使用有重復項目,便于準確。其他問卷包含壓力問卷、生活事件量表等等; 自編問卷主要是武警用的問卷,是武警心理研究人員專門針對武警研制而得。如前所述,該研究領域中,普遍關注的是官兵的心身健康以及人格發展和訓練培養等,因此,癥狀自評量表等較為普遍使用。尤其是癥狀自評量表,被一致推崇。值得注意的是,癥狀自評量表1989 年才被引進國內,但是在 21 世紀后才得以在武警心理學中廣泛使用。
3 討論
文獻年代分布表明,武警心理研究自 1989 年以來,研究興趣逐年上升。高頻次關鍵詞分布上,研究面逐漸擴寬,由只關注官兵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發展到官兵人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學應用,再到群體心理學的研究,將實驗設計、測驗編制等運用于人才選拔上,編制了武警用問卷編制,進而研究官兵生活質量提升、獨生子女適應度問題、網絡心理等方方面面,緊密跟隨時代步伐; 同時,不僅僅局限于人,還對武警擔負任務特殊性研究了群體性事件中攻心戰使用和手機與保密條令的矛盾心理學調和方式等實際問題。整體上看,該領域研究已經跳出了空白的泥潭,貼近武警部隊實際。
文獻年代分布表明,武警官兵心身健康關注最大。表明該領域研究隨重大事件而變化。關注度結果上,該領域研究對象幾乎涵蓋所有任務的武警官兵,主要為基層官兵; 內容分析上,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問卷調查和理論思辨,研究工具使用最多為 SCL-90,SDS、SAS 以及艾森克人格問卷; 期刊層次上,主要以武警部隊期刊為主,次之為解放軍期刊,還有心身醫學核心期刊,表明該領域已經取得一定研究進展,成果得到認可。
從武警心理研究的發文量來看,成果不多; 研究層次上,整體質量水平不高,大多集中于一般刊物上; 關注度上,研究面窄,大多局限于醫學視角下。內容分析上,目前該領域學者大多是非武警軍人,由于對該兵種了解不深就會導致研究對象和概念界定不清晰,如將消防、邊防等公安部隊稱為武警官兵等; 該領域還處于初級階段,許多理論和方法還簡單復制 “軍事心理學”,沒有體現出 “軍警”味,甚至沒有 “兵”味,研究方法單一,濫用 “癥狀自評量表”情況普遍; 對武警領導層與文職干部研究尚為空白,如何提高戰斗力和士氣的實證研究罕見。
武警心理研究重視保密。這樣來看,若無指導,非軍人學者參與、刊載在非軍隊期刊上的成果就有可能造成泄密的危險。方法上,要深入思考研究工具可行性,盡可能對國外工具進行修訂再廣泛施測于武警官兵,由于問卷 “無社會、年代以及個體差異性”,還存在 “極端值” \\( 是對極好或者極差的人群研究得出\\) 的弊端,不少學者提出了異議??梢詫⑸鐣茖W中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綜合考慮,將心理學中彌漫較久的 “二歧”視野的研究方式向 “整合”視野轉移,將新心性心理學中體證的方式結合起來。既可以使用中國傳統心理學中以人性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為引路,也可以吸收華人本土心理學中以人情、面子等為中國人特有心理的研究對象為思路,打開該領域新視界; 將武警視為 “人”而非 “物”,研究上從 “物種邏輯”向 “人種邏輯”轉變,以實踐為一體,將人的生物性、歷史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性統一進來,人與物是在實踐基礎上共同發展的關系。這樣,就將官兵心理和心理戰裝備等納入整合的視野,將群體凝聚力和個體發展差異融入到 “人”的研究范式上來。
唯有堅持貼近實際,引進軍外優秀成果,早日建立起真正適合于武警部隊需要的心理學體系,研發出提高部隊戰斗力的心理學 “武器”,才是當前任務。所以,務必加大對心理學專業人才引進。
參考文獻
[1] 王進禮. 武警用智力工作特征測驗的初步編制[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6,27\\( 21\\) : 2008 -2009.
[2] 王進禮,張月娟. 知人能力測驗與 MMPI 在精神疾病團體篩檢中的效度比較[J]. 中國臨床心理學,2007,15\\( 5\\) : 470 -471.
[3] 許愛萍. 新兵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J]. 武警醫學,2007,18\\( 10\\) : 764 - 766.
[4] 孫旭. 模糊決策綜合評價法在士官選取中的應用[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0,26\\( 3\\) : 60 -82.
[5] 王曰芬. 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的綜合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