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不是槍林彈雨,而是腦力碰撞”,①作為“第四種戰爭”,它已成為現代戰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姑涝俏臆娊洑v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局部戰爭之一,美軍在朝鮮戰場,對我軍開展了強度很高的心理戰。目前學術界對朝鮮戰場美軍心理戰的研究還比較薄弱,雖偶有文章論之,卻既未見引用一手資料,論述也較粗淺。研究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實施的心理戰,既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心理戰組織機構
朝鮮戰爭中,美國主要設立了四級心理戰機構。
\\( 一\\) 心理戰略委員會\\( 國家層面\\) 。1950 年 6 月,朝鮮戰爭剛剛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即設立了跨部會的心理戰略委員會。該機構的任務是制定全國性的心理戰政策,其中霍普金斯大學作戰研究室扮演了重要角色,專門從事心理戰目標國的背景研究、分析、評估,并對美軍在朝鮮的心理戰提出建議。朝鮮戰爭中,該機構主要對美國三軍組織心理戰進行宏觀指導。
\\( 二\\) 心理作戰總署\\( 陸軍層面\\) 。1951 年 1 月 15 日建立,下轄心理作戰、特種作戰和需求管理三個處。該機構直屬陸軍參謀長,首任長官羅伯特·麥克盧爾\\( 準將\\) 曾在艾森豪威爾手下任歐洲心理戰長官,經驗豐富。心理作戰總署主要擔負三大任務: 一是在總體上負責陸軍的心理戰行動; 二是指揮一些“非常規”戰事\\( 如掩飾與欺騙,類似今天的特種部隊作戰行動\\) ; 三是為所有的心理戰部隊\\( 包括朝鮮戰場的心理戰部隊\\) 提供訓練、物資和理論保障,并于 1952 年 4 月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布拉格堡建立了“心理戰中心”。該機構除指導朝鮮戰場上美國陸軍的心理戰外,還承擔相關的訓練和保障任務。
\\( 三\\) 心理作戰處\\( 遠東司令部層面\\) 。由負責情報的參謀長助理查爾斯·威洛比\\( 少將\\) 和曾對日本實施過心理戰的 J·伍德爾·格林\\( 上校\\) 領導。美軍遠東司令部建立心理作戰處,主要負責在心理戰方面對遠東地區的任何敵對事件作出反應,并制定對策。該處原僅 6 人,1950 年底擴充到 35 人以上,后又增至 600 人,其中中國人和韓國人 132 名\\( 包括舞臺明星、新聞記者、雕刻家、美術家等\\) 。在朝鮮戰爭期間,該機構直接指揮和協調朝鮮戰場上的心理戰。
\\( 四\\) 心理作戰科\\( 第 8 集團軍層面\\) 。1951 年 2 月建立,下轄設計、情報、執行 3 個組及附屬單位,負責指導派遣至下級司令部及其他作戰單位的心理戰人員的工作。根據戰場需求,隨時設立師級單位的心理戰軍官,該軍官屬顧問性質,負責司令部作戰計劃中心理戰部分的制定與實施。
在朝鮮戰場上,第 8 集團軍心理作戰科直接組織該軍所轄部隊的心理戰活動。
具體實施心理戰的主要是以下 3 支專業力量:
一是第一無線電廣播與傳單大隊\\( 負責戰略性心理戰\\) 。1951 年 4 月在堪薩斯州賴利堡建立,同年 8 月抵達朝鮮,負責所有的戰略心理行動。該部隊由 3 個連組成,即指揮連、流動無線電廣播連、印刷連,其作戰對象不是與美軍對陣的中朝前線部隊,而是其后方的廣大軍民,范圍大得多。
二是“聯合國軍司令部之音”\\( 負責戰役性心理戰\\) ?;嘏_設在日本東京。該機構在朝鮮內戰爆發后第 4 天即 1950 年 6 月 29 日就開始運作,其 31 個轉播臺則分設大坂、廣島、新瀉、松本、福岡和鏡島等地。播音經這些發射臺送出去,再由韓國 KBS 電臺\\( 先在釜山,后在漢城\\) 進行轉播,可覆蓋朝鮮全境和中國大陸。
三是第一喇叭和傳單連\\( 負責戰術性心理戰\\) 。美軍介入朝鮮戰爭后,位于堪薩斯州的戰術信息大隊\\( 僅 28 人,系二戰后經裁撤保留下來的心理戰部隊\\) 被擴充為第一喇叭和傳單連。該連由連部和 3 個排\\( 宣傳排、出版排、喇叭排\\) 組成,于 1950 年 9 月 8 日進入朝鮮,成為美第 8 集團軍心理作戰科的一支戰術心理部隊,活動地域為一線部隊前沿 40 英里范圍內,任務是為作戰行動提供支持。
二、心理戰實施載體
正如美國心理戰專家斯蒂溫·E·皮茲所言: “拋撒傳單、無線電廣播和新聞宣傳,以及用飛機和車輛上的喇叭廣播,這些是朝鮮戰爭中主要的心理戰活動?!雹賯鲉?、廣播、喇叭,構成了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實施心理戰的主要載體。
\\( 一\\) 傳單
傳單具有很多優點,如內容簡潔、觀點明確、重點突出; 攜帶方便、便于隱藏; 抗干擾性強等,在朝鮮戰爭心理戰場占有重要地位。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投放傳單超過 20 億份\\( 其中對志愿軍拋撒6000 多萬份\\) ,是其“使用最多的心戰工具”。② 據中方史料記載,志愿軍某團 9 連 14 個政治工作者曾搜集燒毀 3500 多份美軍傳單。③美軍在志愿軍一個連級單位陣地上投放的傳單密度就這么大,其傳單心理戰力度之大,可見一斑。
美軍將傳單分為三種,即指示類傳單、信息類傳單和勸導類傳單。
所謂指示類傳單,顧名思義,就是對目標受眾發出指示的傳單。譬如,當美軍要轟炸某地時,往往利用傳單對該地區居民發出警告,讓他們在美軍采取行動前離開其住所或工廠。美軍認為,這種心理戰比較容易產生效果: 當居民們離開后,發現剛才所呆的地方一片火海,多少會對美軍生出感激之情,而且很容易接受美軍下一次的傳單指示,并采取相應行動。信息類傳單則將“真相”告知目標受眾。在戰場上,不管是出于打發時間還是獲取“真相”的目的,信息都成為軍人精神上的必需品。而軍人在戰場上要及時而全面地獲取信息非常困難,所以美軍將散發信息類傳單作為心理戰的重要手段。美軍一方面認為此類傳單“必須要在不帶明顯宣傳痕跡的條件下登載目標受眾感興趣的新聞”,①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傳單信息的“及時性”。例如,志愿軍前線部隊最早就是通過美軍的信息類傳單得知朝鮮停戰談判消息的。美軍根據心理學上的“優先律”,認為志愿軍官兵有可能易于吸取并接受美軍散發的信息類傳單傳播的信息。
勸導類傳單試圖說服目標受眾采取某個行動或改變主意,最終達到“勸降”目的。所以,美軍也十分注重散發勸導性傳單。比如,美軍曾將志愿軍變節分子趙希庭的勸降信制作成勸導類傳單,附以趙的親筆簽名,然后投送到趙的老部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 195 師第 585 團。②美軍用于投放傳單的工具主要是飛機和大炮。美軍用飛機投放傳單有一個發展過程。戰爭初期,美軍心理戰人員在飛機上打開成包的傳單,然后將其扔下飛機。不難想見,高空風大,不少傳單被吹回了機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軍后來將成包傳單綁上雷管,在飛機上拋下傳單包,讓雷管在空中一定高度爆炸,炸開傳單包并拋撒傳單。在朝鮮戰場上執行心理戰任務的美軍飛行員比爾·克洛普曾回憶說: “傳單是打成包的,尺寸大概是 15 × 12 × 9 英寸,包在棕色牛皮紙里用細繩扎起來。在繩結里捆上一個裝有一英尺長引信的雷管。在引信的最后是一個點火器,拉一下栓就點著了。我們在 6,000 英尺到 8,000 英尺的高度投下傳單,雷管要在大約 2,000 英尺的高度炸開傳單包散出傳單?!?/p>
③為安全起見,美軍后來決定,用飛機散發傳單時,增加飛機飛行高度,將包裹傳單的“牛皮紙”換成集束炸彈架或空煙霧彈,一般在 15000 至 25000 英尺的高度將其投下。延時分離炸藥在離地1000 至 2000 英尺的高度爆炸,傳單從彈殼中撒出,散落到目標區域。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也注意用大炮發射傳單。當然,與飛機相比,用大炮發射傳單有優有劣: 缺點是只能在戰術范圍內使用,且投送數量不足,如 105mm 榴彈炮 1 枚炮彈只能填裝 400 張 4 × 5 英寸的傳單,這僅為用 M16—A1 型集束炸彈架空投傳單的約 1 /131; ④優點是不像飛機那樣,需要看天氣的臉色,美軍認為用大炮發射傳單對戰役戰斗的支持效果直接而明顯。
美軍在傳單的設計上非常講究,強調“適當”,即“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向適當的人傳遞適當的信息和做出適當的建議?!?/p>
⑤以美方自認為散發較為成功的“安全通行證”\\( 指示類傳單\\) 為例,首先,不將它印成“投降證”,為的是避免刺激對方的自尊心; 其次,它蓋有侵朝聯軍總部和總司令李奇微的簽章,充分考慮到了中朝軍人對“簽章”的所謂信任感; 再次,安全通行證的一面繪有投降路線圖,另一面則印成紙幣,以方便對方藏在錢夾中,躲避搜查。美軍還將有的傳單制作成“半傳單半實用工具”,如漫畫、信紙、象棋盤、日歷、卷煙紙、玻璃紙防雨袋等。志愿軍陣地在朝鮮戰爭中收到的美軍傳單有 118 種之多,⑥此類“變種傳單”迷惑性極大。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指出,“如果揀到了,使你感到雖然是傳單還可以當文具,吸引你收起來”。⑦ 志愿軍由于后勤物資供應不足,的確出現了有些官兵用美軍傳單訂寫字本、做卷煙紙、做帽墊、糊信封、糊防空洞、包裝藥品、寄回國內,甚至藏匿保存和進行傳播的現象。①
\\( 二\\) 廣播
與文字心理戰相比,聲音心理戰有其特殊優勢: 一方面,傳單往往遭到對方清理和收繳,而從收音機或喇叭里傳出的聲音則是對方難以清繳的; 另一方面,聲音心理戰不會耽誤對方正常作業,可以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聽。志愿軍參戰后,美軍操縱的“聯合國軍司令部之音”每天用朝鮮語和漢語播報 90 分鐘的新聞及述評,并予以重播。
該電臺規定了“四項基本原則”: 1. 給聽眾充裕的時間收聽,這意味著每次廣播的時間要長,而且要定時廣播; 2. 傳遞信息要簡潔,這樣即使是私下收聽者也能聽完全部內容; 3. 允許重復播放,但要避免單調; 4. 采用聽眾感興趣的材料。②美軍發現,用女性和降兵充當播音員,對中國人最有吸引力。為美方工作的女性播音員往往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或朝鮮人,她們的播音方式不是“開門見山”,而是“循循善誘”: 開始往往稱自己是“被迫來作宣傳的”,還偽裝很進步,邊哭邊訴她如何受壓迫,志愿軍如何光榮,如何英勇,這樣既可引人傾聽,又利用志愿軍的同情心免遭炮擊,然后才慢慢轉到反動宣傳上去,如稱聯合國軍優待俘虜等。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認為,美軍“有些宣傳很注意抓住你的心理”,至少表面上“真的很體貼你,很愛護你,很尊重你的人格,很誠懇”。③ 此外,美軍很注意利用被俘變節的極少數志愿軍官兵進行廣播,其中不乏是解放戰爭后期起義和即俘即補而沒有來得及改造的國民黨軍隊官兵。
美軍所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美軍廣播的造謠欺騙和強詞奪理從根本上不可能“打動”中朝官兵的心理。此外,從技術上分析,美軍的廣播心理戰也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美國軍內外廣播協調差,造成宣傳口徑不統一。當時,作為軍外媒體,設在紐約的“美國之音”信息非常靈敏,反應也很快。如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后,“美國之音”確認此消息,很快進行了報道。但是,設在東京的“聯合國軍司令部之音”反應則謹慎或遲鈍,剛開始很少直接提及中國軍隊,而使用“一支新到軍隊”,11 月 7 日又稱“外國共產黨”,11 月 12 日才明確參戰者是中國軍隊。美軍戰后進行總結時,認為“聯合國軍司令部之音”與軍內其他機構協調良好,但與軍外機構之間運作關系很差,結果“人們收到混雜信息時會感覺迷惑,發送者的可信度也受損,這在心理戰中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過失”。
④二是廣播稿書面語言多,口語使用少,難以打動聽眾。按照美方自己的話來說: “節目的風格太文學化,生硬,太正式,聽起來象是書面語。極為經常的是,文稿的寫作者使用了不能順暢地被翻譯成漢語的西方俚語,……文字上用的不是日常漢語?!雹萑怯行┎ヒ魡T照本念稿。部分播音員播音時,聽眾盡管看不到其模樣,卻能感覺他們在念稿子,不是自發和自然地表達心聲。當然,他們理屈詞窮也只能按照官方定調發聲。連美軍自己也認為: “他們聽起來象在進行干巴巴的演說,這會很快就讓中國聽眾厭煩?!雹?br>
\\( 三\\) 喇叭同為聲音心理戰,喇叭和無線電廣播最大的區別是覆蓋范圍不同。無線電廣播的覆蓋范圍廣,而喇叭\\( 即使是大功率的喇叭\\) 聲音傳播半徑一般在戰斗前沿 40 英里以內,所以只能作戰術性運用。除了用于戰場喊話,美軍喇叭還常播放兩類音樂。一是鄉愁音樂,以企圖勾起志愿軍官兵對故鄉和故鄉親人的懷念,從而動搖其作戰決心與意志; 二是恐怖音樂,美軍企圖用“陰森森的聲音,借助東方迷信以引起敵人的恐懼”。①美軍的喇叭心理戰主要依賴三種載體,即飛機、吉普車和坦克。其中,吉普車由于缺乏防護設備,易遭攻擊,效用不如坦克; 坦克雖有裝甲保護,但受到地形限制,效用又不如飛機。美軍心理戰工作者迪克·休斯\\( 中尉\\) 詳細描述了在飛機上使用廣播的情況: “當中共軍隊和北朝鮮人民軍與南朝鮮軍隊對峙的時候,我們首先給中共軍隊和北朝鮮軍隊扔下了投降通行證,然后就盡可能低地在他們的上空盤旋,并通過喇叭勸說他們撿起通行證投降。麥克風里講話的人是金保羅———來自香港的一名中國商人,戰爭開始時他正在漢城經商,然后留下來幫助聯合國軍工作。我們將離開那個地區,而戰斗機將進來丟下汽油彈之類的東西。然后他們離開,我們再回到敵人的上空,那么保羅又可以再次勸說中共和北朝鮮軍人拿著通行證來投降,否則就讓他們遭受同樣的對待?!雹谥驹杠姏]有制空權,并且規定不準對空中的敵戰機進行射擊\\( 對高空飛機射擊不僅無效,反而會暴露自己,遭到轟炸\\) 。然而,美軍用于心理戰的喊話飛機與戰機不同,它一缺乏攻擊武器,二必須飛得很低,往往離地面只有 300 至 400 英尺,有時甚至在美軍所稱的“聯合國軍陣地周圍敵軍占領的山頭以下的高度”。因此,這類飛機經常遭到志愿軍射擊,機身被打穿,機組人員傷亡。同時,志愿軍還常在山谷間拉起鋼索,不必浪費子彈就可毀壞這類低飛的喊話飛機。美方資料顯示,一些美軍 C - 47 喊話飛機就是被鋼索絆到毀傷的。美方喊話飛機在戰爭初期的下場,或者“機身總帶著若干窟窿”,或者“一去不回”。③ 后來,美軍進行了改進,將喊話飛機保持在空中離地面 8000英尺的高度,只要喇叭喊話聲音能傳到地面就行。盡管如此,美軍的空中喊話仍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點,正如臺灣心理戰專家許如亨所說: “不管如何去改善,空中喊話作業始終無法克服噪音干擾\\( 筆者注: 指飛機引擎發出的噪音\\) 及安全顧慮的問題?!雹?br>
三、心理戰技巧
在朝鮮戰爭的心理戰場上,美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一樣,都注重分化瓦解對方陣營,具體實施中都采取了“節日攻勢”等形式。由于美軍在心理戰的技術裝備、作戰經驗等方面更具優勢,其戰術也呈現出相應特點。
\\( 一\\) 與武力戰密切配合
心理戰與軍事打擊配合得好,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美軍喊話為例,據中方史料記載,它往往“夾雜著猛烈的炮火,喊喊打打,反復進行”。⑤ 美軍喊話飛機與地面部隊配合比較密切,當地面部隊實施猛烈攻擊的同時,并告知喊話飛機上心理戰人員志愿軍沒飯菜吃的信息,喊話飛機上心理戰人員立即高喊: “中共官兵們注意,不要白白餓死,趕快到聯軍這邊來,熱騰騰的飯已煮好,正等著你們呢?!奔s 20 分鐘后,地面部隊通報: “效果很好,投降的人數已經有 1,542 名了,繼續廣播?!辈灰粫?,地面部隊又通報說: “現在已有 1,551 名了……”①美軍用當時人們不可能去核實的投降人數來蠱惑對方的軍心。為了收到心理戰的最佳效果,美軍喊話飛機一般在一個目標上盤旋 1 小時左右。
\\( 二\\) 形成“試驗—改進—推廣”模式
朝鮮停戰協定簽定后,美國陸軍進行了總結。其中,心理戰總結的成果之一是《戰時傳單入門》,其特別強調一點: 信息的內容要“以來自同一文化群體的一組俘虜作為目標進行預先試驗”,“針對目標受眾進行抽樣測試”,這樣“可以在應用前使計劃得到改進”。② 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即美軍廣播節目的改進。美軍廣播節目正式向志愿軍播出前,一般先找“語言小組”進行效果評估。
語言小組由近 20 名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組成,都受過良好教育,大都在美國生活過,年齡 20 ~ 60歲,包括學生、老師、科學家和政府官員,其中相當一部分新近從中國來,熟悉中國廣播的類型與風格。語言小組曾對美軍廣播的書面化語言和念稿的缺陷提出了意見,促進了美軍廣播節目的改進。
\\( 三\\) 注重使用女性播音員
軍事心理學認為,戰場上出現女性的聲音,往往會勾起士兵們對“留在家鄉的女人的思念”。③據美方資料記載,美軍一名參與對志愿軍進行廣播的中國女性叫“蘭莎”\\( 化名\\) ,原是中國的一名藝人,因家人住在北京,未使用真實姓名。她充當美軍播音員的原因,是可以獲得 50 美元的周薪。
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美軍的巨型喇叭里傳出一個女性軟綿綿的聲音: “共軍士兵們! 你們今天過年啦,可你們呆在山上多苦! 吃不上飯,喝不上水,腳也凍腫啦”,“我們聯合國軍隊,是為解放朝鮮來的,聯合國已經宣布你們是侵略者”,“投降吧! 中國人! ”④美軍利用女性進行廣播,對意志薄弱分子也的確有一些效果,一名被俘變節的志愿軍這樣供述: “4 個月以前,我聽見一個女人用中國話在你們的喊話飛機里面喊話,我想如果美國飛機可以載著女人在我們的陣地上慢慢盤旋,那么我們這一邊就是打敗了?!雹?br>
四、心理作戰效果
從心戰裝備、技術手段和作戰經驗看,美軍都占據了絕對優勢,他們自己也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美國和臺灣方面的記載中,筆者發現如下 5 個數據: 127 人———這是美軍自稱的他們的戰術心理戰取得的一次較好戰果,美軍以 4 架 C - 47 飛機撒下勸降傳單,致使 127 名對方士兵各持一張安全通行證投降; 10 萬多人———這是美方所說的受美軍心理戰影響而投降的北朝鮮和中國志愿軍總人數; 1 /3———這是朝鮮戰爭中所謂受美軍心理戰影響而向聯合國軍投降的“中共和北韓士兵”占總投降人數的比例; 30% ———這是 1950 年聯合國軍的俘虜中,所謂受心理戰影響而投降的北朝鮮軍隊和志愿軍占總投降人數的比例; 50% : 這是 1951 年聯合國軍的俘虜中,受心理戰影響而投降的朝鮮軍隊和志愿軍占總投降人數的比例。
⑥僅從以上數據看,美軍實施的心理戰似乎“戰果輝煌”,但事不盡然。這里需要著重指出三點:
第一,這些數據水分相當大。美方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志愿軍戰俘,但美方心理戰專家自己也承認,“許多戰俘因急于討好審問人員而只說其想聽的話”。① 比如,當美方問到“你是否因為撿到我們的傳單或聽到我們的喊話而投降”這樣的問題時,對方多半回答稱是。第二,單就從這些無從核實的數據看,上述相關統計數據將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投降人數混合統計,沒有志愿軍方面的確切數據。因此,美軍心理戰對志愿軍起到多大作用,并無確切證據。第三,所謂“投降”的志愿軍人員中有不少是解放戰爭后期被俘或起義的、沒有經過很好改造的原國民黨軍人員。
結論
美軍在朝鮮戰爭的心理戰場使出渾身解數,盡管取得了他們自稱的一定成效,但其所得總體來看是極其有限的。特別是從中國人民志愿軍方面講,在鞏固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思想陣地面前,美軍心理進攻難鑄奇功。
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曾強調,志愿軍是“真正來自人民的、有著高度的政治覺悟和高貴品質的軍隊”。
②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杜平進一步指出,美軍心理戰盡管花樣不少,但“在我軍有政治覺悟的干部戰士中,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只會更加激起我軍的對敵仇恨和增加殺敵勇氣”。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在 1959 年關于抗美援朝敵軍工作的一份總結材料中也寫道: “提高部隊的階級覺悟,是粉碎敵人‘心理戰’的主要基礎?!雹茏鳛榕杂^者,來自日本的評價也很能說明問題: “中國軍隊的這種勇敢戰斗精神和堅韌性,到底來源于什么呢? 那大概不單純是強制和命令??赡苁且驗閷伯a主義的信仰,對帝國主義的憎惡,堅信現在進行的這次戰爭是‘正義戰爭’,這些都滲透到了中國軍隊官兵的心靈深處和骨髓之中?!?/p>
⑤這提醒我們兩點: 第一,人民軍隊思想陣地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在朝鮮戰爭已經結束 60年后的今天,在現代戰爭的條件下筑牢我軍思想防線更為重要。第二,必須著力提高心理戰場的戰斗力。鞏固的思想陣地曾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特有的優勢,但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要實現我軍官兵思想高度統一和鞏固,相比過去更加困難。因此,必須增強我軍與對手抗衡并勝出的心理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