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野外駐訓由于軍事訓練強度大、居住條件差,多濕寒、蚊蟲,飲食相對單調,無法滿足營養所需等,極易導致官兵產生抑郁及焦慮等情緒[1-2].駐訓期間,官兵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如果適應不良易出現情緒不穩等心理問題。
2014年7-9月,我們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3]對團體心理訓練前后野外駐訓官兵的心理水平進行了測評?,F分析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整群抽取3個野外駐訓單位官兵5670例,均為男性;年齡18~59歲,平均23歲。軍齡1~41年,平均5年。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5670份,有效問卷5581份,無效問卷89份,有效率98.4%.
1.2方法
1.2.1 團體心理訓練
我院每年承擔野外駐訓、演習官兵心理保障任務,目的在于積極解除廣大官兵思想包袱和心理困惑,降低駐訓期間因心理問題導致的嚴重事故的發生率,提高訓練效果。本次心理專家設計了如下團體活動:(1)介紹專家團隊及此次活動的內容及目的。(2)團隊破冰類熱身活動,包括雨點變奏曲、手指操、拍背操、拍手操等破冰類熱身活動,以調動官兵的積極性,使心理專家與參與官兵能夠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3)由心理專家組織官兵進行團體活動,包括壓力圈、集體作畫、快樂多米諾、泡泡糖等,目的在于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改善人際關系。每次團體活動只安排一個內容,根據場地大小及參與者同質性或異質性等進行具體安排。(4)團體活動后做放松訓練,包括肌肉、呼吸、想象放松等,教授參與官兵日常梳理情緒的方法,使參與者對剛進行團體活動的積極意義認識更深刻。(5)結束語,總結活動體會及積極正向的祝愿。每一個參與小組在駐訓期間共接受7次團體心理訓練,每7天安排1次,熱身活動和團體活動每次更換不同主題。
1.2.2 測評工具
采用SCL-90進行測評:SCL-90共有90個條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等9個因子。采用5級評分:1分,無;2分,輕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嚴重。分值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凡1個因子分值≥2分或總分分值≥160分,或陽性項目數≥43個者為篩查陽性。測評以營為單位,測評前由具有心理學知識的副主任醫師或主治醫師對受試者進行詳細講解,并在統一指導語下進行。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駐訓官兵
SCL-90陽性檢出情況本次共篩查出陽性540例,陽性率9.7%(540/5581)。其中,總分≥160分者392例,為72.6%(392/540);陽性項目數>43項者495例,為91.7%(495/540);單個因子分值≥2分者503例,為93.1%(503/540)。
2.2駐訓官兵
SCL-90測評結果與中國軍人常模[4]及中國成人常模[5]比較駐訓官兵SCL-90總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顯著低于中國軍人常模(P<0.01);除軀體化因子分值外,SCL-90總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值均非常顯著低于中國成人常模(P<0.01)。見表1.
2.3駐訓官兵團體心理訓練前后
SCL-90總分及各因子分值比較團體心理訓練后,駐訓官兵SCL-90總分及強迫癥狀、焦慮因子分值顯著低于團體心理訓練前(P<0.05);SCL-90其他因子分值團體心理訓練前后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本結果顯示,駐訓官兵SCL-90總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非常顯著低于中國軍人常模;除軀體化因子分值外,SCL-90總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值均非常顯著低于中國成人常模。提示此次駐訓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優于絕大多數軍人,這與王紅巖等[1,6]的研究不一致。究其原因:(1)本次駐訓部隊是一支官兵體能、心理素質等方面均為優秀的部隊;(2)近年來,對新入伍士兵的篩選更加嚴格,要求學歷須在高中以上;(3)本次駐訓部隊的士兵軍齡較長,對軍營的生活較為適應;(4)部隊越來越重視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力求提升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有文獻[7]報道,軍演過程中的地區環境氣候、生活條件,軍演任務輕重和危險程度,人際關系和社會家庭的理解支持等都可能成為參演官兵的心理應激源。當人體處于應激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表現為警覺性增高、反應迅速;而過度應激則可能出現緊張、發抖、動作失靈、心率增快、血壓增高、多汗、失眠等;嚴重者可出現多種應激反應,甚至出現嚴重精神障礙[8].王一牛等[9]報道,在應激狀態下,焦慮是軍人最常見的情緒反應之一,表現為緊張、恐懼、憂慮和神經質,多伴自主神經功能亢進,一般為一過性,在適度且可控情況下,焦慮可視為正常應激反應。
通過團體心理訓練,可有效緩解駐訓官兵的焦慮情緒。我們整群抽取3個駐訓單位官兵1047例進行團體心理訓練,團體心理訓練前陽性檢出率為8.6%,而團體心理訓練后3.4%;SCL-90總分及強迫癥狀、焦慮因子分值顯著低于團體心理訓練前。提示,采用放松、游戲等訓練方式,運用切實可行、官兵易于掌握的人際溝通技巧和心理行為訓練,對改善官兵的人際關系、釋放不良情緒、提高官兵的心理適應能力、緩解心身疲勞、激發工作熱情,增強意志力和自信心,培養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等均具有重要作用[10-11].
綜上所述,本次調查的駐訓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個別官兵因不適應環境而產生各種應激反應,特別是心理健康檢出陽性者,部隊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減少非戰斗減員,增強部隊戰斗力。
參考文獻
[1] 王紅巖,顧春紅,孫潔,等。野外駐訓官兵與留守官兵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臨床軍醫雜志,2011,39(5):972-973.
[2] 王煥林,崔庶,陳繼軍,等。中國軍人心理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流行學調查[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69.
[3]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131.
[4] 王煥林,孫劍,余海鷹,等。我國軍人癥狀自評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結果分析[J].中國精神科雜志,1999,32(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