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威懾目標的設定
心理威懾發揮效用是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威懾能否取得成功,首先取決于威懾能力與目標是否協調。心理威懾是為實現特定的戰略目標服務的,威懾能力與戰略目標相協調是確保心理威懾效果的重要前提。根據認識論原理,心理威懾就是使對方通過對當前客觀現實的認識和感知而引起心理反應,從而改變自己的決策和企圖。這種“客觀現實”就是雙方的威懾能力。威懾能力是實施威懾活動的基礎,是雙方在某一目標上力量的反映。力量和目標息息相關,力量是目標的基礎,目標是力量的參照。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任何威懾都只能是虛張聲勢; 失去了參照,力量則只是一種沒有比較的存在。能力是力量的互動,它不僅考慮到威懾者為達成目標所愿投入的力量,也考慮到威懾對象為了維護目標所能投入的力量。以有限的力量作用到有限的目標上,便能獲得相當的能力,即使是弱國,只要其目標選擇適當也能擁有相應的威懾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弱國由于目標對其生存利益攸關,其做出反威懾決心比威懾方要堅決得多,也就是說其可信度更高。
二、威懾決心的樹立
就作用機理而言,心理威懾是通過威懾信息使對方感受到危險,造成心理上的恐懼感,破壞對方的心理平衡,以遏制對方或使對方屈服; 心理威懾是給對方傳遞信息而不是行動,即通常使用非戰爭手段,如通過發布戰爭宣言、實施示威性演習、調整部署等,以顯示實力和決心,從而達到制止戰爭或使對方屈服的目的。心理威懾通常并不是通過軍事力量的實際較量結果顯效,而是通過對較量結果的事前判斷產生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威懾顯效的過程是一個心理過程,是一個控制對方的戰略判斷,從而影響其戰略決策的過程。心理威懾的指向是威懾對象的心理,其效果取決于威懾者使用力量的意志。使用力量的決心本身就是重要的威懾力量,意志越堅定,威懾效果越大。同時,決心也是相互的,威懾方有做出威懾的決心,被威懾方也有做出反威懾的決心,關鍵看誰的決心更堅決,是威懾方相信被威懾方會做出反擊,還是被威懾方相信威懾方會使用其軍事力量。
三、威懾重點的圈定
依據對象的不同,心理威懾的對象可以分為三種,相對弱小的、實力相當的和相對強大的。一般來說,相對弱小的對手由于力量有限,在與強大對手發生沖突時,只要不涉及其核心利益,一般會選擇退讓; 但是一旦其核心利益受到威脅,且感覺無路可退時,往往會采取孤注一擲式的攻擊。因此,針對弱小對手的心理威懾,可以通過力量展示,使其感到恐懼; 通過營造有利態勢,使其感到無能為力; 通過對其核心利益的保證,消除其疑慮心理。
實力相當的對手是軍事實力與威懾者相當的威懾對象。由于威懾雙方實力相當,因此要懾止對手更需從給其造成更大傷害的角度去影響其代價風險評估,強化得失的不對等性,動搖對手意志,以此達到懾止對手的目的。強大對手是在軍事實力上比威懾者更強大的威懾對象。在雙方力量比較上,威懾者處于弱勢。雙方發生沖突的領域對于兩者來說利益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 對于威懾者而言,往往涉及核心利益; 而對于強大對手而言,利益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對較低。此時開展心理威懾,核心是讓對手明確威懾者有捍衛核心利益的能力和決心,在對于將戰爭強加于威懾者頭上時,定會不惜一戰,并力求使對手付出的代價超過它從戰爭中所謀取的利益,以侵略得不償失威懾對手。
四、威懾手段的運用
心理威懾中,傳統手段主要是軍事力量展示和外交宣示?,F代條件下,經濟手段、科技手段和心理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對象的多元性,要求心理威懾須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必須樹立整體威懾的理念: 只有綜合運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各種手段,將分散的威懾力量、勢能有效聚合起來,集中釋放,才能獲得最佳威懾效果。必須強化整體威懾的意識: 既要重視軍事威懾的基石作用,也要充分運用經濟威懾、政治威懾等軟威懾力量; 既要充分認識到核威懾在戰略威懾運用中的核心作用,注重運用核威懾來爭取戰略主動,又要看到信息化條件下核力量使用的局限性,注重把核威懾與常規威懾、信息威懾、空間威懾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陸??仗炻摵?、核常并舉的整體運用態勢,實現聯合制勝。必須注重多種威懾策略運用: 不僅要通過平時的威懾,還要通過戰時的“逐步控制”“逐步升級”或“跨步控制”的威懾; 不僅要通過軍事途徑,還要通過經濟、外交、文化等途徑; 不僅要通過“實物”威懾,而且要運用“理論”威懾; 不僅講進攻,還要講防御; 不僅講“摧毀”,而且講“生存”; 不僅要給對手制造“外科手術式”的實戰創傷,而且制造輿論上的危機; 不僅要制造“硬件”力量上的差距,還要制造“軟件”力量上的差距;不僅要尋求“生存威懾”,還要注重“發展威懾”; 不僅要開發高能級的威懾價值,還要開發中低能級的威懾價值; 不僅要注重單項力量優勢的發揮,而且要更注重系統整體效應的發揮。
五、威懾效果的提升
信息化條件下的心理威懾,既是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又是雙方決心意志的對抗; 既是單元與單元的較量,又是系統與系統的對抗; 既是在有形戰場上的較量,又是在無形的信息領域的對抗。及時有效的信息攻心已成為心理威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心理威懾成功的重要保證。信息化條件下,信息傳遞流量大內容雜、手段多速度快,信息威懾成為一把雙刃劍: 利用好,就可以把威懾信息及時傳遞給威懾對象,有意識地控制其認知和決策; 利用不好,決心和實力傳遞不但不能增效,還可能給威懾對象造成誤解,達不到威懾效果或造成沖突升級。當今世界,心理威懾在信息領域的斗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必須針對信息化條件下心理威懾的特點,建立起有效的威懾信息傳遞系統,使威懾對象能及時準確了解威懾者使用威懾力量的決心; 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威懾信息反饋系統,準確掌握威懾對象的基本動向,及時調整威懾心理戰方式。選擇威懾樣式時,要把信息攻心與具體威懾行動有機融合起來,要創造性地運用傳播媒介追求威懾效應,要運用多手段傳遞威懾信息。
六、威懾代價的評估
如果威懾失敗,威懾者是否有意愿執行懲罰,直接決定著威懾效果的可信度; 如果執行威懾承諾的代價不大,威懾者往往會傾向于開展行動; 如果執行威懾承諾的代價超出威懾者的心理承受范圍,威懾者則往往傾向于放棄行動。這是因為一國介入某一沖突的可能利益決定了其所愿付出的代價。
由于沖突的范圍越大、強度越高,沖突各方可能付出的代價也就越高。因此,威懾者必定希望能控制沖突的范圍和強度,使其不至于超越某一界限,并設法在沖突受控的前提下獲取勝利。所以,有效降低執行威懾的代價,更有助于心理威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