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詞語教學,重視語感。但是,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卻忽視了詞語教學的深度,一味關注對簡單和重點詞語的理解、正音,導致詞語教學呆板,無法滿足新課標的要求。由于語文教學環環相扣,由字、詞逐漸發展到句子、段落乃整篇文章,因此,在教學中,對詞語的理解與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詞語在句子、段落中的作用顯而易見,具有聯系上下文、歸納、總結等作用,通過對詞語的細致研究,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一、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的問題。
(一)對詞語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現代教育體制下,尤其是新課標改革后,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更高,尤其對詞語教學的要求。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沒有劃分出學生必須要掌握的詞匯量,對詞語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課本編寫時也沒有突出詞語教學,文章中的詞匯缺乏時代性與文學性特點。目前,針對詞語教學,只是針對生詞意義、正音等方面的教學[1].
(二)詞語教學環境較差。
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詞語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因此在對其進行理解與分析的時候,需要借助上下文的意思與文章主旨等來考慮。同時,還需要將其放入語境中進行分析,而不是將詞匯提取出來單獨分析。大多數教師在進行詞語教學時,通常單獨講解詞匯,缺乏與上下文的聯系性,無法對詞語的深層含義進行解讀,從而影響到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只認識到詞語的表象,而對其深層次的意義認識不夠充分。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學心理。
二、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從語境中品讀詞語。
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聯系上下文,從文本的語境來理解詞語的意義,以便對詞語進行細致品讀。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詞語意思進行理解的時候,不僅需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讓詞語生動起來,還需要了解其使用情況,以確保學生及時掌握詞語,并培養其運用詞語的能力[2].例如,在《可愛的西沙群島》課文教學中,其中“綻開”“富饒”“威武”等詞語,在對其進行理解與分析的時候,需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其作用與深層含義?!熬`開”屬于動詞,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巖石上的珊瑚,通過課文練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與掌握該詞的用法。而文章中的“富饒”一詞是因為西沙群島有峽谷、珊瑚、各種魚類、貝殼等,表明西沙群島的資源豐富。而“威武”一詞主要是將龍蝦擬人化,描述其在水中自由來去的樣子很是威武。通過這些詞語的描寫,給讀者展現了西沙群島的可愛、美麗與富饒等。從文章語境來分析詞語,并將詞語的意思帶入文章中,可以讓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更深入、細致的品讀,了解文章主旨與思想情感。
(二)從生活經驗中意會詞語。
通過對學生形成的生活經驗與知識進行激活,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詞語的理解。由于個人已有的認知結構在當前的認識活動中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對自身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的了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繼而推導詞語的意思[3].例如,在《鳥的天堂》這一課的教學中,當講解“應接不暇”一詞時,作者先寫鳥的天堂,大榕樹及有關鳥的相關內容,讓學生細細研讀,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與看法。通常情況下,“應接不暇”指的是人多,接待、應付不過來。而文章中的“應接不暇”不是指人,而是指鳥,空中的鳥太多,使作者看不過來。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自身生活經驗的分析,讓學生了解“應接不暇”的原本含義,之后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分析文中“應接不暇”的內在含義與用途,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鳥的數量之多,通過詞語來體會當時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學生需要根據文章的情境來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而不是孤立地對其進行理解。同時,將詞語放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積累,對“應接不暇”在文章中的意思與用法進行理解,從而使學生理解詞語蘊含的特殊情感,加深學生對詞語的印象與理解。
三、結語。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不僅需要有效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需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詞語的理解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其他學科需要具備的能力。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詞語教學,正確引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研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馮稚。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讀與寫,2015,12(10):231-232.
[2] 葉姍姍。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教育導刊,2013,24(11):893-894.
[3] 郭烈萍。語文詞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文學教育 ,2014,32(19):84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