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征,軍人常見心理問題是指其在日常生活、學習、訓練中經常遇到的導致心理適應不良的問題。
青年軍人作為軍隊戰斗力的主要組成部分,不論其工作在機關、基層、作戰單位還是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新形勢下隨著強軍目標的提出,關注青年軍人心理特點和規律,改善青年軍人心理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青年軍人常見心理問題
(一)適應性心理問題。人的一生面臨各種各樣的變化,心理健康的人能夠建立積極的適應機制,達到自我與環境和社會的協調,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則會在變動中出現心理適應不良問題。軍人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經常要面臨許多新情況,隨時準備執行新任務,適應新環境。常存在于青年軍人中的適應性心理障礙主要由身份轉變、工作調動、任務轉化、軍隊日常習慣適應等原因引起。以新兵入伍的角色轉變為例,當實現從一名老百姓到一名軍人的角色轉變時,有些青年軍人由于平日依賴性強,社會交往能力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適應軍營的特殊環境,出現孤獨、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進而可能影響到正常的訓練、生活等,該現象常見于大學生軍人和獨生子女軍人中。
(二)人際關系問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諸多的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系不良而引起的。軍人群體有其獨特的人際交往環境和模式,社會性和獨立性更強,在這樣一個以集體生活為主的組織中,人際關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青年軍人常有的人際關系障礙主要有孤獨、封閉、羞怯、敵對等?,F今部隊中的青年軍人多為"80 后""90 后"獨生子女,其個性更加鮮明,獨立能力相對較差。加之軍隊中可交往對象的選擇范圍有限,很多人易出現孤獨的心理狀態,尤其是性格內向的青年軍人,嚴重的孤獨感會使人產生挫敗感、狂躁感,甚至使人心灰意冷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三)神經癥性心理問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主要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等,不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特征常構成發病的基礎。以焦慮為例,部隊生活節奏緊張,工作訓練任務多。加之青年軍人面臨更多的工作變動,心理壓力往往較大,容易產生焦慮癥狀,表現為焦躁心煩、經常處于高度警覺狀態、無法放松身心等。抑郁癥狀也較多發生在青年軍人中,很多對部隊心懷向往的年輕人進入部隊后,面對著周而復始的單調生活,感覺生活枯燥乏味,從而引發抑郁情緒,導致工作訓練的積極性降低。強迫癥在軍人群體中是較普遍存在的,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其往往表現出過分的自我約束、自制和苛求,不受控制的反復思維與反復動作,對人對事死板不靈活,愛鉆牛角尖等問題。
(四)戀愛與性心理問題。青年軍人正處于人生中個體性成熟階段和戀愛婚姻的關鍵期,而部隊環境的特殊性和嚴格性卻不能完全滿足青年軍人對愛和性的正常需求,因此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在軍隊中普遍存在。在戀愛與婚姻問題上,青年軍人越來越多地出現戀愛動機復雜化、戀愛過程曲折化、婚姻擇偶困難化、婚姻前景消極化的問題;在性心理問題上,主要是不恰當的性意識困擾和性行為心理困擾,諸如戀物癖、易性癖、性壓抑等,同時,同性戀問題亦不可忽視。
(五)應激性心理障礙。應激性心理障礙是在重大災難和創傷后所導致的心理創傷與病損,涉及軀體、認知、情感、人格等應激反應上,可能會有失眠、易怒、驚嚇、心跳加快等反常表現,嚴重時影響社會功能,有時反應是延遲和潛在的。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適應應激性問題的有力保障,軍人需要隨時準備執行應激性任務(搶險救災、緊急拉動、軍事演習等)。在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部分軍人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會出現驚慌失措、焦慮、抑郁或是沖動的心理應激狀態,在任務過后的適應期間,亦可能出現繼發的心理障礙,如反復的創傷體驗、感覺與情緒紊亂等,導致其職業和社會功能受損。
二、青年軍人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人格。人格對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明顯的影響,特殊人格往往成為導致某種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內在因素。內向、敏感型軍人更容易在環境適應、人際交往方面出現適應不良問題,抑郁氣質的人更有患抑郁癥的傾向,而強迫癥更容易發生在具有強迫性人格的軍人當中,該人格的特點是謹小慎微、完美主義、拘謹呆板、自我苛求等,這種人格特征在部隊嚴格苛刻的環境催化下,極易引發強迫性神經癥。
(二)成長經歷與家庭教養方式。成長經歷與家庭教養方式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較為直接的影響。良好的成長經歷有利于個人的健康成長,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家庭觀念將嚴重地影響個人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狀況。當今青年軍人多為"80 后""90 后",從小生活環境較為優越,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而獨立能力卻相對較弱,個性鮮明突出,團結協作意識不強,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這些特點更容易造成青年軍人適應能力差和人際關系敏感等問題。
(三)發展性任務特點。人的發展全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性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展順利則會獲得心理的健康成長,遇到阻礙則會產生一系列的發展性心理問題。青年軍人正處于自我完善、形成健全人格和穩定心理結構的重要階段,處于人生中學習、工作、婚戀的關鍵時期,承受著比社會其他行業人員更多的心理壓力和心理沖突,如果長期存在心理刺激而又無合適途徑消除,便極易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適應性問題、戀愛與性心理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
(四)軍人職業特殊性。軍人作為一種特殊職業,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負荷量大。軍營生活節奏緊張,日常管理嚴格,工作訓練強度大且存在一定危險性,長期處于高負荷環境中,易引發焦慮癥、強迫癥等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其二,變動性大。青年軍人隨時面臨工作調動、任務轉化以及應激性任務,如果心理承受力和環境適應力差則會引發一系列適應性問題和應激性心理障礙。其三,生活顧慮多。軍人的天職是服從,青年軍人不僅要面對無法對家庭、社會盡職盡責的愧疚感,還有一系列的個人問題和后顧之憂的困擾,這些都對軍人的心理健康狀態造成不可避免的不良影響。
三、解決青年軍人常見心理問題的策略
(一)加強自我心理調試能力。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承受能力低,自我調節能力差,因此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提高青年軍人對身心狀態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根本方法。常用的自我調適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身心放松法。軍人長期處于緊張、高壓的環境下,學會自我放松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行為主義療法認為可以用放松動作來緩解緊張、煩悶、焦慮等心理壓力,如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運動放松法等。二是合理宣泄法。該方法是指利用或創造某種條件、情景,把壓抑的情緒傾訴表達出來,以合理的方式排解內心積壓的消極情緒。宣泄是一種釋放,宣泄的過程是人們進行心理自我調整的過程,可以通過傾訴、書寫以及運動的方式。三是認知調控法。當個人出現不恰當的情緒或行為反應時,理智地分析和評價所處的情景,糾正不適當認知和相應行為,以合理的認知來促成正確的行為方式,冷靜地解決問題。
(二)完善心理服務工作體系。新形勢下部隊更加重視心理服務工作在軍人群體及部隊戰斗力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改善部隊官兵心理健康狀況,為提升戰斗力做好保障,要努力完善心理服務工作體系。首先,結合青年軍人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與規律,對其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心理知識普及和心理行為引導。其次,組建軍人心理數據庫,為指導軍隊心理工作建設提供支持。第三,健全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心理教育等工作機制,為部隊官兵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務。
(三)創建健康軍營環境。個人心理健康除了與自身經歷、人格、心理承受力等主觀因素有關外,還與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等客觀因素密切相關。良好的環境對個人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營造積極健康的軍營環境可以提高官兵調控不良心理的能力,鞏固心理教育成果,提升對集體的認同感。要不斷優化軍營的自然環境、人際環境、管理環境、競爭環境以及文化環境。
(四)積極開展心理訓練。心理訓練是提高軍人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力的良好方法,尤其針對應激性心理問題。該方法是依據心理學原理,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在特定環境下對軍人個體和集體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使其具備軍人職業所需心理素質的特殊活動。心理訓練內容可根據軍人所擔負的任務特點和心理特征,進行挫折訓練、適應性訓練、情緒穩定性訓練等,通過經歷一系列設置的情境,使軍人能夠不斷克服不良心理和消極情緒,適應不良環境和應激刺激,從而提升戰斗力。
參考文獻:
[1]段振峰。軍人常見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分析[J].政工學刊,2007,(06)。
[2]中國衛生心理協會。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張國璽。軍人心理問題調適六法[J].政工學刊,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