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單元遷移即結合自主教學和合作教學模式,在對該單元重要課文進行詳細講解的同時,從單元的教學目標出發進行的知識遷移。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一、單元遷移教學的系統架構。
首先是控制系統??刂葡到y中,包含著具體的教學方法以及五條最基本的遷移原則。關于具體的教學方法,常用如分組討論法、指導發現法,此外還有多教法、變式比較法、學科滲透法等。遷移原則中,溫故知新及舉一反三為其根本,此外強化動機、思維訓練和因材施教也至關重要。
然后是操作系統。通常所說的操作系統,往往由六個教學環節構成,它們分別是遷移導向、自讀研討、講讀示范、總結測試、說寫評改、課外調節。
最后是效益系統。效益系統,往往由溫故習新遷移、課內外遷移等組成,各個環節間緊密相扣。
二、小學五年級語文中如何運用單元遷移。
人教版的語文教材,每單元圍繞著一個主題去編排課文。就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而言,全書共八個單元,可以分為走進西部、童年情趣、溝通智慧、震撼之情、名著之旅、信息世界、人物刻畫、異國風情八個主題。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單元遷移試驗。
在學習“走進西部”時,筆者抓住了學生們對西部自然風光的好奇心,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西部,并以“我眼中的西部”為主題,讓學生每人做一份手抄報。學生在感受了課文中的西部之美后,通過對資料的查閱和整理來進行知識的遷移,充分提高了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學習“童年情趣”時,筆者安排了下面的遷移練習:結合自己生活經歷,寫一篇關于童年的作文??梢詫懲耆な?,可以寫記憶猶新的童年場面,也可以寫童年的發現。在寫作中,學生們回憶著自己的童年,抒發自己的真實感受,對個人語文素養也是一種提升。
筆者在講授課文《草船借箭》時,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并組織讀書筆記評選、講故事比賽,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小組之間探討對每個人物的看法。
交流活動中,一部分學生對曹操比較感興趣,講了楊修之死、官渡之戰等幾個故事;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人物有著不同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見。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寫作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筆者在講授“信息世界”這一綜合活動單元時,發現學生對信息科技了解并不多,于是帶領學生觀看關于信息技術發展的 PPT 和視頻,并讓學生觀察平時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會為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還讓學生暢想未來信息世界的發展趨勢,據此寫一篇習作。習作中,學生獨立收集資料,并提出了諸多設想,開闊了視野。
三、單元遷移教學的策略。
(一)依據教學目標,明確遷移方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大綱要求,教學目標明確遷移方向至關重要。明確遷移方向,不僅可以具體化、系統化地展現教學目標,還可以對每一單元的教學進程進行定向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確定的遷移方向并非完全來自教材,也不是對既定教學目標的復制,而是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并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方向。這其中,系統分析每單元教學目的的作用和定位,并在知識體系中明確分段目標是必不可少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讓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更強,使知識的遷移更加有效。
(二)開展講讀課程,促進縱向遷移。
單元教學本身是作為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的一大重要途徑,對學生探索意識的發展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意義。然而,知識遷移中,若想真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就該遵守必要的遷移規律。所謂縱向遷移,即從舊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在熟悉新知識的同時,針對新知識、新事物中蘊含的意義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對比新舊知識的難度、結構、差異性。單元教學中,每單元講讀課通常只有 2 至 3篇,剩下為自讀課。講讀課不僅僅有利于知識的縱向遷移,也是知識橫向遷移的基礎,因此,要將教學重難點有力落實,并將知識的基本規律明確呈現,給自讀課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加強自讀練習,利于橫向遷移。
橫向遷移是對已習得知識點的重組及擴大,對學生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展講讀課保證了知識的有效縱向遷移,而自讀課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通過獨立閱讀促進知識的橫向遷移,讓學生在學習中舉一反三,能力得到培養。將學習遷移規律合理運用,在語文教學時運用單元遷移,可以有效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心理學家指出,不存在孤立的學習,學習必然和遷移并存。有效的單元遷移,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 趙莉娟。立足課文范例 適時讀寫遷移[J].教育論壇,2013(3):33-34.