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何要讓課堂教學轉向
語文核心素養的要素是什么?當前較為一致的觀點是:它包括理解、運用、思維、審美等四個維度。
語言理解能力表現為:1.讀懂文本主要內容,了解文本的表達特點;2.指導積累優美有新意的語用材料,初步具有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表現為:能根據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書面或口頭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所獲得的言語活動經驗,順暢交流。
思維能力培養主要變現為:能在閱讀表達等言語活動中,主動思考,運用聯想與想象,初步認識語言和文學形象,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批判意識。
初步的審美能力主要表現為:1.感知到漢字之美,培養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的情感;2.感受到人性之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基于這四個維度,審視當下的課堂,就能發現在絕大多數的課堂里,老師都在傳授一些簡單的知識,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記憶為主,語文思維少有啟動,審美素養更是被遺忘。王榮生教授在談“語文教學內容與目標的達成”時指出,在語文早期研究中就有人提出“教讀文”
課堂與“教讀法”課堂?!敖套x文”,即把教學內容的落點放在理解與感受上,著重引導學生讀懂了什么,訓練了什么,記住了什么;“教讀法”,即把教學內容的落點放在閱讀方法上,把較為正確的或較為妥當的理解與感受看成是方法運用的結果。這個學習過程不是記住什么,訓練什么,而是建構語文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建構過程。
以《貓》為例,比較兩種課堂的差異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墒撬鼪Q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一聲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總想藏起來??墒撬帜敲从赂?,不要說見著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這三段文字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才能體現教學關注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怎么樣的教學是沒有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比較一下“教讀文”與“教讀法”的關注點之差別:“教讀文”的老師首先關注教“古怪”,即貓的古怪體現在哪里?作者是怎么把古怪寫具體的?請用“既……又……”把這三個詞連成一句話,“老實、貪玩、盡職”這些矛盾特點集在一起就是古怪。在學習貪玩的句子時,讓學生換詞學習“任憑”,用“任憑……也……”造句。換詞也好,造句也好,好像都是在教學語言,實際上不然,這么教對學生學習語言沒有多少幫助。那么“教讀法”關注教什么呢?重點不在“古怪”而是前面的詞“實在有些”.為何是“實在有些”古怪呢?因為這“實在有些”包含著作者的深情,作為喜愛動物、對貓很了解的主人,作者竟然對貓的性格都感覺捉摸不透,實在很古怪。而老師在教學時不是問古怪表現在哪里,而是問作者是怎么寫出古怪的。因為古怪表現在哪容易找到,學生自己能讀懂,而怎么寫古怪的學生就不懂了。作者是怎么寫古怪的呢?1.一個總述句管三段,段段又有總結詞;2.文章中的轉折詞,表達出作者的感情,一轉再轉,有的段是用選擇詞,這就是語言特色;3.作者還用了疊加的方法來表達“實在有些”,即老實的對立面不是貪玩,可親的對立面也不是不高興,這正是需要學生讀出來的。課文是把老實(乖)與執拗(淘氣)---盡職與貪玩---可親與冷漠---勇猛與膽小等互相矛盾的特點一點一點地疊加在一個動物的性格上,才構成了“實在有些”古怪?!叭螒{……也……”不應只通過換詞造句來教學生,而應讓學生關注“任憑”之后的那個詞“誰”,這里突出貓的主人,主人都無法把貓喚回,平時喂養的感情都哪去了,這讓主人很沒面子,這也正是貓古怪、不講情面的特點。4.“教讀文”時沒有老師關注三段之間的關系,“教讀法”時則會關注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聯系,除了上面講到疊加表達法之外,作者在選材時,選了這三個方面,即第一段寫態度行為,第二段寫情緒行為,第三段寫膽量行為??梢娮髡叩挠眯?。5.教學情感---作者對貓的愛,也不是只在“溫柔可親、踩幾朵小梅花”上體現出來的?!敖套x文”的老師只會從這里讓學生體會感情;而“教讀法”的老師則會從“實在”“吧”“乖”“誰”的語氣,讓學生體會作者把貓當家庭成員寫,通過語氣詞、標點、比喻等來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種關注詞、句、結構、方法的教學比那種研究貓的性格怎么古怪的教學,更能體現出關注語文素養,關注對文章內容的獲得。
再看“教讀文”與“教讀法”的教學過程差異“教讀文”課堂對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